年月3日发布了《关于做好今冬明春流行性感冒医疗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89号),并指出了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年版)。那么,流行性感冒如何用药?普通感冒如何用药?两者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来看下。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是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为正黏病毒科,属有包膜病毒,其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不同,可分为甲、乙、丙、丁四型。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与乙型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
普通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URTIs)的一个最常见类型,其多是由病毒引起的,鼻病毒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其次为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也可合并细菌感染。临床常见症状有打喷嚏、鼻塞、流涕等卡他症状及咳嗽、咳痰等,可伴或不伴有咽痛、发热或肌肉疼痛等。
流行性感冒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流行性感冒
普通感冒
病原体
流感病毒
鼻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传染性
丙类传染病(按乙类管理)
非传染病
季节性
有明显季节性
季节性不明显
发热程度
多高热(39-40℃),可伴寒战
不发热或轻、中度热,无寒战
发热持续时间
3-5d
-2d
全身症状
重,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
少或没有
并发症
可出现中耳炎、肺炎、心肌炎、脑膜炎或脑炎等
罕见
病程
5-0d
-3d
病死率
较高,死亡多由流感引起原发病(肺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心脏病等)急性加重或出现并发症(肺炎、心肌炎、脑膜炎或脑炎等)
较低
一.流行性感冒的用药
流行性感冒治疗药物主要是抗流感病毒药物及对症用药(如退热药物、止咳祛痰药物等)。目前抗流感病毒药物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血凝素抑制剂和M2离子通道阻滞剂。
重症流感者不推荐双倍剂量或联用两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治疗,其常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需合理选用抗细菌或抗真菌药物。急性坏死性脑病无特效治疗,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等治疗,注意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如继发感染和增加病毒的复制。
分类
药物
注意事项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
口服奥司他韦、吸入扎那米韦、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
①NAI通过与神经氨酸酶的天然底物唾液酸竞争,选择性抑制流感病毒包膜上神经氨酸酶的活性,阻止病毒由被感染细胞释放和入侵邻近细胞,阻止子代病毒颗粒在人体细胞的复制和释放,对甲型、乙型流感均有效。
②口服奥司他韦有胶囊、颗粒剂型,是一种前体药物,可用于成人及儿童,疗程5天,重症者疗程可适当延长。其对并发症防治和抑制病毒传播方面的证据有限。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头痛、失眠、眩晕、咳嗽、支气管炎,疲劳,偶发短暂的神经精神事件如自我伤害或精神错乱。注意可能会有突发呼吸困难加重。
③扎那米韦吸入制剂适于≥7岁治疗用药及≥5岁预防用药,主要用于不能口服药物者,疗程5天。其可显著缩短流感症状持续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但不能减少流感并发症尤其是肺炎,或降低住院率和病死率,不建议用于重症或有并发症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者用药后发生支气管痉挛的风险较高,慎用。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口咽部或面部水肿)、腹泻、恶心、鼻窦炎、咳嗽、支气管炎、头痛及耳、鼻、喉感染等。偶可引起支气管痉挛,有支气管哮喘等基础疾病者慎用。
④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环戊烷类的高效低毒的NAI,适于重症、无法接受吸入或口服NAI和对其他NAI疗效不佳或产生耐药者,每日次,-5天,重症者疗程可适当延长。其对儿童及有意识障碍等严重并发症者有良好的疗效。不良反应有呕吐、腹泻、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支气管炎、咳嗽、眩晕、头痛、失眠、疲劳等。
血凝素抑制剂
阿比多尔
非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阿比多尔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对无包膜及有包膜的病毒均有作用。其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早期膜融合发挥抗病毒作用,抗RNA病毒的作用较抗DNA病毒的作用更显著,还可诱生干扰素,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缩短疾病的进程,可用于成人甲、乙型流感,每次mg,每日3次,疗程5天。我国临床应用数据有限,需密切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主要是恶心、腹泻、头晕、血清转氨酶升高等。阿比朵尔主要经肝脏和小肠代谢,细胞色素3A4是其主要的代谢酶,与细胞色素3A4抑制剂和诱导剂存在相互作用。
