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现在正逢秋冬交替季节,天气日渐寒冷,温差较大,呼吸道以及胃肠道传染病也进入了高发季,在疫情防护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如何防护其他常见的季节性传染病呢?
一、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日常用具等间接传播。一般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重症患者还会发生呼吸困难、器官衰竭等危及生命的严重症状。传染源主要是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和隐形感染者。
No.1水痘
什么是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出疹前可出现前驱症状,如发热、不适和厌食等,24~48小时出现皮疹。
皮疹特点如下:
首发于头面和躯干,继而扩展到四肢,末端稀少,呈向心性分布。
最初皮疹为红色斑疹和丘疹,继之变为透明饱满水疱,皮疹陆续分批出现,伴明显痒感。
水痘是怎么传播的?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和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用具传播。
No.2流行性感冒
什么是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各类人群普遍易感。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可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疼、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流感是怎么传播的?
流感病毒是通过咳嗽、打喷嚏等产生的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
No.3流行性腮腺炎
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
感染后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两侧腮腺同时肿大,局部疼痛、过敏,开口及咀嚼时疼痛明显。
流行性腮腺炎是怎么传播的?
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No.4新型冠状病毒
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nCoV)是一种先前尚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如此次中国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nCov。
感染症状取决于病毒种类以及患者自身身体状态,但常见的症状包括: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严重的会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现凝血性功能障碍等。
新型冠状病毒是怎么传播的?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接触传播最常见为手部直接接触到病人或间接接触到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后,未彻底洗手,经过揉眼、摸嘴巴等密切接触行为导致自身感染。
二、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一般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中毒症状。肠道传染病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和苍蝇等媒介进行传播。传染源是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No.1诺如病毒
什么是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急性胃肠炎病毒,感染后会引起胃肠道炎症,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头痛、腹泻或者其他全身不适症状。
诺如病毒是怎么传播的?
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它的传染性超级强。
如果一个患儿上完厕所后没有洗手,跟同伴玩的时候“亲密接触”,或者和同伴一起吃饭、喝水、玩玩具,又或者呕吐物、粪便没有及时清理,都有可能把诺如病毒传给别人。
No.2手足口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在夏秋季比较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丘疱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
主要通过与病人密切接触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途径传播。
三、如何预防秋冬季传染病
秋冬季节传染病种类繁多,有效阻断传染病流行与传播的关键是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预防秋冬季高发传染病,关键做到以下几点:
1.切断传染源:有发热、咳嗽、嗓子疼、腹泻、呕吐等不适症状的小朋友要及时就医,等症状完全消失48小时方可返园。
2.切断传播途径:在公共场所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减少聚集。
3.拒绝当易感人群:多运动,饮食要均衡营养,多饮水,早睡早起。
4.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措施,目前水痘和流感都有疫苗,让我们行动起来!
小朋友们,你们学会如何预防秋冬季传染病了么?传染病并不可怕,我们要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让可怕的病毒无处藏身。让我们一起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吧!
瓶窑二幼欢迎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