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
27
星期五
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的“世界肝炎日”,今年的主题是“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
肝炎是一种肝脏炎症,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乙型和丙型肝炎,是肝硬化和肝癌的最常见病因。按传播途径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经胃肠道途径传播,如甲型和戊型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和水、食物进行传播;另一类主要经血液和性接触传播,如乙型、丙型和丁型可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
丨肝脏功能丨
代谢功能: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激素、凝血因子、铜、铁;
分泌功能:胆汁、胆汁酸盐、胆红素、胆固醇;
排泄功能:胆汁、药物、解毒产物;
生物转化功能:氧化、还原、水解、结合、解毒作用;
丨肝功能检查的目的丨
1、了解肝脏有无损害及损害的严重程度;
2、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判断预后;
3、选择用药和观察药物疗效;
4、协助诊断病毒性肝炎和肝癌;
5、评价肝脏储备能力;
今日实验室检验助您了解肝炎病毒检测及肝功能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干货满满拿起小本本记录吧。
一、肝炎病毒
测定项目
缩写
临床意义
参考范围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
阳性提示乙肝病毒感染或携带者。
阴性或
0.25ng/ml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HBsAb
阳性提示感染或接种疫苗后获免疫力。
阴性或
10IU/I
乙肝病毒e抗原
HBeAg
阳性提示乙肝病毒在复制,传染性强。
阴性或
0.6NCU/ml
乙肝病毒e抗体
HBeAb
阳性提示乙肝病毒复制减弱,传染性弱。
阴性或
1.0NCU/ml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HBcAb
病毒感染后长期存在。
阴性或
0.90IU/ml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IgM
HBcAb
-IgM
乙肝病毒急性感染期的标志,有传染性。
阴性
乙肝病毒前S1抗原
PreS1
阳性提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
阴性
丙肝病毒抗体
HCVAb
阳性提示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阴性
甲肝病毒IgM抗体
HAV-IgM
阳性提示患者处于甲型肝炎病毒感染期。
阴性
丁肝病毒抗原
HDVAg
阳性提示患者丁型肝炎病毒感染早期。
阴性
丁肝病毒抗体IgM
HDV-IgM
阳性提示患者丁型肝炎病毒近期感染。
阴性
戊肝病毒抗体IgM
HEV-IgM
阳性提示患者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阴性
庚肝病毒抗体
HGVAb
阳性提示患者庚型肝炎病毒感染。
阴性
乙肝病毒DNA测定
HBV-DNA
乙肝病毒感染诊断指标疗效观察
2.E+01IU/ml
丙肝病毒RNA测定
HCV-RNA
丙肝病毒感染诊断指标,可用于干扰素和其他抗病毒药物的疗效监测。
1.E+03
IU/ml
二、肝纤维化指标
测定项目
缩写
临床意义
参考范围
透明质酸测定
HA
反映内皮细胞功能和肝硬化的有价值指标。
0-ng/ml
Ⅲ型前胶原测定
PⅢpN-P
能可靠地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和活动性及肝脏组织学改变。
0-15ng/ml
Ⅳ型胶原测定
C-Ⅳ
提示肝纤维化进展情况,用于早期诊断肝纤维化。
0-95ng/ml
层粘连蛋白测定
LN
是反映肝纤维增生的指标之一。
0-ng/ml
三、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
测定项目
缩写
临床意义
参考范围
抗核抗体
ANA
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为阳性,出现多核点(MND)型或核轮圈型荧光模式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特征。抗Sm抗体和抗SSB抗体等抗ENA抗体也出现于Ⅰ型AIH。
阴性
抗线粒体抗体
AMA
高滴度的AMA是PBC的特异性标志,其中M2抗体的特异性最好(PBC达95%),其它慢性肝炎30%,系统性硬化症7%~15%。M4和M8的抗体在PBC中为55%,M9抗体在早期PBC患者(M2阴性)中阳性率达到82%,AIH中只有10%阳性,滴度低于1:80。
阴性
抗线粒体抗体2型
M2
阴性
抗平滑肌抗体
ASMA
即肌动蛋白抗体,高滴度(1:1)对于诊断Ⅰ型AIH的特异性几乎达%,低滴度与酒精性肝硬化或病毒性肝炎关。
阴性
抗肝细胞膜抗体
LMA
常发生于病毒性及原发性自身免疫性慢性炎症性肝病。
阴性
抗肝特异性
膜脂蛋白抗体
LSP
常发生于病毒性及原发性自身免疫性慢性炎症性肝病,是肝特异性抗体之一。
阴性
抗肝肾微粒
体抗体-1型
LKM-1
