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殉职的26个医护人时代的一粒灰

作家方方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截止到3月5日午间,丁香医生公布的国内疫情数据最新情况如下:

国外疫情数据如下:

图片源自:丁香医生

在国内情况逐渐好转的背后,离不开一群人的努力,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医护人。本应该是阖家团圆的春节,他们却与家人告别,奔赴最危险的一线。他们工作时不敢吃喝上厕所,害怕浪费一件防护服。脱下护目镜时,他们脸上的压痕令人心疼。但这群坚毅的人,也是普通人,而其中已有一些人永远离开了我们。截止到年3月5日,26位在本次疫情中不幸去世的医务工作者,请记住他们的姓名和年龄??????:90后:陈健(26岁)、夏思思(29岁)、彭银华(29岁)、宋英杰(28岁)80后:李文亮(34岁)、王土成(37岁)70后:董李会(4岁)、黄文军(42岁)、宋云花(46岁)、朱峥嵘(48岁)、张建华(49岁)、包长命(49岁)、肖俊(50岁)60后:刘智明(5岁)、徐辉(5岁)、毛样红(5岁)、姜继军(52岁)、杜显圣(55岁)、江学庆(55岁)、梅仲明(57岁)、蒋金波(58岁)、柳帆(59岁)50后:林正斌(62岁)、梁武东(62岁)、姚留记(68岁)、许德甫(69岁)

陈健

陈健,年4月入职奎香乡寸田村卫生室从事村医工作,先后负责孕产妇健康管理、儿童健康管理、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照奎香卫生院安排,迟焕琴和陈健负责对寸田村新房、后山、中街等村民小组居家观察对象进行医学监测。2月2日0点左右,陈健骑着同事杨昌娥的电动车,带着迟焕琴从寸田村卫生室出发,前往村民家中进行体温监测和防疫知识宣传后,行至寸田村漆树组李家湾子处时,因长下坡且坡度大,撞在距离路面约2米的一块石碑上。这起交通事故,造成陈健遇难、迟焕琴受伤。*以上内容源自:昭通新闻网,通讯员:彭洪、迟学斌

夏思思

夏思思,湖北武汉人,年6月出生,年6月毕业于江汉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同年7医院(医院)参加工作,医院(医院)消化内科医生。过去一个多月,她一直与病毒战斗,直至生命之花凋谢。月的一天,值了夜班的夏思思本可下班回家休息。听说有位70多岁的老人病情加重,医院参与救治,协调专家会诊、检查。随后几天,因为担心老人病情,夏思思主动留在病房。“当时这位病人已经高度怀疑是新冠肺炎,思思也知道,可她依然选择回来战斗。医院、医护人员都进行了准备和防护,她却被感染了。”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邱海华哽咽着说。 邱海华说,夏思思是科里7位医生中最年轻的一位,工作从不挑三拣四,一切服从安排,还经常主动帮别人代班。“医院有下基层义诊或大型医疗保障工作,她总是第一个报名。”月9日,夏思思突感乏力伴发热,随即住院治疗。“她依然十分乐观,我们去看她,医院工作情况,想早日重返岗位。”邱海华说。 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2月23日凌晨,夏思思病情突然恶化,经多位专家紧急抢救,最终不幸去世。夏思思虽然走了,但她的工位并没有空。为了寄托哀思,同事们连夜折了很多写满哀思的千纸鹤,一些同事还准备了蜡烛、菊花。为了抗击疫情,夏思思的很多同事如今依然奋战在一线。夏思思父母和丈夫都是医生。夏思思去世之后,吴石磊医生压抑悲痛,说妻子没有留下一句话,就走了。吴石磊医生并且还表示,料理完后事,还想像妻子一样上抗役前线。并且日前第二批确定下来的名单,有主动报名的自己。网上曾有热议,是否应该让夏思思的丈夫继续奋斗在一线。*以上内容源自:新华社,记者:陆华东、廖君

