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本市已进入季节性流感的高发季节。
年冬季流感中医特征
在临床症状方面,前驱症状以发热、恶寒、咽痛为主,就诊症状以发热、咽干、恶寒、咳嗽明显以及消化道症状等,如便秘比例较年、年同期明显增加,呼吸道其他症状不明显。而且多数患者起病后发热迅速,且难以退热,发热反复的特点,在疾病的后期咳嗽迁延日久。儿童流感症状还有个特点,即发热数日体温退后,部分患儿会体温再次上升1-2日,而后逐渐退去。
总结此次季节性流感的中医证候以外寒内热证为主。表现为风寒外束肌表,燥热郁闭伤津。
我科在高岩主任的带领下,以国家名老中医杜怀棠教授的理论为指导,依据古法典籍,考虑实用性、便利性、口味等多方面因素,自制风寒、风热、止咳三类煮散剂及预防感冒的预风散。中药煮散是将药物制成细粉或粗粉,分装或用时称取,加入水或引药煎煮,连同药沫一起,或去渣服用的一种剂型。
早在汉代,《伤寒杂病论》中就早有相关剂型记载。相比于传统汤剂具有煎煮时间短,有效成分浸出多的优点,从而减少了饮片的使用量,相比于中成药,具有随证灵活化裁运用的优点,其使用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
风寒散:功效: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消疮止痛。主治:时行感冒、疮疡初起有表证者,或外感风寒,身痛、咳嗽等症。用于治疗皮肤病,流感,发热,咳嗽,破伤风等。
风热散:主治发热头痛,口干咳嗽,咽喉疼痛,小便短赤,微恶寒,口渴,脉浮数。现代临床用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扁桃体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很好疗效。还常用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咽炎、咽峡疱疹、麻疹、肺炎、药物性皮炎、小儿湿疹、产褥感染等病属中医风热表证者。
止咳散:宣散风寒,降气化痰,主治:伤风咳嗽,微有恶寒发热,咳嗽痰多,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治疗外感后咳嗽。
御风散:益气固表,主治:平素体虚腠理不固,易于感冒或反复感冒者,预防气虚感冒。
杜怀棠教授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50余年,对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均有较深入的研究,尤为擅长治疗咳嗽病,脾胃病,对心,肾病,消渴病,眩晕,关节病等亦有较丰富的治疗经验,在继承董建华院士热病学术思想基础上,杜怀棠教授等通过临床实践,不断充实完善,于80年代初期制定外感热病“三期二十一候”的证治纲要,对治疗外感热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高岩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急诊科主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余年,师从于北京中医院全国名老中医杜怀棠先生,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王润华,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张思美,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张剑峰等专家,医院,医院、医院等三级医院进修学习,擅长各种治疗中医脾胃病、急性热病、内科杂症、善用膏方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在各种临床急危重症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陈旭华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