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夏季为何频繁出现腺肌胃炎原来是它在作

当前,已经是天气变暖的春季,饲料原料霉变、料盘剩料霉变、饲料存放潮湿高温环境所致霉变等问题都会发生,这个时候更应该注意肉鸡腺肌胃炎的问题。

实践病例

最近诊治案例:青岛平度张大哥,养只鸡,25日龄,和正常采食量相比每只鸡差了接近一两料,属于严重不达标。观察其粪便发黄不成型,精神状态差、但伤亡不大。所以,也就基本排除了流感、新城疫等病毒性鸡病的可能,又捡出死鸡和挑病鸡剖检,发现主要病变为肌胃的鸡内金溃疡和穿孔、腺胃肿大如球,肠道肿胀外翻、内容物少,因此综合诊断结果为鸡腺肌胃炎。

发病原因

发生了腺肌胃炎病的鸡,其内分泌系统会产生大量糖皮质激素,对免疫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引起机体免疫力低下,精神状态不好。这个病根上的原因还是:养殖系统的霉菌及霉菌毒素严重超标和长期危害消化系统所致。

霉菌毒素进入机体后,便会引起鸡的法氏囊、胸腺和脾脏等免疫器官发育不良、萎缩,进而诱发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同时对肝肾也有一定的损伤。

又因有些鸡场的养殖环境差,以及种源的垂直传播(免疫抑制病)、流行病毒病H9、IBV、NDV、IBDV处于潜伏感染,导致鸡苗体质差,再加上养殖者在做疫苗时带来的应激,这便很容易诱发腺肌胃炎病。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饲料配方没有跟上疫病情况,及时调整配方的营养水平,使其达到新的营养均衡。

并且,还会因为有些饲料中的生物胺过多、玉米中缺少微量元素硒等,在上述这些多种因素作用下,就使得这个冬季的鸡腺肌胃炎还在延续夏天的节凑,在有些养殖场持续发生。

病因剖析

发生了腺肌胃炎的鸡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其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免疫系统可通过“免疫一神经一内分泌”系统3者网络关系、联系会影响到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

进而,因交感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对消化系统调节密切相关,从而造成消化液分泌差、胃肠道动力不足,营养吸收不良,肠道菌群紊乱,厌氧梭状芽孢杆菌及埃希氏菌菌群细菌数量增加。

最终,在有害菌群作用下,氨基酸被脱羧基形成生物胺,生物胺增多促进胃酸开始增多,同时大量幽门螺旋杆菌滋生,使肌胃发生溃疡、龟裂,腺胃肿胀,消化不良,伴随肠道病症(肠炎肠毒、球虫)。

最后的综合作用结果,就会导致鸡群大小鸡、采食量低下、精神状态差、拉稀过料、粪便腥臭等消化道功能紊乱的临床异常表现,这时如若再继发感染,鸡子的死亡率就会上升,料肉比高,造成养殖利润低或亏损。

有效防控

上面也说到,腺肌胃炎这个病根还是霉菌及霉菌毒素严重超标和长期危害消化系统所致。有部分养户反映一直在饲料里面添加脱霉剂,但还是得了腺肌胃炎怎么回事?脱霉剂也是有吸附限制的,一旦毒素超过了,脱霉剂的脱霉能力,加再多也是抵抗不住远超霉菌毒素吸附剂的毒素分子的危害。

腺肌胃药特效药

主要成分:青霉素、阿莫西林、雷尼替丁等

主要表现为鸡群采食量下降,生长缓慢,大小不齐。粪便发黄,变浅,有未消化的饲料。剖检腺胃肿大、似乒乓球、腺胃壁发硬、增厚,剪开后外翻;胃黏膜脱落,乳头糜烂,形成溃疡,可挤出乳白色脓性分泌物。

:g拌料斤,或兑水斤,连用3-5天

还可用于小鸡开口,一袋只鸡连用4天,预防种鸡传播的腺肌胃炎

小结

鸡的腺肌胃炎,是由多种致病因素所造成的一种综合征。这个病主要与饲养环节的霉菌污染和霉菌毒素有关,在病原方面与种源垂直传播、免疫抑制、霉菌毒素等有关。由上面的分析,针对引起发病的因素,养殖者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在确保饲料质量、降低养殖密度、通风换气、温湿度控制、经常消毒等方面,提高饲养管理的技术水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cwkh.com/zlsd/12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