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年男性,因咳嗽、咳黄痰3天就诊。查体发现主动脉瓣区粗糙的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狭窄,左室射血分数0.55,心电图检查正常。对该患者处置方法不正确的是
A.抗菌素
B.化痰药物
C.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D.定期做超声心动图
E.胸部X线检查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C
解析:①患者确诊为主狭,由于左心射血分数(LVEF)>50%,故不能诊断为心力衰竭。对于没有心衰、心绞痛或晕厥的主狭患者,可行内科治疗。可每2年复查1次超声心动图,避免剧烈体力活动。②患者近期咳嗽、咳痰,为肺部感染征象,可拍摄胸片,并使用抗菌素、化痰药物对症治疗。③对于主狭患者,不宜使用小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免血压过低(C)。
(2-2共用备选答案)
A.颈部和锁骨上窝B.左腋下和肩胛下区
C.胸骨左缘和心底部D.胸骨左缘和心尖部
E.心尖部
2.二尖瓣后叶关闭不全杂音可传导至
3.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杂音可传导至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2.C3.D
解析:①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向左腋下和左肩胛下区传导。后叶损害时,杂音可向胸骨左缘和心底部传导(C)。②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于胸骨左缘第3肋间闻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向胸骨左下方和心尖部传导(D)。
4.男,15岁。查体发现水冲脉,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可闻及叹气样舒张期杂音。水冲脉的发生机制是
A.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加,脉压不变
B.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加
C.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增加,脉压降低
D.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脉压不变
E.收缩压不变,舒张压升高,脉压降低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B
解析: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闻及叹气样舒张期杂音,应考虑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闭患者动脉收缩压增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可出现周围血管征,如水冲脉。
(5-6共用备选答案)
A.立克次体B.金黄色葡萄球菌
C.肺炎球菌D.淋球菌
E.草绿色链球菌
5.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常见致病菌是
6.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常见致病菌是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5.B6.E
解析: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少数由肺炎球菌、淋球菌、A族链球菌、流感;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以草绿色链球菌最常见,其次为D族链球菌(牛链球菌、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其他细菌少见。
(7-8共用备选答案)
A.Janeway损害B.瘀点
C.脾大D.Roth斑
E.Osier结节
7.主要见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体征是
8.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时发生于视网膜的病变是
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7.A8.D
解析:7.ABCDE5个体征中,除Janeway损害多见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之外,其他均以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多见(A)。8.Robh斑为视网膜的卵圆形出血斑,中心呈白色(D)。Janeway损害为手掌和足底处直径1~4mm的无痛性出血红斑。瘀点可出现于任何部位,以锁骨以上皮肤、口腔黏膜和睑结膜常见。Osler结节为指和趾垫出现的豌豆大小的红色或紫色痛性结节。
(9~10题共用题干)女,40岁。发现室间隔缺损38年。3个月前拔牙后持续发热至今。查体:体温37.6℃,睑结膜苍白,皮肤有瘀点,胸骨左缘第3肋间可闻及全收缩期杂音,脾肋下可触及。
9.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A.心肌炎B.心包炎
C.左心哀竭D.心房颤动
E.感染性心内膜炎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E
解析:患者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基础病变室间隔缺损,拔牙后出现长期低热,贫血,心脏杂音,皮肤瘀点,脾脏肿大,应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E)。心肌炎多在发病前1~3周有上感史,常表现为发热、心动过速、各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包炎常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心包摩擦音等。左心衰竭常表现为肺淤血端坐呼吸咯血等,一般无发热。心房颤动常表现为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不齐、脉搏短绌等。
