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义冉,李丽华,杨洪敏
作者单位: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
来源:中国动物保健杂志年第9期
近期在山东发生一例由霉菌引起的腺肌胃炎,肉鸡于5日龄左右就已出现腺胃和肌胃发病的症状,采食量下降,如不及时治疗会出现鸡群参差不齐,耗料高,体重不达标等现象,严重者可造成免疫抑制,后期易继发感染ND、H9、MG、大肠杆菌等疾病。
1临床症状发病初期,鸡群兴奋狂奔,随后闭目呆立,在鸡笼边扎堆,缩头怕冷,羽毛蓬松(图1),采食量下降至5%~10%左右,甚至食欲废绝,粪便不成形,黄白色稀粪居多(图2),也有红色西红柿样粪便。有的鸡表现为异食癖,个别有沙哑的叫声,消瘦,瘫痪,僵鸡,共济失调等症状,慢性发病者呈现高度营养不良。
2剖检病变肌胃角质层严重溃烂,有明显溃疡灶甚至形成穿孔。肉鸡严重病例多与腺胃炎伴发,腺胃严重肿大呈椭圆形或梭形,腺胃壁水肿增厚,轻轻按压可流出浆液性液体(图3)。腺胃、肌胃连接处呈不同程度地糜烂、溃疡,个别还有肌胃角质层脱落等症状(图4)。
3病因分析引起腺肌胃炎的发病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非病原性因素(霉菌毒素, 铜、生物胺、饲料营养、饲养管理因素等),细菌感染因素(生长在厌氧空间的梭状芽孢杆菌属的细菌如大肠梭状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等,以及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感染因素(传支、新城疫、禽流感、白血病、呼肠孤、网内、冠状病毒、腺病毒等病毒)等。
临床生产中,本病多由空气中真菌孢子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感染所致,与饲料被霉菌毒素感染有很大关系,主要为玉米赤霉 ,T-2毒素和HT-2毒素等,可对组织产生灼伤和刺激从而引起腺胃及肌胃糜烂,造成黑色腐蚀性损伤,除了霉菌毒素还有霉菌的参与。另外,本病与孵化过程中的应激因素有关,如温度、湿度及散热等关键环节,还与鸡舍内温差的变化有关,当一天中温差超过10℃时,较易出现发病的高峰期。
4防控措施种源纯净。选择洁净的种源,确保雏鸡无垂传疾病发生,鸡群体质健康,对多种发病因素有较强抵抗力。
饲料管理。确保饲料营养达标,加强原料及成品料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