M2离子通道阻滞剂
金刚烷胺、金刚乙胺
通过抑制病毒M2蛋白的离子通道活性,阻止病毒脱壳而发挥作用。M2蛋白为甲型流感病毒所特有,故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临床主要适于甲型流感病毒的治疗和预防用药,但对目前流行的流感病毒株耐药,不建议使用。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及神经系统反应如神经质、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和轻度头痛等。
二.普通感冒的用药
目前治疗普通感冒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因而临床以对症治疗、缓解感冒症状为主,并避免继发细菌感染。常用治疗药物有解热镇痛药物、鼻减充血剂、抗组胺药物、镇咳药物、祛痰药物等。
分类
药物
注意事项
解热镇痛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吲哚美辛等
主要针对普通感冒者的发热、咽痛和全身酸痛等症状。
鼻减充血剂
伪麻黄碱、麻黄碱、咪唑啉类衍生物(赛洛唑啉滴鼻剂等)
①缓解普通感冒者的鼻塞、流涕及打喷嚏等症状。注意长期使用有可能致药物性鼻炎和鼻黏膜充血反弹。
②咪唑啉类衍生物是有α受体活性的拟交感剂,作用于鼻黏膜α受体,产生血管收缩作用,减少血流量和鼻充血,缓解鼻部症状。用药后可能有一过性鼻黏膜灼感、干燥感、头痛、头晕、心率加快等,停药后立即消失。
抗组胺药物
氯苯那敏、苯海拉明
消除或减轻普通感冒者的打喷嚏和流涕等症状,并有抗胆碱作用,有助于减少鼻咽分泌物、减轻咳嗽症状。
镇咳药物
右美沙芬、可待因、那可丁等
用于镇咳。
祛痰药物
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羧甲司坦、厄多司坦等
主要通过稀释痰液或液化黏痰,使痰液易于咳出。
抗菌药物
明确合并细菌感染时,如外周血象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和/或C反应蛋白升高,伴有脓涕或咳黄脓痰、听力下降、耳部疼痛等症状,考虑有肺炎、鼻窦炎或中耳炎时,应加用抗菌药物治疗。
普通感冒治疗药物有单方制剂与复方制剂,注意选用药物时易致重复用药。
相同成分的药物不要同用
对乙酰氨基酚的单方制剂,不要与有效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制剂合用,以免过量致肝毒性增加;氯苯那敏的单方制剂,不要与有效成分为氯苯那敏复方制剂联用,以免嗜睡等不良反应增加;右美沙芬的单方制剂,不要与有效成分为右美沙芬的复方制剂联用,会增加对大脑的抑制,出现嗜睡等。
同类别的药物不要同用
有效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的单方制剂或复方制剂,不要与同类别的药物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合用;有效成分为氯苯那敏的单方制剂或复方制剂,不要与同类别的药物如苯海拉明合用。
不同复方制剂之间相同成分的或同类别的药物,不要同用
治疗普通感冒的药物可选用针对不同症状的单方制剂,若是使用复方制剂,最好只选用一种,以免造成重复用药,引起不良反应增加的风险。
参考文献: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年版)
2.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年版)[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30(7):-
3.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年)[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8(9):-
4.特殊人群普通感冒规范用药的专家共识[J].国际呼吸杂志,,35():-4
5.儿童普通感冒与变应性鼻炎早期识别和诊治专家共识[J].临床儿科杂志,,35(2):43-46
6.合理应用抗流行性感冒病毒药物治疗流行性感冒专家共识(年)[J].中华内科杂志,,55(3):-.流行性感冒抗病毒药物治疗与预防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96(2):85-888.中国成人流行性感冒诊疗规范急诊专家共识[J].中国急救医学,,39(0):95-
9.孕产妇流感防治专家共识[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2(2):73-77
0.美国FDA公布扎那米韦安全性信息[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3(4):54
.国内外指南推荐的儿童流感治疗方案[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32(8):36-2.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年版修订版)
3.童荣生等.药物比较与临床合理选择-呼吸科疾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7
4.普通感冒规范诊治的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5(4):-
5.儿童呼吸安全用药专家共识:感冒和退热用药[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9,24(6):-
6.冀连梅.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7.刘治军.“药”想治病须谨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文首发:医学界临床药学频道
本文作者:高丽丽
本文编辑:章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