10.最有助于确诊的检查是
A.腹部B超B.血常规
C.血培养D.血清铁E.尿蛋白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C
解析:②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首选检查为血培养(C)。腹部B超、血常规、尿蛋白检测对确诊本病价值不大。血清铁测定常用于诊断缺铁性贫血。
11.男,36岁。活动性气急、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3年。查体:血压/60mmHg,无颈静脉怒张,双下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心率90次/分,双下肢水肿(+)。超声心动图显示:全心扩大,以左心室扩大为主,二尖瓣前叶舒张活动振幅降低,瓣口开放小,呈钻石样双峰图形。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风湿性心脏病B.纤维蛋白性心包炎
C.渗出性心包炎D.肥厚型心肌病
E.扩张型心肌病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E
解析:①患者超声心动图显示:全心扩大,以左心室扩大为主,二尖瓣前叶舒张活动振幅降低,瓣口开放小,呈钻石样双峰图形,为扩张型心肌病的典型表现(E)。②风湿性心脏病多幼年发病,有相应瓣膜受损的表现。纤维蛋白性心包炎、渗出性心包炎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可发现液性暗区。肥厚型心肌病常于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的非对称性肥厚,舒张期室间隔厚度与左心室后壁之比≥1.3。
12.可使肥厚型心肌病杂音减轻的药物是
A.多巴胺B.美托洛尔
C.地高辛D.硝酸甘油E.呋塞米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B
解析:①心脏杂音的强弱主要受心肌收缩力、心肌前负荷(容量负荷)的影响。心肌收缩力增强、前负荷减轻,可导致杂音增强;心肌收缩力减弱、前负荷增加,可导致杂音减轻。美托洛尔属于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可减弱心肌收缩力,导致肥厚型心肌病的心脏杂音减轻。②多巴胺、地高辛均可加强心肌收缩力,故可使心脏杂音增强。硝酸甘油通过扩张外周小血管使回心血量减少,呋塞米通过利尿减少血容量,两者均可使左心室容量减少,导致左心室前负荷减轻,而使心脏杂音增强。
(13~14题共用题干)男,33岁。活动时气短、心前区疼痛1年。查体:BP/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8次/分,律齐,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超声心动图示舒张期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厚度之比>1.5。
13.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高血压性心脏损害B.风湿性心脏病
C.病毒性心肌炎D.肥厚型心肌病
E.扩张型心肌病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D
解析:肥厚型心肌病以心室肥厚为主,常伴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超声心动图的诊断标准为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厚度之比≥1.3。按照此诊断标准,本例应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D对)。肥厚型心肌病若有流出道梗阻,可于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收缩期喷射性杂音。ABCE不符合超声心动图诊断标准。
14.该患者最适宜的治疗药物是
A.硝酸甘油B.地高辛
C.美托洛尔D.氢氯噻嗪E.氨茶碱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C
解析:β受体拈抗药(美托洛尔)是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首选药,可改善室松弛,增加心室舒张期充盈时间,减少室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答案为C。对于合并流出道梗阻的肥厚型心肌病,不宜使用硝酸甘油,以免加重梗阻。地高辛可增加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的收缩性,加重梗阻,故禁用。氢氯噻嗪仅用于合并慢性心衰者。氨茶碱常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
15.不属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常见临床表现的是
A.先有发热,然后出现心悸、胸闷
B.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C.可合并各种心律失常D.常出现器质性心脏杂音
E.心动过速与发热程度平行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E
解析:①约50%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于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等前驱症状,如发热、倦怠、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然后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水肿等。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最常见。②部分患者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③正常人体温每升高1℃,心率相应增快10~15次/分。但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率增速与体温不相称,甚至可表现为心率异常缓慢(E错)。
(16~18题共用题干)男,44岁。因发热、胸痛伴心包摩擦音,曾用非激素类抗炎药。2周后,呼吸困难加重,心率次/分,律齐,心音遥远,血压90/70mmHg。肝脏肿大,下肢水肿。
16.患者近2周出现的病情变化,提示
A.肾功能不全B.心脏压塞
