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长安乖学生的青春与少女时代

八月长安:旧时光的旅人

本文由以下十点文字营小伙伴整理

小艳筼筜籽儿曹波李由雨轩夜猫暮暮

作者简介:

八月长安,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国青春小说作家。

青春文学领军人物,代表作:《你好,旧时光》,《暗恋·橘生淮南》,《最好的我们》,备受80、90后欢迎。

12月13日晚21:00,八月长安做客十点直播间,跟大家分享了她的青春与少女时代,跟十点君一起来回顾一下第47期的十点直播间的直播内容吧~

点击文章末端阅读原文收听八月长安直播录音

大陆乖学生的青春与少女时代

正好现在好多人在写文章的时候都在讨论《我的少女时代》这部电影,我曾经在我的小号吐槽过,当然这部电影是一部好的电影,但是我在小号吐槽的时候说过,这个故事可能离我这种乖学生代表会远一些,有人会问乖学生时代会不会过的压抑一点,乖学生时候会不会有很多的规矩,说实话,我认识的所有重点中学的小孩,我当年的同学们,大家与其说会遵守规则,倒不如说更加会利用规则,我们很努力地学习,经常被人评价为一种早熟,这种早熟我认为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更加了解如何能够利用这种规则,让自己多一些这种自由度。其实越是成绩好的学生,学生时代享受到的自由更多一点,因为老师和家长本能的认为你们这些小孩是有正事儿的,特别不需要别人操心的,这种情况之下,你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有一定的宽容,你上课睡觉了,老师会觉得一定是晚上学习学太多太晚了,包括有的时候偶尔逃课了或者做了一些别的什么东西,老师会本能认为你做这种事情一定是有道理的,肯定是自己心里有数的。我们更会利用规则,我们做一些坏事的时候比较不会像其他学生一样被罚站,被家长禁锢起来,或者说被死死的看起来。可能你会有更多的时间在底下翻翻漫画,偶尔课余时间跑出去做点其他事情,老师也会本能的认为这个学生是让人放心的,这就是第一点早熟。

第二点早熟应该是对自己的前途观等等有更多的规划。可能所谓的好学生知道自己努力学习,比其他的学生学习少了一些老师的苦口婆心,就是因为这种对自己的前途心里面有一定的期许。虽然这种想法可能有一点点狭隘,带着学生式的想当然,但是也会比同龄的孩子多想了那么一点点,我很早就想过要去哪个学校,那个学校得多少成绩,为什么想要去那所大学?因为想要更好的学校,更好的学校意味着什么?可能是更好的教育水平,更多的机会,更好的人生,更多更多其他blingbling的、你能设想到的好的人生会有的东西,对这种东西想象的越多,你就会对自己越多一点的自律和节制,这可以保证其他人都在傻玩傻疯并且特别开心的时候,你可能会多一点点努力,这种努力可能并不是出于一种压迫感,出于老师每天会念叨,家长会揍你的情况下,就是一种我为我自己而学习的一种早熟。我觉得可能大部分大陆的这种以我为代表的乖学生,都带着这两个方面的早熟,推着我们一直往前走。当然有可能在别人眼里会觉得我们看一些比较调皮捣蛋的学生,一方面觉得厌恶,一方面觉得说你怎么不为自己多想一想;他们看待我们也会有一样的感觉,就是觉得乖学生很无趣,乖学生的青春期会不会很无聊。回到《我的少女时代》,我觉得那是一个非常可爱的青春片,我也感觉得到女主角的可爱,但是相比大陆的大部分女孩,其实做为这样一个丑小鸭的女孩子,眼镜有点歪,又是爆炸头的这样的一个女主角,她也比我们大部分的少女时代要光鲜、要奔放、要更丰富很多。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电影中的很多细节,比如说女主角喜欢欧阳校草,于是三个女孩子就能够在操场边这样尖叫这样去说好帅哦好喜欢要给他加油这样的事情,这我们大陆的学校里面如果一个女孩子敢于这样做,她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通人了,她会被全校的女生行注目礼。可能我们的青春普遍来讲翻漫画是在桌子底下偷偷翻的,很多事情是在心里暗藏着小九九,但是不会太容易表现出来,这应该说大家的少女时代是偏内敛一些,即使这是一种活泼,可能也跟台湾电影里面那种普通不是一种普通,我们普通是真的普通,带着一点灰扑扑的性质。但是当我写那些青春小说的时候会觉得说这样一种灰扑扑的青春,他那里面蕴含着一种东西,他底下的那些类似螺丝壳里做稻草的那种微妙的心思,是让我更着迷的,比那种奔放暗恋奔放喜欢一个人的那种青春时代,更让我着迷的东西。大概可能是因为乖学生青春的关系吧。

曾经是爱逃课的“熊孩子”

