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检查

一,心脏磁共振

心脏磁共振检查是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无创性、无辐射性的检查手段,结合钆对比剂延迟强化扫描能全面地评价心脏的结构形态、心室舒张或收缩功能、心肌灌注和心肌的活性。心肌炎症的初始阶段反应表现为心肌细胞的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内及细胞间质水肿,而磁共振检查中T2加权像对组织水肿极为敏感,结果可见长T2信号现象中水肿组织与正常组织形成明显对比,其呈现高信号,可作为确定心肌炎处于急性期的常规手段。心肌炎患者出现延迟增强的组织学基础是心肌细胞的水肿与坏死、淋巴细胞的浸润及心肌纤维化。在非侵袭性检查手段中,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其原理是由于钆对比剂作为细胞外对比剂不能通过正常的细胞膜且在正常心肌的间质组织中分布极少,心肌炎造成心肌损伤时,心肌细胞的细胞膜破裂,因而钆对比剂可以通过受损的心肌细胞膜弥散进入心肌细胞内,再者心肌细胞间的间质水肿及后期的心肌纤维化,导致细胞外的间隙增大,使局部对比剂出现浓聚,在延迟强化扫描时呈现高信号,从而与正常组织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美国心脏病学学院心血管介入杂志(JACC)于年发表了关于心脏磁共振在心肌炎中的应用的白皮书,提出了3条诊断标准:(1)在T2加权像上,局部或全心心肌信号强度增高提示心肌水肿;(2)T1加权像(钆为造影剂)全心心肌早期增强显影;(3)钆增强扫描时,心肌呈延迟强化信号。符合以上3条中2条或以上时诊断成立。其中第3条提出的存在心肌炎症引起的心肌损伤或瘢痕形成。若仅符合3条中1条或虽均不符合,但临床有证据高度疑似心肌炎,应在初次检查1~2周后,复查心脏磁共振,此外,左心功能衰竭及心包积液为心肌炎诊断次要证据。

二,心内膜心肌组织活检

心内膜心肌组织活检仍是公认诊断心肌炎的“金标准”。根据Dallas病理组织学诊断标准,心肌炎形态学上定义为:心肌炎性细胞浸润,并伴有邻近的心肌细胞坏死。临界心肌炎则指心肌炎性细胞浸润无心肌细胞损伤或坏死。心内膜心肌组织活检受不同患者之间活检组织的高差异性及部分活检组织不能检测到非细胞炎症过程的局限,因而免疫组织化学法有助于心肌炎的诊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工作组对于心肌病的定义和分类,心内膜心肌组织活检免疫组化结果示局灶性或弥漫性单核细胞浸润时认为是炎症过程,其中不包括HLAII类分子标志的增强表达。心内膜心肌组织活检同时可采用分子生物学PCR检测方式对亲心性病毒基因组进行检测。但是由于受现有设备及临床经验影响,心内膜心肌组织活检尚不能在临床上广泛开展。但是,若由经验丰富的介入专家进行左室或右室的心内膜组织活检术,必然是相对安全的,其并发症相对较少(1%)。研究证实,心内膜心肌组织活检不仅具有诊断价值同时具有预后评估价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cwkh.com/byjj/139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