C.右心功能不全D.肝硬化E.黏液性水肿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B
解析:患者发热、胸痛伴心包摩擦音,应诊断为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2周后,呼吸困难加重,心音遥远,体循环淤血征阳性(肝大、下肢水肿),说明心包积液量增大导致了心脏压塞(B)。肾功能不全常表现为少尿、无尿,不会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右心功能不全可有肝脏肿大、下肢水肿,但不会出现心音遥远。肝硬化不会出现心脏压塞征。黏液性水肿仅能解释下肢水肿,不能解释其他临床表现。
17.病人还存在具有诊断价值的体征是
A.水冲脉B.交替脉
C.奇脉D.重搏脉E.短细脉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C
解析:大量心包积液时可出现奇脉(C)。奇脉是指触诊时桡动脉搏动呈吸气性显著减弱或消失、呼气时复原的现象。水冲脉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交替脉常见于左心衰竭。重搏脉常见于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短绌脉常见于房颤。
18.首选的治疗措施是
A.毛花苷丙(西地兰)B.呋塞米(速尿)
C.抗生素D.心包穿刺
E.体外反搏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D
解析:本例诊断为心脏压塞,应立即行心包穿刺抽液以缓解症状(D)。心脏压塞主要是心肌舒张功能障碍,不能使用加强心脏收缩能力的药物洋地黄。利尿剂呋塞米对缓解心脏压塞症状效果不显著。抗生素不是心脏压塞的首选治疗措施。体外反搏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伴休克。
19.Beck三联征是指
A.血压突然下降,颈静脉显著怒张,心音低钝遥远
B.血压突然下降,颈静脉显著怒张,心音增强
C.血压突然下降,颈静脉显著塌陷,心音低純遥远
D.血压突然下降,颈静脉显著塌陷,心音增强
E.血压突然升高,颈静脉显著怒张,心音低钝遥远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A
解析:Beck三联征是指颈静脉压升高、心音低钝、动脉压降低,常见于急性心脏压塞(A)。
20.休克在微循环衰竭期最突出的情况是
A.血管内高凝状态B.后括约肌收缩状态
C.代谢性碱中毒D.前括约肌收缩状态
E.毛细血管内“可进可出”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A
解析:①休克时微循环的变化分为微循环收缩期、微循环扩张期、微循环衰竭期三期。在微循环衰竭期,淤滞在微循环内的黏稠血液在酸性环境中处于高凝状态,红细胞、血小板容易聚集并在血管内形成微血栓,故微循环“不进不出”。由于组织缺乏血液灌注,细胞缺氧,酸性产物堆积,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A对CE错)。②毛细血管后括约肌呈收缩状态,为微循环扩张期的特点。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呈收缩状态,为微循环收缩期的特点。
(21-22共用备选答案)
A.组织缺氧,乳酸增多,代谢性酸中毒
B.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释放大量儿茶酚胺
C.无氧代谢下能量产生不足,细胞功能衰退
D.出现DIC,血压下降
E.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
21.休克代偿期的生理调节改变主要是
22.休克失代偿期的生理调节改变主要是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21.B22.A
解析:21.在休克代偿期,由于机体对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的早期有相应的代偿能力,患者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可释放大量儿茶酚胺(B)。表现为皮肤苍白、四肢厥冷、心率加快、脉压减小、尿量减少等。22.在休克失代偿期,患者组织进一步缺氧,导致乳酸增多,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表现(A)。③若皮肤、黏膜出现瘀斑或消化道出血,提示病情已发展至DIC阶段。
23.男,50岁。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给予三腔管压迫止血及快速输液输血治疗,出血停止。此时,心率次/分,血压90/70mmHg,中心静脉压20cmH2O。提示该病人最可能是
A.血容量不足B.肝性脑病
C.心功能不全D.容量血管过度扩张
E.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C
解析:①中心静脉压(CVP)>15cmH2O提示心功能不全、容量血管过度收缩、肺循环阻力增高;CVP>20cmcmH2O提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CVP为20cmH2O,故答C而不是E。②血容量不足常表现为CVP降低、血压正常。肝性脑病常表现为肝功能受损及意识障碍。
24.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点是
A.暖休克病人神志淡漠或嗜睡
B.冷休克病人,每小时尿量大于30ml
C.暖休克病人,每小时尿量大于30ml
D.冷休克病人脉搏慢、搏动清楚
E.暖休克病人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C
解析:感染性休克分为暖休克和冷休克两类。①暖休克也称高排低阻力型休克(高动力型休克),由于排血量增多,可表现为脉搏慢而有力,搏动清楚;肾脏灌注充足而使尿量>30ml/h(C对);患者脑组织灌注充足而神志清楚;毛细血管充盈时间1~2s。②冷休克也称低排高阻力型休克(低动力型休克),由于排血量减低,可表现为脉搏细弱;肾脏灌注不足而使尿量<30ml/h;患者脑组织灌注不足而神志淡漠或嗜睡;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
医师考试的时间安排
是这样的
↓↓
实践技能年06月10—06月23
笔试一试年08月20—08月21
笔试二试年11月13—11月14
21年医师课程已开课,昭昭团队老师,带您系统复习,高效备考。想要用最少的时间快速提分、通关?那就加入我们吧!助你高效、省时、省力通关
96
天
年医考倒计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