彭银华

彭银华,年出生,湖北云梦人,生前是武汉医院、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年2月20日2时50分,在抗击疫情一线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的彭银华医生经抢救无效,医院去世。如果没有这场疫情,彭银华的人生才刚刚展开,他29岁,将至而立之年,在去年才正式成医院的呼吸内科医师;和妻子结婚两年,他原计划在2月日为她准备一场迟到两年的婚礼仪式;妻子怀孕6个月,不出意外,在今年6月,他还将成为父亲。但他医院的呼吸内科医生,疫情来临时,他所在的科室成为抗击疫情的一线。月25日,因感染新冠病毒肺炎,彭银华不得不中断工作,住入病房,成为病人。2月20日2时50分,彭银华的人生戛然而止,连续住院救治27天之后,因为病情加重,医院抢救无效去世。2月2日,追思会临时医院五楼的报告厅举行。厅内布置简易,彭银华的肖像被投影在厅前的屏幕上,照片中的他打着领结,穿条纹西装,微微斜倚着身子。那原是他为婚礼准备的照片,如今被作为遗照。黄、白色的雏菊就间次摆放照片下的方桌上。疫情发生时,距彭银华成为正式医生才过去半年。年6月,彭银华招聘进入医院实习,年,在考取执业医生证后,医院本部进行了为期3年的培训,年6月回医院正式成为一名呼吸内科医生。月2日,彭银华所在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病区被列为第二批投入收治“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的住院隔离病区。医院副院长刘本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疫情暴发初期,该医院之前,居住在武汉郊区的非重症和非危重症的患者,医院暂不收治,患者们都会涌向这里。而截至2月4日,该院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累计接近人。彭银华和护士凌云的聊天记录。图源受访者妻子钟欣回忆,月下旬以来,彭银华明显更加忙碌,“他总是加班,经常晚上回到家都是0、点左右”。在医院的隔离病区组建以后,彭银华作为呼吸内科医生,需要"白班加夜班"轮班倒,他变得更加忙碌,因为担心给家人带来感染风险,医院,此后再没有回过家。医院忙碌的时间里,钟欣只能通过   江学庆女儿:月7日确诊的。爸爸月5日还给病人做手术,确诊以后病情就很糟糕了,ECMO上30多天了。确诊前,他每天都要看很多病人,有一天看了多个病人。   上游新闻:住院期间,有和父亲视频吗?   江学庆女儿:没有,他的身体状况容许,只是通过一次电话,他告诉我一定不要出门,一定要注意好防护。   上游新闻:最后一次见爸爸,是什么时候?   江学庆女儿:月4日。那天,我准备出去旅游,爸爸有点反对,我还和他闹得点小不愉快。我现在很后悔,最后一次见他,还惹他生气。等我旅游回来,他就感染上了。要知道这样,我就不惹他生气了,听他的话,多陪陪他。真的太残酷了。   游新闻:你如何评价父亲?   江学庆女儿:爸爸是个工作狂。上班时在家里吃个早饭就出门,经常不回来吃晚饭。很多病人点他的名,非要让他看,他也闲不下来。周末和休息的时候,他经常去参加一些医学交流。   上游新闻:现在一家人的情况如何?   江学庆女儿:我和妈妈都算密切接触者,但都解除隔离了。。妈妈有心脏方面的慢性病,爸爸住院后,妈妈一直急得睡不着觉,只能靠安眠药入眠。爸爸没了,我和妈妈感觉天塌了。我现在只能强行振作,照顾好妈妈。*部分内容源自:上游新闻

梅仲明

梅仲明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副教授,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院眼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年3月3日,梅仲明因新冠肺炎感染去世,享年57岁。他和此前去世的李文亮同科室,医院眼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不幸染病,经全力抢救无效,医院去世他医院研修,在全国专业医学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湖北省防盲专家小组成员。有数千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经验。是香港“健康快车”武汉站的主要手术者之一。

蒋金波

图为蒋金波在单位做“兼职司机”。(来源:大余县宣传部提供)蒋金波,生前为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师,在疫情期间负责在隔离病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感觉怎么样,还在发热吗?”“之前有没有去过武汉啊,湖北呢?”“过年回来后去过哪里,接触了哪些人?”……在隔离区病房,询问一个新冠肺炎病人需要小时,在生命最后一日,蒋金波一大早来到病房,一共询问登记了5位病人。“那天忙完已经是中午一点多了,他简单吃了碗泡面。”同事王美英对蒋金波说,“你看起来气色不好,要不请假休息半天?你年龄大了,大家会理解的。”“现在是关键时期,我是‘老兵’但不做‘逃兵’。”蒋金波摇摇手,又和同事下乡消毒去了,直到傍晚6点多才回单位。因为疾控中心缺少专职司机,蒋金波还自愿担任着“兼职司机”,往返火车站、汽车站、高速路口、超市等场所,进行防疫防控工作。在此之前,他刚刚完成了持续20天的高强度调查项目,每天都是早上5点起床,23点才能到家。非典疫情、禽流感、猪链球菌病……蒋金波在家乡大余工作了38年,这些重大卫生事件他都参与了。原本再过两年,蒋金波就要退休了,“等退休后,带着老伴出去旅游”。蒋金波常对儿子说,“生活平平淡淡就好,工作要努力”“老实做人、老实做事”……年月28日23时50分,在疫情防控一线连续奋战多天的蒋金波,因劳累过度突发心梗,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时年58岁。*以上内容源自:凤凰网

