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腺胃肌胃炎的病因与防控

近几年,随着肉鸡养殖业的发展,鸡腺胃炎和肌胃糜烂已经发展成为危害家禽养殖业生产常见的疾病,给养殖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1流行特点

  鸡腺胃、肌胃炎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是以季节更替时发病率高,且疫情严重。该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局限性,发病的鸡群常来自同一个地区。发病日龄早,肉鸡多在7~15日龄发病,且传播速度快。腺肌胃炎可发生于不同品种的蛋鸡和肉鸡,以蛋雏鸡、肉雏鸡和青年鸡多发,其次为肉用公鸡和杂交肉鸡。

  2发病原因

  胃液pH值下降导致幽门螺旋杆菌增殖、被激活。胃液酸性太强灼伤腺胃、肌胃,进而引起炎症,严重时导致胃出血甚至溃疡。引起眼炎的某些疾病也是诱发该病的原因,如传染性支气管炎、流感引起的眼炎都会导致腺胃、肌胃炎发生。临床上发现凡是出现腺、肌胃炎的养禽场是有眼炎类症状的鸡先发病。

  白色念珠菌感染也是该病的诱因。当白色念珠菌感染波及到腺胃时,则出现肿胀,浆膜面有光泽,黏膜出血,并可能被卡他性或坏死性渗出物覆盖。一些免疫抑制病也是该病的诱因,如白血病、传染性贫血、网状内皮组织增生、马立克氏病等。

  饲料霉变会产生T-2毒素等霉菌毒素,这些毒素对肌胃角质膜具有腐蚀作用,可引起肌胃严重糜烂。其次,饲料中硫酸铜含量过高。由于硫酸铜价格低廉,养殖户常以克/吨的用量加入饲料作为生长促进剂或抑真菌剂。当饲料受到霉菌严重污染时,硫酸铜添加量可达到1千克/吨,而高浓度的硫酸铜对家禽胃肠黏膜可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导致食道下部和嗉囊出现凝固性坏死,引起肉鸡中毒。鸡胃黏膜卡他性炎症,呈淡绿色并有出血点,严重时导致肌胃糜烂,肝、肾也有明显的变性和坏死。

  饲料中的生物胺,如日粮原料,包括劣质鱼粉、玉米酒糟蛋白,变质的饼粕、脂肪、肉粉和肉骨粉等,常由于蛋白质的微生物发酵而含有高水平的生物胺类,如酪胺、组胺、苯乙胺、色胺等和肌胃糜烂素,其中最重要且毒性最大的是组胺和酪胺。这些生物胺是代谢过程中氨基酸脱羧后的降解产物,过多的生物胺除了引起胃酸分泌过剩,诱发腺胃溃疡、肌胃糜烂外,这些生物胺类在体内将转化为尿酸盐,可导致鸡肾脏肿胀,尿酸盐沉积,重症可以导致痛风出现。

  3临床表现

  病禽羽毛蓬乱,缩头垂尾,呆立,精神沉郁,翅膀下垂,粪便中有消化不完全的饲料或有细条样、颗粒状粪便。病禽饮食比较正常,但生长发育迟缓或停滞,体重增重停止或逐渐下降,群体体重与标准日龄值相差甚远,群体整齐度差,机体免疫抑制,易感染各种疾病。有的病禽体重仅为正常家禽的50%~70%或更少。有的病禽出现流泪和肿眼症状,并伴有呼吸道症状,排出白色或绿色稀粪。病症较轻的鸡群常表现为易于惊群、疯跑。重症鸡群则表现为精神不振,易软脚、瘫痪,羽毛松乱、无光泽,缩颈闭眼嗜眠,机体消瘦、下痢、排灰白色或黄绿色粪便。

  4病理变化

  病鸡腺胃病变具有特征性。病鸡腺胃肿大如球状,发硬,呈乳白色,仔细观察可见灰白色格状外观,切开见腺胃壁,可见其增厚、水肿,指压可流出浆液性液体,腺胃黏膜肿胀、变厚。病鸡病初肌胃角质层无明显变化,后期角质膜似被水泡过,增厚,极易剥离,角质膜基部发白,严重时糜烂。

  5防控措施

  不使用潮湿的、发霉的饲料喂鸡,尽量避免使用劣质鱼粉及其他劣质蛋白饲料,应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剂。保证料槽、水槽卫生,避免使用发霉、变质的垫料。全群鸡可以并使用葡萄糖饮水,必要时可以配合消炎药物,防止细菌继发感染。肌胃炎:

  需要采用抑制胃酸的分泌,及时的改善饲料质量,同步注意保肝、促免疫来进行治疗。

  1.胃康灵拌料:7天内每代用于1只鸡,每代配合克红糖。以后每代-公斤鸡。

  2.新肥素:每代兑水-斤水,严重者斤水。

  最好配合西咪替丁和扑尔敏,鸡内金糜烂严重再配合胃必治或者丽珠得乐,保护胃黏膜,配合保肝药。注意本病有无霉菌混感,如有混感明显,配合制霉菌素或者克霉唑拌料,轻微的情况下不用配合,胃康灵本身就有抑制霉菌作用。

  本病的预防可以用白安明拌料。一吨饲料加1-3公斤白安明

  腺胃炎:

  需要采用抗病毒、促免疫、健脾促消化的模式进性治疗

  轻微:新腺胃舒:每代斤水

  腺胃舒:每代斤水。

  严重:干扰素饮水,病毒灵+新腺胃舒+胃康灵或者新肥素。配合胃必治或者丽珠得乐

  严格控制和检测种鸡群垂直传播的疾病,尤其是从国外引进的种鸡。对种鸡群要净化鸡网状内皮增生症、传染性贫血等重要的垂直感染病原,严格选用没有被这些病原污染的疫苗免疫种鸡和雏鸡。平时应注重孵化器和孵房的卫生消毒,降低饲养密度,避免各种应激,控制好育雏温度。









































什么药治疗白癜风
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权威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cwkh.com/ysjk/1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