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最强科室最强医院

“医院最强科室推荐”

医院新生儿科荣誉上榜!

新生儿科简介

医院新生儿科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韶关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韶关市“十二五”期间医学特色专科,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医院新生儿科已发展成为具有足月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重症监护室、极低出生体重儿精准治疗病区、新生儿恢复病区和新生儿隔离病区的完整亚专业体系。人才梯队合理,技术不断创新,医疗设备先进,医疗、教学、科研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学科。新生儿科现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4人、主管护理师1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学位6人,专科护士2人。

抢救设备齐全,先进,配备各种进口新生儿专用呼吸机(12台);其中高频振荡呼吸机(11台)、新生儿无创呼吸机、ECMO、小儿CRRT机、新生儿脑功能监护仪、新生儿无创心排血量监测仪、NO吸入治疗仪、T-组合复苏器、亚低温治疗仪、婴儿培养箱、床边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仪、经皮胆红素监测仪、无创血压监测仪、微量血糖测定计、输液泵、微量推注泵、蓝光治疗仪、移动蓝光照射治疗系统、新生儿转运系统(含培养箱、呼吸机、监护仪等)。已完善危重新生儿24小时全天候转运系统,常年接受危重新生儿转运抢救工作和新生儿专业医护人员的临床培训工作。

特色诊疗

新生儿复苏与急救

现每年收治危重新生儿多人,复苏与抢救医院先进行列。在韶关市率先开展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年成功抢救出生体重克,胎龄25+4周的超未成熟儿。

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

每年成功抢救数百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患儿。在韶关市率先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

早产儿管理与营养

现每年收治早产儿人。在韶关市率先开展全静脉营养在超未成熟儿,超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

超低出生体重儿或超未成熟儿临床综合管理

平均每年收治超低出生体重儿或超未成熟儿12例采用临床综合管理,成立全国首家袋鼠抱抱爱心小屋,袋鼠式护理已取得了丰富的临床管理经验。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筛查与诊治

利用高效液相质谱、气相质谱技术每年筛查新生儿近例;利用Sanger测序及NGS测序进行遗传病的诊断,曾诊断了粤北地区第一例NTCP缺陷病患者及第一例吉尔伯特综合征患儿;利用宏基因组核酸分析技术诊断了粤北地区第一例新生儿疱疹病毒2型脑炎,部份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新技术项目

01

体外心肺辅助装置术(ECMO)

ECMO是体外膜肺氧和(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的英文简称,ECMO功能一方面使肺部得到休息,减少使用呼吸机造成肺部损伤,另一方面可辅助心脏功能,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全身性循环灌注,为患儿提供心肺功能支持、提供氧供、助于CO2排除、稳定血流动力学,减轻心肺负荷,利于患儿心肺功能的修复、成熟。可用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先天性膈疝、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肺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术中、术后的心肺替代治疗等。临床难于处理的代谢性酸中毒、心肌炎、顽固性休克、无心跳供体的脏器保护等。

02

连续性血液净化(CBP)

连续性血液净化(CBP)为连续、缓慢清除体内水分和溶质的治疗方式。有效治疗新生儿严重脓毒血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急性肾损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

03

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aEEG)

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可直接监测脑功能的状态,早期发现高危儿脑损伤,评估早产儿脑发育,及时发现癫痫发作及评价药物或亚低温治疗对脑功能的影响。

04

NO吸入治疗技术

NO具有舒张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力的作用,尤其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休克,重症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危重症疾病血流动力改变引起肺动脉高压。

05

无创超声心排血量监测技术(USCOM)

采用成熟的多普勒连续波技术,精确测定心脏每次搏动时的血流动力学状态,适用于任何需要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病人,能够安全、敏感、准确、实时监测,可以代替有创监测,及时诊断、指导用药、优化治疗、节省成本,规避医疗救治风险、挽救病人生命。操作简便,从新生儿到老年人皆可有效监测,尤其对于无法使用有创监测的新生儿和儿童,USCOM为首选设备。

06

LISA技术

LISA技术与常规气管插管或INSURE技术相比,LISA能减少机械通气,降低BPD发生率。采用此方法主要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LISA方法:将胃管(新生儿专用的6号或8号胃管)经鼻腔插入至口腔,直接喉镜下,在插管钳的帮助下置入气管内,然后经胃管给药,无需气管插管;胃管置入替代气管插管,减少对声带及气管粘膜的损伤,降低了患儿的痛苦;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过程中无需复苏气囊正压通气,降低了早产儿脑损伤风险,保护肺组织,使早产儿对氧气的依赖下降,减少有创通气的使用,从而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开展LISA技术可以不用气管插管、无创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技术安全可靠,对于广大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05

MIST技术

MIST技术:年欧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疗指南中,可采用微创、无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采用此方法主要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使用一次性胃管,深静脉置管(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16G)的导管,代替气管导管进行肺表面活性替代治疗,与传统的INSURE治疗方法相比具有先进、安全、经济的优点,同时能降低有创通气的使用率,医院感染发生率,从而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特别是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本项目已加入广州市儿童医学中心牵头的全省9医院的临床多中心研究单位。

专家简介

刁诗光新生儿科主任,主任医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分会第二届母源性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新生儿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常委,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第一届新生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围产医学医师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优生优育协会专家委员会围产期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韶关市医学会新生儿学分会主任委员。

刘晓燕新生儿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现任广东省医学会新生儿分会营养消化学组委员,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保健专业委员,韶关市医学会新生儿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邱建武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儿科学博士。现任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新生儿学专业委员会新生儿医学创新与转化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儿科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任广东省医学会新生儿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遗传代谢内分泌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围产医学分会青年委员,韶关市医学会新生儿分会副主任委员。

王冬妹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科普专业委员,韶关市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毕业后一直从事儿科、新生儿科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有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

聂莉莉新生儿科护士长,主管护理师,硕士研究生,现任韶关市护理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秘书长、韶关市护理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韶关市医学会新生儿分会护理学组副组长,广东省临床医学会胎儿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围产新生儿专业组组员。年获广东省首届医疗类品管圈大赛二等奖,年获广东省护理学会优秀护理质量项目管理三等奖,2个视频制作获年广东省健康科普最具影响力三等奖及优秀奖。

刘姗主管护理师,本科学历,新生儿专科护士,从事新生儿护理工作10年,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年负责品管圈绿芽圈获广东省首届医疗品医院护理组二等奖。

黄红敏静疗专科护士,主管护理师,从事临床儿科护理工作22年,擅长新生儿静脉置管及各种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处理。现任韶关市护理学会儿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委,曾于首都医科医院新生儿科进修,曾获广东省护理协会女职工技能大赛第二名。

新生儿科联系

联系-

-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cwkh.com/ysjk/12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