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热针治疗之臀髋部治疗

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24/5488012.html

内热针治疗之臀髋部治疗

高谦,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副主任,康复医学科副主任,海南分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康复医学博士,博士后。

学术任职: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副总干事、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中国残联康复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软组织痛学组成员;北京市康复医学会监事长;《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编委;《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编委;《中华保健医学杂志》编委。

长期从事骨关节病与疼痛的康复临床与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对内热针有深入研究。发表文章50余篇,编写专著10余部,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军队及北京市课题多项。获省部级奖多项。

主要治疗疾病:

1.颈椎病、腰椎病等骨关节病特殊非手术治疗;

2各种创伤或术后并发症的康复治疗,如疼痛,肌肉僵硬,异位骨化,神经损伤、关节炎,关节挛缩等。

3股骨头缺血坏死(中青年,早中期)特色康复治疗;

4.强直性脊柱炎和骨化性肌炎的松解治疗;

5.偏瘫,截瘫的康复方案制订等。

一臀髋部肌肉的临床检查髖关节有六个方向的运动需要检查屈曲、伸直、外展、内收、外旋和内旋。具体检查法,可以参考其他相关书籍。01内旋和外旋髋关节有病变,首先在旋转运动上表现异常,特别是内旋,常常旋转时疼痛伴有活动受限。故检查髋关节的内、外旋活动很重要。站立位,双脚尖向内,或向外可简单判断内、外旋功能。内旋功能障碍或疼痛,可能为梨状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上孖肌、下孖肌、股方肌出现问题,外旋功能障碍或疼痛,可能为臀中肌、臀小肌、阔筋膜张肌出现问题。02内收和外展内收:仰卧位,消除重力影响进行髋内收检查。被动或主动外展髖关节,病人尽可能将肢体向中线放回。外展:侧卧位,膝伸直,病人自动伸直大腿并外展;臀中肌麻痹或松弛时不能外展。髋内翻、髋关节后脱位以及炎症性疾患,均有外展的限制。最强的内收肌肉是大收肌。有髂胫束挛缩时则内收受限,奥伯尔氏试验阳性。03屈曲和伸展屈曲:病人侧卧消除重力检查屈髋。稍抬起腿的上部,让病人屈髋,如果髂腰肌挛缩,托马斯氏征阳性。若区别髋关节屈曲畸形是由于髂腰肌挛缩还是由于髂胫束挛缩,可用杨特(Yount)氏征检查。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出现髖部屈曲和伸展挛缩。伸展:俯卧位,病人伸髋屈膝,向上检查伸髋。如伸髋大腿后部疼痛主要为臀大肌、腘绳肌的问题,可能以腘绳肌为主;让病人屈膝做此试验,仍然后部疼痛,则主要为臀大肌的问题。二臀髋部常见疾病及鉴别在髖关节疾病中,儿童先天性疾病较多,主要有先天性髋关节后脱位、髋关节结核、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股骨头骨端滑脱等疾病。先天性髖关节发育不良、髖关节不稳定的患者,多数在二十岁以后,出现髖关节炎的症状,部分会持续加重,主要是髖部周围肌肉的慢性炎症损伤的结果。成人髋关节疼痛最常见的原因是来源于脊柱,如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多数无髋关节的活动障碍,但常见程度不同的髋部疼痛等临床表现,主要是髋后部的疼痛,髋前部疼痛多数为髖本身的问题,如股骨头缺血坏死等。老年人髋关节疼痛不能负重,常是股骨颈或耻骨支骨折引起的,相当多的病例没有明显外伤史,为了明确诊断必须行X线等影像学检查。继发性的髖关节炎,如强直性脊柱炎的髋部病变、风湿性髋关节炎、类风湿性髋关节炎、髋关节强直、髋关节开放性手术后关节功能障碍、髋部神经卡压综合征、髋关节区骨化性肌炎等,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用内热针松解痉挛的肌肉,常效果显著。髖关节屈曲挛缩,多数是继发于盆腔内腰大肌周围的炎症刺激引起的腰大肌痉挛所致,应进行腹部检查明确诊断。弹响髋是指髂胫束(跨过大转子)和髂腰肌的肌肉或肌腱,与其骨关节的连接部,因慢性炎症相互摩擦产生的“咔嗒”声。多数患者不需要任何处理,但对伴有疼痛的患者,需要寻找引起弹响或疼痛的根源,采取相应的治疗。臀部肌肉注射后出现的臀肌挛缩症,部分患者也会出现髋部的症状,影响患者行走。均可进行内热针治疗。