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续爆出儿童感染病毒肺炎,疫情面前该如何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皮肤医院 http://m.39.net/pf/a_4781965.html

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早前有专家曾表示根据目前流行病学认知,对于儿童等年纪小的人不易感染,让许多家长松了口气。

但不易感不代表不会感染!!!

1月26日18时至21时,北京新增5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其中有一名9个月大女婴。

1月25日凌晨1时许,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发布通报,一位2岁女孩,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现已住院隔离治疗。

此前,上海等地曾发现7岁与10岁患儿。

越来越多官方通报显示,低龄儿童也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在新型冠状病毒面前,所有人群都是易感人群,婴幼儿更有可能成为被传染对象。这是因为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呼吸道部分器官尚未成熟,如鼻毛缺乏、气道软骨柔软、纤毛运动差等,都导致儿童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儿童尤其婴幼儿免疫力较差,一旦感染发病可能更快更严重,因此家长绝不可掉以轻心。

俗话说得好:一分预防胜过十二分治疗。但凡一种传染病在人群传播,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是构成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和流行的生物学基础,只有这三个环节同时存在,传染病才可能造成传播与流行,而只要切断其中的任何一环节,如隔离和治疗传染源(包括传染病患者、病原体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打断传播途径抑或保护好易感人群,传染病就不能传播与流行,医院王广发教授所言,传染病都是可防可控的,我们对战胜疾病要有必胜的信心和信念。

小编在此整理了家长最关心的一些问题,并统一做了解答,希望能给焦虑中的爸爸妈妈一些帮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如何早期识别和诊断?

一般症状: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起病以发热(≥37.3℃)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病例并无发烧、咳嗽等呼吸系统典型症状,仅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轻度纳差、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头痛;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心慌、胸闷等;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膜炎;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一半患者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病情进展迅速,数日内即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除症状外,注意流行病学史:在发病前两周内有武汉市旅行史,或武汉市相关市场,特别是农贸市场直接或间接接触史。具有病毒性肺炎胸部影像学特征: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甚至“白肺”,胸腔积液少见。实验室检查: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出现肝酶、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确诊病例:符合疑似病例标准的基础上,采集咽拭子、下呼吸道分泌物如支气管或肺泡灌洗液、深咳痰液等标本行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而确诊;或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而确诊。建议同时采集发病初期和发病14日后的血清。

故需要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认识,更要加强对其发病症状的早期识别与诊断,以免漏诊或者误诊,增加传染机会。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主要传播方式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导致的自我接种)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近距离飞沫传播应该是主要途径。目前,95%以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都跟武汉有关系,患者去过武汉,或者从武汉来。

什么是飞沫传播?

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为1米)进入易感的粘膜表面。由于飞沫颗粒较大,不会长期悬浮在空气中。呼吸飞沫的产生:咳嗽、打喷嚏或说话;翻身、拍背等刺激咳嗽的过程中和心肺复苏等。

为什么要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14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平均在7天左右,短者2~3天,长者10~12天。参考其他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潜伏期、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相关信息和当前防控实际,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为14天,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医学观察。当然,鉴于该传染病尚未完全认识,不排除后续发现潜伏期延长者。

如何保护自己和孩子远离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升抵抗力,做好个人防护。坚持每日数次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空气流通不佳场所。必须前往时,佩戴有效防护口罩。

3.接触公共环境或公用物品后,用肥皂或洗手液,采用七步洗手法搓洗,流水冲净。如没有洗手设施,可使用含有70%至80%的酒精搓手液(免洗洗手液)洁净双手。

4.无防护时,不与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者接触;照顾呼吸道感染患者时,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如自觉有发热感冒症状时,尽早就医并戴好防护口罩,减少疾病传播。

5.尽量避免接触野生动物,避免食用或饮用生的或未熟透的动物产品,包括奶类、蛋类和肉类。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疲劳,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避免被感染的最重要手段。

关于佩戴口罩,哪些问题值得注意?

口罩该如何选择?

建议佩戴N95(有无呼吸阀均可)和外科口罩。

按照对佩戴者自身防护能力排名(从高到低):N95口罩>外科口罩>普通医用口罩>普通棉口罩。

怎样佩戴是正确的?

1.认清口罩正反面:颜色深的是正面,正面朝外,浅色为反面正对脸部,口罩上的鼻夹金属条在口罩上方。

2.将口罩佩戴完毕后,需要用双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皱,罩住鼻子、嘴巴及下巴。

口罩可能造成孩子呼吸不畅,通常1岁以内的孩子不适合戴口罩;市面上在售口罩,按照年龄主要分为1~3岁和4岁以上两种选择,家长要根据具体年龄选择合适的口罩。

医用防护口罩佩戴方法:

医用外科手套佩戴方法:

口罩该多久更换一次?

为了防止感染,有些人可能一天到晚都戴着医用口罩,但这样会使鼻粘膜变得脆弱,失去鼻腔的原有生理功能,降低抵抗力。因此,在人口密度不高、较通风的场所,可以不用佩戴口罩。

需要提醒的是,任何类型的口罩,防护的效果都是有时效的,必须定期更换,建议每隔2~4小时更换一次口罩。若口罩被污染,应第一时间更换。

所有的N95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都是一次性的,不建议重复使用。N95口罩受损或变形时应丢弃。即:不再对面部形成有效的密封;变湿或明显变脏;呼吸变得更加困难;或被血液、呼吸或鼻腔分泌物或患者的其他体液污染,都需要丢弃。

如何正确洗手?

使用洗手液或肥皂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打喷嚏或咳嗽时不要用手直接遮挡,建议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双手接触口部或呼吸道分泌物后(如痰、鼻涕、打喷嚏后)或粪便后应立即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如果感觉孩子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应怎么办?

如孩子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就医时,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是应告知医生近期的武汉旅行和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触史、动物接触史等。特别应注意的是,医院时,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就诊过程中家长及孩子应全程佩戴口罩,以保护自己和他人。

您知道心理平衡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吗?

有心理平衡,才有生理平衡,所以需要注意心理因素。要让孩子养成乐观、开朗和宽容的性格,爱劳动和爱运动,培养良好的交往习惯,保持良好精神面貌。家长要注意与小孩的交往技巧,要多倾听,多赞赏,多耐心。

病毒无情,疫情凶险,虽然我们无法奔赴抗击疫情的前线,但我们可以学会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对于孩子家长来说,“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就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关键。

祝愿每个孩子都能远离病毒,健康地度过这个春节!

(文章部分摘选自《健康报》《中国医药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cwkh.com/byjj/118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