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肌炎,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病。一般来讲,三、五岁的小儿,比较多见一些,就是比较小的孩子。有一些病情比较轻的,小孩长大了,长到十几岁,慢慢自己就好了。但是,你要是合理的治疗,他就好得比较快一点。也有一些孩子,得不到合理的治疗,就会拖好多年,一直好不了,也会给小孩带来比较大的影响。
那么这种病呢,西医主要从加强心肌的营养,消炎呀,这一方面来用药。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不够理想。所以,我们今天一起来聊一聊小儿心肌炎,从中医的角度怎么去认识?怎么去治疗?先说一下,这病是怎么得的?一般来说,这个心肌炎这个病,大部分情况都是小儿感冒之后,慢慢转变成为心肌炎。发病最开始的因素大部分是感冒,小孩不小心受凉了,受风了,感冒咳嗽;然后呢,治疗不得当,感冒之后一般受寒,必然是邪气停留体内,这种病气停留在体内,没有得到一个很好地往外宣散,那么就郁滞在心脏这个位置,慢慢就会演变为西医所讲的心肌炎,这是我们讲的小儿心肌炎的致病因素,病因来自于感冒。它所谓的炎症,发炎的“炎”,它是两个火,火多了,就叫发炎,所以西医认为是心肌发炎了,需要消炎,所以消炎药,都是一些寒性的,以抗生素为主,都是寒性比较强的药。而事实上,心肌炎是不是火多了呢?不是的,其实刚好相反,它实际上不是火多了,而是局部郁结多了。
从这个心肌炎这个疾病发展的过程来讲,刚开始感冒的时候,就是心肌炎刚发病的时候,整个气郁结在上焦心肺。这个气郁而化火,郁在这个地方就多了,就会化火。局部确实是火多,但整体上,局部的郁结,上焦心肺的郁结,是气虚的一个表现,全身一身之气,根本上虚了。它无力在上焦宣通疏散,堵在上焦了。堵在上面,就是上面火多,气多,气郁化火。下面其实是偏寒的,或者说阳虚寒盛。所以,黄元御一直在《四圣心源》里讲:方见上焦之热当知下焦之寒,大概有这么一句话的意思。心肌炎也是这么一个情况,刚得病时,它也是一个上热下寒,上盛下虚,这么一个象。这种郁结,它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气郁化火一个火气郁在这,如果是火气郁在这,那么一散就好了,火气是无形的嘛;然而,它能郁而不散,留滞不去,很难治好,它就不是单纯的气郁,或火郁,它必然伴有有形的邪气。
从临床上来看,这种有形的邪气以痰浊与瘀血居多,痰浊、瘀血都有,有时候以痰浊为主,瘀血为辅。一般来讲,刚开始时,都是以痰浊为主;到后期,时间长了,几年也不好,慢慢地,痰浊自己会化解一部分,久病多郁呀,慢慢地就变成以瘀血为主了,都是有这些有形的郁结,在上焦心肺这个系统。它并不是说单纯是只是心脏本身有问题,心脏本身的血脉肯定也有郁结,或者说,这个郁结,在心脉这个系统为主,比较多,但全身经脉脏腑都是受影响,都是有一些郁结的。只不过,这种有形的邪气,这种郁结,由于它停留、粘滞的部位或者说偏重不同,郁在上面多的,心脏受影响比较多一些,就发展成心肌炎;有的孩子,他可能是受凉呀,或者治疗不当,邪气郁在下面比较多,可能会发展成肾,不一定发展为心肌炎。从中医的角度看,肾炎、心肌炎都是很相似的一些东西,都是痰浊郁结停留在体内不同部位引发的疾病,治疗的思路大概相同,只是处理局部病变部位的一些药不太一样。
总体的思路都是祛郁浊,疏通气血,都是这些思路。所以,你看心肌炎,从刚开始发病的角度来看,它实际上就是一个感冒,没有把它治好,然后一些有形的邪气,它郁滞在心肺,郁滞在心包,心脉,郁滞在这些部位,导致整个心气不能畅达。所以,为何表现为脉率不齐,忽慢忽快,脉忽大忽小,都是小儿体内一气不够通畅,磕磕绊绊的,堵得比较厉害。如果是堵在其它地方,它可能表现为一个比较单纯的弦促的脉象。正因为堵在心脉这个系统,包括心脏本身,心的脉络,堵在这些地方,心脏本身跳动直接受到影响,所以表现出这种气不够通畅,就是郁滞不畅的病象;没有规律,力度大小也不一,失去了一气的通畅、圆融、稳定的状态。
痰浊是寒凉的邪气引发或者提供一个产生痰浊的条件,它是一个诱因
