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旁原发性化脓性肌炎漏诊2例

看白癜风到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s://4001582233.114.qq.com/

欢迎订阅《中医正骨》杂志,邮发代号:36-

文章来源:樊炳楷,许一帆,黄金山,等.腰椎旁原发性化脓性肌炎漏诊2例[J].中医正骨,,32(3):77-79.

作者:樊炳楷、许一帆、黄金山,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刘晋闽,医院

本文作者已与《中医正骨》编辑部签署著作权转让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发性化脓性肌炎是指好发于全身大肌肉群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常累及股四头肌、髂腰肌、臀大肌等,较少累及椎旁肌,糖尿病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4]。由于原发性化脓性肌炎早期症状不典型,且有关该病的文献报道相对少见,临床容易漏诊。腰椎旁原发性化脓性肌炎临床较为少见,局部疼痛症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似,临床容易误诊或漏诊。年1—10月,我们收治2例腰椎旁原发性化脓性肌炎患者,现报告如下。

病例

患者,女,65岁。因右侧腰部疼痛2周来我院就诊。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部剧烈疼痛,伴有腰部活动受限及下肢跛行,无发热症状,医院住院治疗;腰椎MRI检查显示L2至S1椎间盘轻度膨出;住院期间腰部夜晚疼痛明显,应用依托考昔、盐酸布桂嗪镇痛,效果不明显,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后疼痛缓解;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拟采用手术方法治疗。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断,遂来我院。就诊时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发热症状。医院MRI片后发现,轻度椎间盘膨出无法解释患者的腰痛症状,拟入院治疗,完善相关检查。专科查体示:L2~L5椎体棘突及右侧椎旁压痛明显、叩击痛阳性,右侧髋关节外展外旋试验阳性,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双下肢皮肤感觉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因患者疼痛明显而未进行肌力检查。髋关节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患者有糖尿病史30余年,平素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入院空腹血糖13.5mmoL·L-1,糖化血红蛋白9.0%。入院当日夜晚腰部疼痛剧烈,体温37.7℃。白细胞计数14.6×个·L-1,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8.81mg·L-1,血沉28mm·h-1。考虑为感染性疾病,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mg)治疗,次日腰痛症状明显减轻。腰椎MRI检查显示:L3~L5椎体棘突右侧呈高信号改变,腰椎右侧软组织内有片状异常高信号影,增强扫描后呈明显环形强化(图1)。考虑为感染性病变伴脓肿形成,采用脓肿穿刺术治疗,抽出1mL黄色脓液,细菌培养结果为溶血链球菌。最终诊断为腰椎旁原发性化脓性肌炎。继续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每日1次,每次mg。治疗2周后,患者腰部疼痛症状消失。

图1病例1腰椎MRI

患者,男,47岁。因右侧腰部疼痛1周来我院就诊。患者有糖尿病史10余年,平素血糖控制不佳。1周前因调整血糖医院住院治疗,治疗期间出现右侧腰部、臀部剧烈疼痛,夜晚疼痛症状加重,伴有腰部活动受限;腰椎MRI检查显示L4~5椎间盘突出,且合并腰椎管狭窄;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拟采用手术治疗。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断,遂来我院。就诊时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发热症状。专科查体示:L3至S1椎体右侧压痛明显、叩击痛阳性,右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双下肢皮肤感觉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肌力正常。入院空腹血糖13.8mmoL·L-1,糖化血红蛋白13.8%。白细胞计数22.5×个·L-1,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mg·L-1,血沉59mm·h-1,血清降钙素原含量0.ng·L-1。腰椎MRI检查显示:L2~L5椎体两侧软组织内有多发片状异常高信号影,增强扫描后呈明显环形强化(图2)。考虑为感染性病变伴脓肿形成,采用脓肿穿刺术治疗,抽出3mL黄色脓液,细菌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最终诊断为腰椎旁原发性化脓性肌炎。采用莫西沙星注射液进行抗感染治疗,每日1次,每次mg。治疗2周后,患者腰部疼痛症状缓解。

图2病例2腰椎MRI

讨论

化脓性肌炎可累及深部横纹肌组织,伴或不伴有脓肿形成[4-8],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化脓性肌炎于年首次报道,多发生于热带地区[1-3],是指体内有潜在性感染源经血行传播至肌肉而引起的短暂性菌血症,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链球菌,其次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等[9-12]。原发性化脓性肌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诱发因素主要包括营养不良、寄生虫、创伤、糖尿病及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13-14]。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生率呈逐渐增高趋势[15]。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高浓度的血糖在代谢过程中可以抑制白细胞的表达、趋化、移动和吞噬等功能[16-17],导致机体防御能力下降,从而引起各个系统的感染,这不仅是诱发化脓性肌炎的潜在危险因素,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原发性化脓性肌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合并原发性化脓性肌炎的文献报道,国内较为少见,而有关腰椎旁原发性化脓性肌炎的文献报道则更是少见。本研究中的2例患者,均有长期糖尿病史,且平素血糖控制均不佳,存在诱发化脓性肌炎的危险因素,再结合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18-20]。原发性化脓性肌炎根据疾病的进展可分为侵袭期、化脓期、败血症期3期:侵袭期(1~3周)主要表现为局部隐匿性钝痛或痉挛痛、低热,无脓肿形成,容易漏诊或误诊,可采用MRI检查辅助诊断;化脓期(3周后)多表现为全身和局部感染症状,伴有严重的肌肉疼痛、僵硬,部分可形成具有波动感的脓肿,约90%的患者于该阶段被明确诊断,可采用抗感染药物及脓肿穿刺术等治疗;若化脓期患者病情加重,会发展至败血症期,出现高热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1-3,13,18]。笔者认为,部分腰椎旁原发性化脓性肌炎患者,可能因为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表现而进行椎间盘手术治疗,在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情况下被治愈,因此临床不容易发现。

腰椎旁原发性化脓性肌炎,应注意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鉴别诊断。本研究中的2例患者,均有腰部疼痛、活动受限及局部压痛、叩击痛等临床表现(因深部肌肉组织感染而无典型的局部皮肤红、肿、热等表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十分相似,且腰椎MRI检查提示有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因此容易漏诊或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髋关节外展外旋试验阳性,可能因为椎旁肌肉牵拉所致。2例患者均无下肢皮肤感觉异常,且病理反射均未引出。临床若遇到腰部疼痛、炎症指标升高的糖尿病患者,应注意了解其血糖控制情况,考虑椎旁化脓性肌炎的可能,通过MRI等检查明确诊断[13,16,19,21]。若普通MRI检查提示椎旁有异常信号影,但无法解释患者的腰痛症状,应进行增强扫描,以便早期诊断,及时进行抗感染等治疗,避免延误病情而出现败血症,甚至引起患者死亡。

参考文献

MANIKANDANV,MEHROTRAS,ANANDS,etal.Tropicalpyomyositis:revisited[J].IndianJSurg,,79(1):33-37.

CHOUH,TEOHE,DUBEYN,etal.Tropicalpyomyositisandnecrotizingfasciitis[J].SeminMusculoskeletRadiol,,15(5):-.

BARBOTR,MORANDC,SKOPINSKIS,etal.PyomyositisofadductormusclescausedbyEscherichiacoliinanimmuno


转载请注明:http://www.acwkh.com/yfbf/124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