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毒性腺肌胃炎预防治疗,从小抓起

在养殖过程中,许多养殖户会发现鸡子出现不长,均匀度不行,有出现料便,这样该怎样去预防和治疗,先了解他的病理过程。

病毒性腺胃炎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腺胃、肌胃功能及结构发生改变的一种症状,病原直没有确切的认定,但在所有发生的腺胃炎鸡群中都能分离出病毒,所以暂定名为“病毒性腺胃炎”。

流行情况

本病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是以季节更替时发病率高,尤以秋冬时损失更严重,在我国北方地区表现更为明显,现在已经普遍到全国各地。

发病日龄不定,最早在3日龄的维鸡中就可以表现,在16周的种鸡也时有报道。但发病日龄多集中在10^~60日龄。

全国各地都有该病发生的报道,但该病的发生有比较大的局限性即发病多集中在一个地理区域。发病的鸡群大多来源于同一个种鸡场或同一品系的鸡种。

二、致病因子

(一)非传染性因素

日粮中所含的生物胺(组胺、尸胺、组氨酸等)日粮原料如受细菌分解的鱼粉、豆粕、维生素预混料、脂肪、禽肉粉和肉骨粉等含有高水平的生物胺,这些生物胺对机体有毒害作用。

饲料条件饲料营养不平衡,蛋白低、维生素缺乏等都是该病的诱因。霉菌毒素镰孢霉菌产生的T2毒素具有腐蚀性,可造成腺胃、肌胃和羽毛上皮黏膜坏死;桔霉素是种肾毒素,能使肌胃出现裂痕:卵孢毒素也能使肌胃、腺胃相连接的峡部环状面变大、坏死,黏膜被假膜性渗出物覆盖;圆弧酸可造成腺胃、肌胃、肝脏和脾脏损伤,腺胃肿大,黏膜增生,溃疡变厚,肌胃黏膜出现坏死。

(二)传染性因素

不明原因的眼炎如传支、传喉、各种细菌、维生素A缺乏或通风不良引起的眼炎,都会导致腺胃炎的发生。

另外,一些垂直传播的病原可能也是该病的诱因,如网状内皮增生症、鸡贫血因子、马立克等

鸡群在发病之前,-般都生长良好,一旦发病,病鸡表现为精神不振、缩头、垂翅、排白色稀粪、料便,采食量下降,生长不良,病鸡体重比正常体重下降40%~出75%最后病鸡因严重衰竭而死亡。耐过鸡大小、体重参差不齐。该病流行较广,发病地区发病率一般为7%~28%,死亡率一一般为30%~50%。最早发病日龄见于5--7日龄,7--15日龄症状表现明显,25日龄以后鸡发病率有明显的下降,产蛋鸡也可发病,病程10~15天,长者可达35天,发病后5~8天为死亡高峰。

有些鸡群还表现出严重贫血。有些鸡群表现咳嗽、甩鼻等呼吸道症状。

推荐腺肌胃专用药;胃得乐

如果想了解更多养殖信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cwkh.com/byjj/11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