,而瘀血呢是是这个病已经生成,它会自然产生瘀血这个病因,是一个继发的这么一个致病因素。所以你看我们一谈到小儿心肌炎的时候,
从邪气的角度来讲,寒邪,痰邪,痰浊之邪气,还有瘀血之邪,这三方面基本上都跑不了,都会有,同时并存。而从正气的角度上来讲,它必
然带有阳气虚和这个血气虚,就是气血双虚,阳气虚实际上就是肾阳虚,阳气的源头还是在肾,血虚是因为有这个痰浊堵着,有气血它也过不
去。所以我们如果从整个大的象上来看呢,小不孩心肌炎啊,这种孩子都是,上焦就是粘浊阴霾的邪气,瘀滞堵塞在这个心脉之间,留而不去
,而下焦都是肾气虚,血气虚,无力向上通达。
如果这个疾病呢,久治不愈,或者说长时间的得不到一个合理的治疗,那么这个整个这种郁滞,它必然影响中焦的运化,中焦的土气也会变得越来越弱,也会变得运化无力,那么这种孩子往往就会也吃不了饭,消化也不好,他就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中间脾胃是后天气血生化的来源,中焦再一差,整个气血的来源就变差了。上焦,整个上焦是堵着,气血在里面过不去,郁在那个地方,它就不停的消耗。因为人体本身,他这个气,这个一气本身有一个自我修复,自我恢复的这么一个本性,它总是想着,我要过去,我要去疏通开啊,但是它自己又没有这个能力去把这个郁结化解。那就是劳而无功,白白的,徒然地消耗正气,这边在持续的消耗正气,脾胃又不能正常的化生气血,这种孩子的体质往往就会越来越差,越来越没有劲儿,面色越来越白,人也越来越瘦,精神越来越差,有的孩子干脆就上不了学了,只能在家休息。
有一些在城里的的孩子,上个楼梯都上不了,只能爸爸妈妈抱着,所以呢,这个小儿心肌炎你看,从症状上来讲,看起来也是一个很重的疾病,它确实这个郁结是比较重的,但是有一点,这个小孩儿啊,他毕竟还是小,虽然有这个浊气郁结在体内,但是它也容易去掉,相对来讲还是好治的。尤其心肌炎这个上焦之病,心肺胃居于上焦,上焦是清气所居之地。人体是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上焦本身容易产生清气,虽然现在有这个郁浊的浊气,郁浊之气盘踞在上焦,清气不达,心气不能通畅地舒达周流,表现出心肌炎这么一个病,这么一些症状来,但是它本身这个疾病的位置,它本身就处在一个清阳之地,清阳之气,心气的这股清透的阳气啊,它还是在它自己家里的一个病啊,它还是有这种,就跟这个东道主一样,有这个,天时地利人和,它有这个地利的这种优势,所以相对来讲它还是好治的。
如果刚开始你就知道这个小孩是心肌炎,最开始的时候,最开始他肯定就是感冒啊,受凉啊,就跟感冒差不多,这个时候引起的心肌炎,刚刚得了,时间不长,你有时候就按感冒的方法去治,它很快就能治好,就是发发汗,把那个寒气散出去。然后呢,发汗的过程也是一个疏通的过程,整个心脉气血一疏通,有时候这个浊气跟着就出去了,他就好了,很简单。你看我们有时候在临床上,小孩啊,有些小孩感冒啦,或者小孩吃饭,吃得不太好有点食积啦,有时候你摸这个孩子的心律有点不太齐,有时候忽快忽慢的,有些孩子的妈妈就有点担心,说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心脏出问题了?我就跟她们讲,这不是心脏出问题,小孩啊本身一气比较弱,容易受外界邪气的影响,他这是暂时的,邪气郁堵,邪气郁滞在上焦,阻碍心气的通达,引起的这个暂时的、一过性的心律失常,它一般时间很短,不会持续。你把这个感冒给他治好了,或者说把这个小孩的食积治好了,他这个心率马上就好了。
痰浊,浊气,这是最主要的一个因素。这种孩子,我们怎么去治疗,凡是能引起心肌炎的痰浊都是非常粘滞的,一般的化痰药也很难化开,所以化痰浊呢我们还是老办法,还是用皂角和大栆这两味药。小孩呢,心肌炎的小孩,他这个痰浊呢,有时候比较重一些,这个药量可以稍微大一些,有时候可以用到1克,皂角可以用到1克,当然这个具体的用量还是要看小孩这个正气的强弱,一般还是要从0.1克,0.3克慢慢开始用,可以慢慢往上加。同时他大部分都伴有这个中焦不运,肾气比较差。肾气比较差的孩子呢,可能会表现为遗尿,就是晚上尿床了,很多孩子会有这种情况。那么这个情况我们怎么去处理呢?首先我们是去邪气,它本身这个病根还是在于阴霾浊气,郁阻上焦心脉,这个是疾病的根本原因。
