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佳育儿看完此文什么手口足小儿疱疹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引发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在某些表现症状下很相似有的时候家长容易混淆,治疗时一定要鉴别区分开。

手足口病

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多见于4岁以下小儿。临床上首先表现为口痛、厌食和低热,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大小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位于舌、颊粘膜及硬腭等处,偶然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疱疹破溃后成浅溃疡。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米粒到黄豆大小不等,一般不疼不痒,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儿不一定全部出现。水疱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內消退。手足口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主要是EV71感染者)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疱疹性咽峡炎

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常见于婴幼儿,临床特征为发热,常在38℃以上,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腹痛和四肢肌痛。在婴儿常发生呕吐,高热时可发生惊厥。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散在针尖大小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等,但不见于齿龈及颊粘膜。2-3日后红晕扩大,疱疹破溃变为数个黄色溃疡,直径一般在5mm以下。其他部位不出疱疹。全身症状及咽部体征一般均在4-6日后自愈。很少有并发症。

着重分析一下各自临床表现及护理方法:

手口足病

手足口病是通过病毒传播的,上世纪60年代在欧美首先报道,80年代在我国出现首位患者,以往该病在我国的流行不严重,病情也较轻。年开始该病有流行加重趋势,并时有死亡病例报告。

手足口病主要在幼儿中传播。

引起手足口病的元凶是肠病毒。可引起该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常见。

肠病毒的传染途径主要经由胃肠道或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患者皮肤上的水疱和分泌物传染。传播途径有:

*大人从外面将病毒带回家,通过接触或飞沫使宝宝感染;

*宝宝接触到无症状带病毒的家长或患病宝宝的口鼻分泌物;

*在托幼机构,玩具往往成为宝宝疾病传染的媒介,尤其是绒毛玩具更容易储存大量病毒;

*吃入被含病毒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受传染。

在宝宝发病的前几天,喉咙和粪便都有病毒存在,肠道排出病毒的时间可以持续数周之久,发病后的一周内肠病毒的传染力最高。肠病毒在家庭中有很高的传染率,在人群密集的地方,也较容易发生传染。

手口足病易感人群

本病主要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尤其以3岁以内多见,约占病人总人数的80%以上,成年人极少罹患。全年均可发生,但以6-10月份尤其7月份达高峰。有人报道,每年的7-9月份发病率占73%。因此,托儿所老师和年轻的家长,在此期间内应注意预防

手口足病症状表现

宝宝感染肠病毒后,症状轻重不一,有很多没有症状,有些宝宝则有发烧或类似一般感冒的症状。当然有时候会引起一些特殊的临床表现,包括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唊炎、无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肢体麻痹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心肌炎等。

手足口病的宝宝会出现4个特征:

①发热:体温多为37.5~38.5℃,很少超过39℃。热程持续2~3天。

②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以手足皮疹为主,好发于手掌、足底,呈稀疏散在的直径为0.2~0.5厘米大小不等的斑丘疹或疱疹,有轻度痒感。其次分布在臀部、躯干和四肢。丘疹或疱疹多在一周消退,少数8~12天恢复,疱疹多不破溃,疹后不留色素沉着。

③口腔炎:表现为口腔粘膜充血,其表面可见到粘膜疹,为粟米大小的红色斑疹或疱疹,疹的周围有红晕,部分疱疹破溃形成小溃疡,患儿自觉疼痛致使吞咽困难及流涎,约7~10天愈合;

④淋巴结肿大:在颌下或颈侧可触及直径1~2厘米大小的淋巴结,自觉轻微疼痛。

另外,少数患儿在病程中伴有食欲不振、拒食、烦躁、咳嗽、腹泻等症状。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对症处理

定时测量宝宝的体温、脉搏、呼吸。

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宝宝多喝水。

体温在37.5℃~38.5℃之间的宝宝,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

什么情况必须急诊看医生?

●宝宝体温超过38.5℃,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哭闹不安或嗜睡时;

●精神萎靡或出现不寻常的嗜睡;

●烦躁不安、持续发烧、呼吸急促、全身无力、心跳加快等;

●呕吐增多,甚至持续呕吐或呈现喷射样呕吐;

●肌肉抽搐痉挛或颈部及肢体僵硬、意识模糊或昏迷;

这时必须要马上就医!