柳帆

柳帆生前照片。受访者供图柳帆,原医院副主任护师。医院协助病患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不幸染病,享年59岁。年,柳帆到医院门诊注射室返聘。年因门诊注射室取消被派至该院下属的梨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任注射室护士。年2月2日前正常在岗。2月7医院西院区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当日即入院治疗。2月2医院东院区重症监护室。因基础性疾病较多,病情呈进行性加重,于年2月4日8时30分抢救无效去世。在柳帆去世前,其父母和弟弟也先后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丈夫和女儿正在隔离观察中,尚未发现感染。*以上内容源自:新京报

林正斌

林正斌,出生于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副主任医师、武汉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副主任委员。年月24日林正斌因中低烧、咳嗽在家隔离治疗。月27日入院治疗,确诊为年冠状病毒病,治疗期间林又并发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最终林于2月0日时8分去世,其家人也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宋主任,我上呼吸机了,救救我。”几天前,林正斌教授向其同事感染科主任医师、湖北省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宋建新发送了求救信息,宋建新教授告诉健康时报记者,他身体一直很好,没有基础病,我们都没想到新冠肺炎夺走了他的生命。在多年好友以及同事宋建新的眼中,林正斌是一个低调的器官移植专家。据公开资料显示,林正斌教授,年毕业于同济医学院医疗系,年轻时赴日本金泽医科大学留学,从事器官移植专业30余年。生前任武汉市器官移植分会副主任委员,擅长肾移植术及术后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的治疗,肾移植术后的各种并发症治疗。今年62岁的林正斌,主要从事教学工作。他的好友宋建新告诉记者,“他是个很低调的教授,平时说话和风细雨,没见他跟谁发过脾气、着过急。一个好医生就这么走了。”*以上内容源自:健康时报。

梁武东

梁武东,医院耳鼻喉科医生,是冠状病毒病疫情爆发以来首位去世的医生。年月6日,梁武东感觉不适,高烧畏寒,到医院就诊,经CT扫描发现肺部发白,有很明显的肺部感染症状。后被确诊为感染年冠状病毒病,收治于隔离病房住院治疗,年月8日医院继续治疗。年月25日上午7时,梁武东去世,享年62岁。

姚留记

姚留记,生前系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北街村党支部委员、卫生室乡村医生。在河南省郏县冢头镇北街村防控卡点处,一辆车头系有条幅、车顶绑着大喇叭的防疫宣传车,静静地停靠在路边。然而,这辆样子略显奇特的小车,却再也等不到它的主人了。车的主人是北街村党支部委员、村医姚留记。2月4日3时9分,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姚留记突然晕倒在村疫情防控卡点上,经抢救无效去世,享年68岁。提起姚留记,“大喇叭”“老年代步车”是他最深入人心的代名词。疫情来袭,接到防控任务的姚留记为了提高村民防控意识,自掏腰包把自己的老年代步车改装成了防疫宣传车,每天开车走街串巷普及防疫知识。   4岁学医,扎根农村行医50余年,姚留记用近乎一生的时间,诠释了医者仁心的内涵。他的脚印遍布北街村的每一个角落,谁家老人有慢性病,谁家孩子该打预防针,谁家病人药吃完了,姚留记都会仔细地记在心里。大孙女姚星晨是姚留记的“掌中宝”,给爷爷提的要求从没落空过。姚星晨本打算今年春节带家人拍一张全家福,被爷爷推说等战胜疫情后再拍。没想到,这简单的愿望,却成了她永远的遗憾。

许德甫

▲图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cwkh.com/yfbf/124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