一定要先去邪气,同时辅佐的要运中焦补肾气。邪气我们刚刚讲了。痰浊,浊气,这是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凡是引起心肌炎的这个痰浊都是非
常粘滞的,很难化开。我们化痰浊主要还是靠两位药,皂角和大枣。有的患心肌炎的孩子正气强一点,皂角的量可以用大一点,可以用到1克
,当然具体用到多少还是看孩子的正气怎么样。一般还是从0.1克,0.3克这个量慢慢开始用,慢慢往上加。皂角、大枣我们是用来化痰浊,那么它还有瘀血的因素?这个瘀血怎么去呢?我是喜欢用桃仁和五灵脂。桃仁是一个比较柔和的药,既能化瘀血又能去浊气,在正气比较足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它来去除上焦的这个阴霾之气。桃仁这个气比较清透,而五灵脂既能活血又能去浊气。桃仁和五灵脂都有活血化瘀的这个功效。只不过桃仁,偏于扶持正气,五灵脂荡走浊气。这两个药流通、推荡就可以把上焦心脉之间的轻灵之气树立起来,污浊之气就可以带起来往下带走。当然前提是首先要用皂角、大枣把这个痰浊化开。这样的话这个气才能得以流通。然后再用桃仁和五灵脂再把这个瘀血浊气流通一下
,往下带一带。整个上焦的这个气,基本上郁结就解决了一大部分。
但还有这个寒气郁结的因素在里面,这种小孩都是面色白,面色白就是阳气不得外达啊,本身有心阳虚的因素在里面,气血虚了,心气虚,本身是这个面色苍白的主要原因。但也有寒气阴邪郁结不能外散的因素在里面。所以可以适当加点往外宣发的这个药物。这个往外宣发的这个药物,能不能用麻黄?这个麻黄是不合适的,因为麻黄太峻猛。麻黄从这个用药方向上也可以用,在早期的时候可能用麻黄就能治好了,但是我们一般接触到的孩子时间症状都挺长了,这个正气都比较弱。这个时候你用麻黄宣发,这个就有可能削伐正气就不合适了。我们用什么呢,我们用生黄芪。这个生黄芪它即能辅助一气的流通又能很缓和的向外宣达,一举两得。即能补足正气,又能向外开达散寒气。很好的满足了我们的要求,这个黄芪宣发的力量跟麻黄相比不是那么大,仅仅是稍微往外散而已,所以用量适当的要大一些,一般来讲都要用到15克以上才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往外宣达的效果。大家单纯用黄芪会偏燥一点,还可以佐上一点生晒参、人参。人参补益五脏之气,人参是偏收敛的,比较润一点。黄芪是偏燥偏散的。所以这个时候呢,生晒参、人参这个量不能大,一定要以黄芪为主不能以人参为主。以人参为主的话,这个气就收在里面了,散不出去了,不利于整个心气的开达和流通。所以要以黄芪为主,人参必要地时候可以佐上,如果他本身这个脉气还可以的话,不用人参问题也不大。这种孩子往往伴有中焦不运中焦差一些,所以要适当佐上运中焦的药。这种孩子因为他的消化能力要差一些,所以还要加上助消化的运转中焦的药物。我比较喜欢用的药物是生姜、白寇、山楂这几味药。生姜、白寇,温运中焦一升一降,咱们经常用这个。为什么用山楂呢,山楂它有点酸甜,气比较柔和的一个药,能够帮助消化还有活血的效果。这三味药就可以帮着把中焦运转一下,便于把水谷精微转化为小孩一身所需要的气血,提供气血后天升化的一个源头,治疗都是要消耗正气的,没有正气一个持续的来源,这个治疗很难持续下去。那么体内这么多的浊气郁结在里面,给他化开了,中焦也运转起来了。中焦运转的话,中焦的这个土气。人体五脏六腑这个六腑之气都是属于这个土气,六腑是通天气达地气。上面咽喉通天气,下面二阴通地气。所以它是通达天地之气的,有进有出。
后面还有一些详细,就不转载了,总之,从上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以下两个把握:
1、需要扶阳袪寒化痰去阻;
2、患儿不能吃寒凉食物和肥甘食物!
可以用姜枣茶的变方根据具体个人情况不同来调理。
喜欢本文章请按右上角的转发与收藏哦。您的每一次转发都会多一个宝宝受益,非常感谢你的举手之劳!希望了解更多信息,请鍖椾含鐧界櫆椋庡浣曟不鐤?鍖椾含鐧界櫆椋庡尰闄㈠摢涓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