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第十个“世界肝炎日”,主题为“没有肝炎的未来”。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坚持做好肝炎预防和保健服务,维持慢性乙肝、丙肝等肝病的持续治疗。7月28日下午,感染性疾病科在二楼多功能室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健康宣讲活动,科主任孙学勤以《什么是乙型肝炎》为题,深入浅出为大家科普了乙肝相关知识,他说,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健康理念,积极主动参与预防,受到广大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分为甲、乙、丙、丁、戊型。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易发生慢性化,危害较大;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2: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是什么?甲肝和戊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因食用或饮用受到污染的食品或饮水而感染;乙肝、丙肝和丁肝主要通过血液途径传播,常经血液制品、静脉注射、分娩和性接触等方式感染。
3: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有哪些?预防病毒性肝炎关键是加强落实各项预防措施,深入开展健康教育,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甲肝和戊肝的预防采取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措施,做好饮水、食品和环境卫生,加强服务行业、幼托机构及学校的卫生管理,从源头上杜绝潜在的传播来源。乙肝、丙肝和丁肝(包括庚肝和输血传播肝炎)的预防均应严格管理血液和血液制品,预防家庭内经密切接触传播。此外,还可以通过甲肝和乙肝疫苗接种来有效预防甲肝和乙肝。
4:转氨酶升高一定是病毒性肝炎吗?这是一种错误的见解。转氨酶升高只是肝脏损害的一种表现。因为转氨酶不仅存在于肝组织中,其它组织和器官中,如心肌和骨骼肌等也存在丰富的转氨酶。当这些组织和器官发生病变时,亦可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此外,酗酒、熬夜、药物、寄生虫引起的肝脏损害,甚至剧烈运动后都会引起转氨酶升高。因此诊断病毒性肝炎,应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检查、血液中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进行综合诊断。
5: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怎样接种乙肝疫苗?哪些人应该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接种按0、1、6月程序全程接种三针,即首针接种后,间隔1个月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二针和第三针。新生儿接乙肝疫苗,第一针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第二针接种时间是在新生儿满1个月时,第三针是在新生儿满6个月时接种。 对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全程接种三针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于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需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儿童应进行补种,剂量为5μg或10μg。成人接种推荐10或20μg乙型肝炎疫苗。 接种部位通常为上臂外测三角肌附着处下缘肌内注射。除新生儿第一针臀部肌内接种外,其余为右上臂三角肌。 目前乙肝疫苗的重点接种对象为:(1)新生儿:应当普遍接种,因母婴传播在我国是HBV传播的最主要途径,我国在年已经将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
(2)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3)医务人员;
(4)青少年;
(5)其它高危人群中HBV易感者。
感染性疾病科是韩城市重点专科,是韩城市唯一定点诊治感染性疾病的正规医疗机构。由一个标准化隔离病区及感染性疾病门诊、发热门诊、结核病门诊、肠道门诊、公共卫生咨询门诊五个独立门诊组成。病区开设病床50张,共有医生11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2人;护士共18人。规范化治疗各种肝病、肝硬化及其并发症、肺结核、手足口病、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布病、黑热病、水痘及其他常见感染病,同时开展发热待诊类疾病的诊治,承担全市感染性疾病诊治工作,尤其全市结核病的定点诊疗,药物发放等。
科主任孙学勤副主任医师系首批全国肝胆病咨询专家,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协作组成员,陕西省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委员,陕西省传染病学会与寄生虫病学会丙肝学组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母婴感染性疾病传播防治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肝胆疾病防治专业会重型肝炎学组委员,渭南市第六届医学会理事,渭南市感染病学会副主任委员,渭南市健康教育专家,同心共铸中国梦渭南肝病专家委员会副主席,渭南市第八批有突出贡献科技拔尖人才。
来源:感染性疾病科
编辑:晋寒宇
审核:赵亚军
点击在看不迷路,我带大家上高速
“转作风提效能优服务创文明”
宣传标语:
1、讲党性、正作风、优服务、促发展。2、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努力提升行政效能。医院院训:
严谨博学厚德勤勉
服务宗旨:
患者至上质量第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