三臀髋部疾病治疗髖部的症状许多是由软组织急慢性损伤引起的,按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进行治疗;对于轻度髖关节软组织挛缩,可以用手法牵伸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继发性的髖关节炎,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内热针松解髖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髋部的软组织肌群较多,松解要分次分批进行,达到彻底松解的目的。四臀髋部内热针治疗01臀大肌部1)患者体位俯卧位,或健侧卧位,患侧髋膝部屈曲垫高枕。2)目标软组织目标软组织为臀大肌。3)定位先触诊定位骶骨外缘、髂骨臀后线区域,沿从上至下,以1cm为针距,定5个进针点,为第一列;再由此向外以1cm、2cm为间距,分别定平行的第二列。4)进针依定位的进针点,向骶骨外缘或髂骨臀后线方向斜刺或直刺进针,抵达骨面。5)注意事项避开梨状肌下面,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中间的区域。此处进针可碰到坐骨神经,若出现下肢电击样症状,应拔针向内侧进针避开坐骨神经。切勿进入坐骨大孔。02臀中肌部1)患者体位俯卧位,或健侧卧位,患侧髋膝部屈曲垫高枕。2)目标软组织目标软组织为臀中肌。3)定位触诊髂嵴下、髂骨外面,准确定位臀前线。沿臀前线定第一列5个进针点,其间距为1cm;再向内侧距1cm、2cm,定位平行的第二列、第三列进针点(根据患者病情),间距同第一列。4)进针沿进针点直刺或斜刺,抵达骨面。5)注意事项如果进针太靠外,可进入阔筋膜张肌。如果进针太靠内,易进入臀大肌。注意内侧列下方进针时避开坐骨神经。03阔筋膜张肌、髂胫束部1)患者体位健侧卧位,患侧髖膝部屈曲垫高枕。2)目标软组织目标软组织为阔筋膜张肌、髂胫束。3)定位(1)阔筋膜张肌在髂前上棘和股骨大转子之间布纵行两列,间距1-2cm进针点,间距1~2cm,每列5个。(2)以大腿外侧上或下三分之一处为中心,上下纵向延伸各定2-3列进针点,间距1~2cm,每列4-5个。4)进针依进针点直刺,深度1.5~3cm,或抵达骨面。5)注意事项如果进针太靠前方,易进入缝匠肌和股外侧肌。如果进针太靠后方,可进入臀中肌或股二头肌。04髋内收肌部(耻骨端、股骨端)1)患者体位仰卧位,患侧大腿外展。2)目标软组织目标软组织为内收大肌、耻骨肌、内收长肌、内收短肌。3)定位触诊定位耻骨端,沿耻骨嵴和耻骨联合之间,向内下方定第一排3-5个进针点,间距1-2cm,平行向下距离1-2cm定第二排进针点,间距针数同第一排。触诊定位股骨端。股骨粗线内侧唇上1/3.沿股骨面向下定位平行间距1~2cm的两排进针点,每排5个进针点,间距1~2cm。4)进针依定位直刺进针至耻骨面或股骨粗线内侧唇上1/3。5)注意事项耻骨端避免向内下方进针过深损伤会阴部神经血管,同时注意避开坐骨大孔。股骨端进针位置较深,有时不必每针都要抵达骨面。05髋外旋肌部1)患者体位俯卧,腹部垫高枕,患侧大腿外旋。2)目标软组织目标软组织为梨状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上孖肌、下孖肌、股方肌。3)定位(1)梨状肌等髋外旋肌定位先触诊定位骶骨下1/3外侧缘和大转子上缘,在其连线的中点垂直定位坐骨神经的走形,约4Cm,避开其左右延伸1cm的区城,在此区域外向两侧定进针点,每侧5~8个进针点(根据患者病情增减。(2)股方肌等髖外旋肌定位触诊定位坐骨结节外侧缘和大转子,在其连线约5cm的范围内平行布针两排,两排间距1cm.每排3~5个进针点,间距1cm。注意避开连线的中点坐骨神经的位置。4)进针(1)梨状肌等髋外旋肌进针骶骨下1/3外侧缘处的进针点斜刺抵达骨面,大转子上缘处的进针点可直刺或斜刺抵达骨面。(2)股方肌等髋外旋肌进针依定位的进针点直刺抵达骨面。5)注意事项超声引导或标记坐骨神经,避免损伤;骶骨下缘向梨状肌进针时注意位置不要过深,以免进入坐骨大孔,损伤神经血管;靠近标记的坐骨神经周围时,应当试探性进针,如出现麻木、放电等症状,立即调整进针方向。06坐骨结节下方部1)患者体位俯卧,腹部垫高枕,患侧大腿轻度外展。2)目标软组织目标软组织为股二头肌、半腱半膜肌近端,坐骨结节滑囊。3)定位定位坐骨结节,在其下方,纵向定3排针,每排定2~3点,间距1~2cm,共6~9个点。4)进针沿定位点,斜刺向坐骨结节骨面。5)注意事项每根针尽量刺向坐骨结节,争取每根均达坐骨结节骨面。07股方肌部1)患者体位俯卧,腹部垫高枕,患侧大腿轻度外展。2)目标软组织目标软组织为股方肌。3)定位先定位坐骨结节、大转子,避开坐骨神经区域:再在其间各定3个进针点,针距1cm,再向下1cm平行定位第二排进针点。4)进针依定位的进针点,内侧斜向坐骨结节,外侧斜向大转子方向,抵达骨面。5)注意事项避免刺伤坐骨神经。高谦教授《内热针治疗》一书所述内容,未经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后果自负。内热针治疗之腰骶部治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cwkh.com/ysjk/10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