抗LKM-1抗体的靶抗原为细胞色素P,是Ⅱ型AIH的标记抗体。
阴性
抗肝细胞质
抗体-1型
LC-1
靶抗原为亚甲氨基转移酶环化脱氨酶,与2型AIH相关,阳性率为30%,但可在ASMA及ANA阳性的Ⅰ型AIH和PBC患者中同时出现,也存在于少数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
阴性
抗可溶性肝抗
原/肝胰抗原抗体
SLA/LP
靶抗原为丝氨酸-tRNA相关蛋白,Ⅲ型AIH患者该抗体阳性,特异%,敏感性约30%,Ⅰ型AIH阳性。
阴性
四、凝血功能检测
测定项目
缩写
临床意义
参考范围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
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
延长: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DIC及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症等。
缩短:高凝状态及DIC早期。
10.5-14.0S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内源性凝血系统的敏感指标。
延长:内源性凝血诸因子缺乏及抗凝物质增加。缩短:凝血因子Ⅷ及Ⅴ增多、DIC高凝期等。
22.5-34.0S
凝血酶时间
TT
延长:提示血浆中有肝素或类肝素增多。
14.0-21.0S
纤维蛋白原
Fbg
增多:各种血栓前状态。
减少:DIC、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等。
1.8-3.5g/L
血浆D-二聚体
D-D
鉴别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的重要指标。
增高:深静脉血栓、DIC、肺栓塞等,可作为溶栓治疗有效的指标。
0-0.55mg/L
五、肝功能生化
测定项目
缩写
临床意义
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
基转移酶
ALT
增高具有临床意义
1.肝胆疾病: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活动期,肝癌、脂肪肝、胆囊炎、胆管炎2.心肌损害: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
3.骨骼肌损伤:多发性肌炎
4.药物和中毒性肝脏损害: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AST升高更明显)
男:9-50U/L
女:7-40U/
天冬氨酸
氨基转移酶
AST
男:15-40U/L
女:15-U/
碱性磷酸酶
ALP
1.生理性升高:生长期儿童、妊娠中晚期2.病理性升高:肝胆疾病:主要为肝内外胆管阻塞性疾病骨骼疾病
男:62-U/L
0-49女:35-U/L
50岁以上女:50-U/L
γ-谷氨
酰转肽酶
GGT
增高具有临床意义1.胆道阻塞性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3.药物和中毒性肝脏损害: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
男:10-60U/L
女:7-45U/L
总胆红素
TBIL
肝脏分泌和排泄功能的指标,胆汁形成和分泌减少(如肝胆疾病)会造成直接胆红素增高;胆红素产生增多(如溶血性疾病)引起的
血清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的比值可用于鉴别黄疸类型
5.0-28.0umol/L
直接胆红素
DBIL
0.0-6.0umol/L
总蛋白
STP
用于检测慢性肝损害,并可反映肝实质细胞储备功能
1.STP、A↑:血清水分↓,总蛋白和白蛋白浓度升高
2.STP、A↓:①肝细胞损害,合成减少;②营养不良;③丢失过多(肾病综合征):④消耗增加(甲亢、晚期肿瘤)
3.STP、G↑:主要为M蛋白血症
4.G↓:①生理性(如;小于3岁的幼儿)②免疫功能抑制③先天性的低γ球蛋白血症
65-85g/L
白蛋白
ALB
40.0-55.0g/L
球蛋白
GLB
20.0-40.0g/L
白蛋白/球蛋白
A/G
1.20-2.40
前白蛋白
PA
降低见于肝细胞受损,是肝脏合成功能的敏感指标,还可用于营养不良和急性时相反应诊断。
-mg/L
总胆汁酸
TBA
判断肝功能的指标。
0.0-10.0umol/L
甘胆酸
CG
高是因为孕激素作用使胆囊平滑肌松弛引起的胆汁排泄不利。
0.00-2.7mg/L
α-岩藻糖苷酶
AFU
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AFU增高,敏感性高于AFP。
5-40U/L
腺苷脱氨酶
ADA
1肝脏受损的早期指标。
2胸腹ADA可鉴别结核与肿瘤。
0-25U/L
单胺氧化酶
MAO
反映肝纤维化程度,是诊断肝硬化的重要指标。
0-12U/L
甘脯肽酶
GPDA
肝癌病人血清中GPDA活性显著升。胃癌病人血清中GPDA活性明显下降。
44-U/L
及时、准确地检测病情为临床医生提供精准可靠的科学依据,实验室检验义不容辞、砥砺前行。提升公众对肝炎的认知对早检验、早发现、早治疗是非常有利的。很多人在乙肝病毒感染的早期,或感染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不会出现任何症状。了解您的“小心肝”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每一年或半年做一次健康查体,检查肝功能和病毒肝炎指标,让专科医生帮助您分析评估肝功能状态。
供稿人:陈燕君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