如果已经确诊手足口病在家护理治疗,发现上述情况,医院复诊。

手足口病宝宝的居家护理

手足口病是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目前没有特效治疗,主要是以对症治疗和护理为主。

宝宝患了手足口病,居家护理尤为重要:

消毒隔离

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应将患儿隔离,以免引起流行蔓延。宝宝应留在家中,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和水疱结痂。一般需要隔离2周。

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

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饮食营养

如果在夏季得病,宝宝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

宝宝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

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口腔护理

宝宝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可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皮疹护理

宝宝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如有感染需用抗生素及镇静止痒剂等。

如何预防

目前该病尚没有疫苗。对本病的预防,主要采取如下防范措施:

●要加强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因为此病病程初期临床表现类似感冒症状,如发热、咽痛等。而口腔溃疡往往会误诊为单纯性的口腔炎。因此,家长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如果发现宝宝发热、起皮疹或口腔溃疡的症状,医院就诊,早期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就地隔离避免接触。发现有手足口征象的孩子,不要再送托儿所、幼儿园;在家隔离治疗也要同其他孩子分开食宿,用具、玩具应分开;直到病愈后才可回校,以免传染其它儿童。

●把住病从口入关。防止粪便、口鼻分泌物污染水和食物,彻底处理好孩子的粪尿排泄物,布尿布要洗净消毒再用,孩子的奶瓶、食具也要经常消毒,不让孩子随便吃不可靠的食品饮料。

●养成卫生习惯。教育宝宝自幼养成卫生习惯,改掉吮手指的不良习惯,远离垃圾及不清洁环境;养成游戏后、饭前、便后一定彻底洗手的习惯。

●强化环境卫生。对幼托机构的环境及玩具、公共游泳池等必须严格消毒,最好通过卫生防疫部门来指导处理。注意粪便无害化处理,绝不允许污染用水。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体检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病程为1周左右。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传播

常见于婴幼儿,好发于夏秋季;每年六七月,天气渐热,正是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时节。其起病急骤,主要表现为高热、口腔内疱疹、咽喉痛、流涎、厌食、呕吐等症状,病程1周左右。且具有流行性,常在幼儿园内传播,而且同一个孩子有可能重复多次发生由不同类型病毒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而正常成年人抵抗力较强,一般不会被传染。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症状表现

症状:

起病急骤,高热、咽痛、烦躁不安、流涎、厌食、呕吐、全身不适和惊厥等。此病如单独发生,常无全身症状,婴幼儿常表现为进食时哭吵、不愿进食。

体征:

体检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数十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表面覆有淡黄色或白色假膜。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可有颌下淋巴结肿大伴有压痛。病程为1周左右。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处理方式

一般治疗

告诉患儿家长该病的自限性和治疗的目的,防止交叉感染及并发症。注意休息、居室通风、多饮水等。

抗感染治疗

(1)抗病毒药物可试用利巴韦林(病毒唑),口服或静脉点滴。部分中药制剂如双黄连、板蓝根、清咽冲剂等清热解毒药品也有一定的抗病毒疗效。

(2)抗菌药物本病为病毒感染,一般不用抗菌药物。

对症治疗

(1)高热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亦可用物理降温,如冷敷或温水浴。

(2)发生热性惊厥者可予镇静、止惊等处理。

(3)咽痛可含服咽喉片。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护理

由于疱疹性咽峡炎的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因此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而延误治疗。当孩子出现不适症状时,家长医院进行确诊,以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对症治疗。

孩子一旦出现高烧,应尽快就医。但就诊前应先在家给孩子采取一定的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后再送医就诊,防止就医途中发生高热惊厥。在待诊过程中,不要把孩子捂得过紧,适当松开衣物帮助散热。回家后,可适当开点空调,但不能低于外界5摄氏度,空调要2-3周清洗一次。

由于口腔疼痛明显,患儿大多都有拒食现象。因此尽量少量多餐进食,食物不宜过热,尽量清淡,不油腻,如米粥、面汤、果汁、菜汁等。不要进食辛辣、甜腻或油炸的食品。进食困难时可以采取输液补充营养合剂。

为防止疱疹处继发感染,要注意口腔卫生,患儿用过的食具一定要进行煮沸消毒处理,还可每天用淡盐水漱口,局部使用止痛剂和抗病毒药物。

多洗手,多喝水,多休息。

最好隔离患儿,避免传染给其他健康的小朋友。痊愈后,家长要注意保持孩子个人和室内的卫生,尽量不带孩子去嘈杂密闭的公共场所。因患过此病的孩子还会反复感染。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如何预防

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特别是要勤洗手,并注意室内的卫生。

尽量少带孩子到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少接触公用物品和公共娱乐设施。

家长回到家里接触儿童前,首先要更衣、洗手、洗脸,避免将病菌带给孩子。

多休息、多喝水、吃熟食、勤洗澡、勤换衣、勤通风、勤晒衣服、被褥。

还有一点:医生警告家人,不要轻吻孩子,孩子抵抗力太低,病毒可以通过大人亲吻的唾液飞沫传染的……

传播正能量,拒绝冷漠!

嘉佳月嫂

可全国范围内派送月嫂

预定--

(可加个人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疗效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cwkh.com/yfbf/7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