我大概四五年级的时候得到一种当时很多女同学得过的流行病,叫做心肌炎,我因为这种病干过很多很多逃课的事情。我每天早上就开始装自己这儿不舒服,那儿不舒服的,唇色苍白脸也苍白,我有很多办法做到这样的事情然后我当时还刻意查阅了关于心肌炎的症状是哪些的资料,我怎么样才能表现的更像一个心肌炎患者,包括每天早上起来低烧,量体温时故意拿体温计甩,水银那头可以甩到42度,再接着用另一头甩到38度,还有戴心脏监听器。反正因为想逃课,坑了爸妈很多钱。《你好,旧时光》里余周周有段经历是我真实做过的,当时我们小学班主任有个儿子,6岁左右,小男孩子比较调皮,喜欢掀女孩子裙子之类的,其他人也不敢把他怎么样。有一天那个小男孩又跑过来踩我的白球鞋,踩了好几脚,当时我正在打扫卫生,正好看见副校长在跟班主任说什么事,我就偷偷跟那个小男孩讲,你踩我不算什么本事,有本事去踩他,那个人特别厉害,你要把他踩跪了,你就是最厉害的,然后那个小男孩听完点点头,然后就冲过去一脚踹在副校长膝盖后面的位置,一脚就把副校长踩跪了,外面一片鬼哭狼嚎,而我在教室里面心里平静得不得了,我做过特别多不靠谱的事情,但主要是以逃课为主,因为逃课了就有时间出去租漫画,或者哪怕就是在树荫底下坐着也比教室里坐着开心,所以成绩好真的有很多特权,老师会认为你逃课是因为教学进度太慢,自己出去自习了,但其实不是的,我基本上时间都供献给旁边那些租书漫画屋了。但说做过最不靠谱的事情,就是那件哄骗小孩去踹副校长的事吧。

如何培养青春与后青春期的阅读习惯

八月长安:想很贱的说,因为我聪明啊!其实就是我之前在提纲里写的,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些人的能力体现在运动方面,有些人可能天生喜欢画画,天生对艺术有感知能力,我小时后和姥爷一起住,他是一个特别爱读书的人。我记得我完整读完的第一本书叫《血火八年》,讲的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八年的抗征史,特别厚的一本书。当时我还在上小学二年级,认识一部分的字,姥爷当时在为那本书做校对,当时他把书给我看,主要是想让我看圈出的那些常用的错字,顺便多认识几个字,但其实我当时是凭借我薄弱的认字基础,把整本书囫囵吞枣地啃下来,啃了将近一年,我后来对抗日战争的知识,大部分出自这本书,可能有些错误的,但是你会慢慢习惯从文字里汲取知识,而且比看课本愉快。看漫画也一样,很多优秀好的漫画会带给你很意思的思想、桥段设计等,包括对人性对生活的一些思考,非常有用。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成为运动健将或者艺术家,这是先天条件赋予你的,但是对所有的学生党来说,任何时期开始都不算晚,你要习惯从阅读中培养一种系统的学习能力,这种能力会对你的思维有很强的锻炼。生活中的任何事,比如看电视,你都可以从中汲取知识,这种思维能力培养起来之后,对课堂上的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当然,这是临近中年的我对于过去学习的一些回忆,还有一点必须承认的是,我需要下很多苦工夫,我不是抄写作业很多的人,但是我是非常努力的,每天学习时间很长,这是不容否认的,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努力才可以达到目标的,当然我确实也是比较聪明的(笑)。

关于青春期的小暧昧

我觉得学生时代男生是比较容易对学习好的女生产生好感的。我学生时代应该在学习好的女生里面算长得还不错的,会得到大家的一些善待。在这里我不想很官方地告诉大家不要早恋什么的,在青春期因为荷尔蒙的关系,我们会对一些人产生好感,这是无法压抑的,你选择进一步还是退一步,压抑自己还是谈一场青春期的恋爱,这其实是个人选择的东西。关于人生会因为一个选择而怎么样变化,这个我是没有办法也没有资格去给你做评判的。但是我自己的话,我觉得我在青春期受益很多的是我始终在一个比较开放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虽然说没有真真正正在学生时代谈过恋爱,但暧昧是肯定有的。我以前在微博上发过一句话,那是对我学生时代的一个写照,那就是:世界上很多男生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我曾经喜欢过他们一个礼拜。我学生时代特别容易喜欢上一个人,然后去注意他、了解他,甚至有机会的话会去成为他的朋友,假公济私地去作为班干或者在课外活动的时候跟人家成为好朋友,聊聊天、暧昧一下。我觉得到现在留给我最好的是青春期我是不苍白的,那第二件事情就是对于情商的培养是很有用的,人都是通过跟他人的相处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你也能够更加去了解别人,了解很多东西。青春期时候男生和女生之间这种懵懂的情愫,别管最后它有没有开花结果,我觉得对你都是很有好处的,至少我是很受益的。我回忆起过去喜欢过的每一个男同学,包括我那时候和他们的那一些,那时候看似好像觉得很高级回头觉得特别傻的聊天、聊理想,还有在上学路上做过的一些非常傻得事情,在上学的路上偷偷“偶遇”......这些都是青春最好的一抹色彩,而且我现在跟别人交往的时候,大家都说还是一个比较礼貌、比较懂分寸的一个人。这些都跟以前这些经历是分不开的。

青春小说是肤浅的吗?青春小说致以青春的意义是什么!

之所以会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以前在很多高校做见面分享会的时候,经常会被问到这个问题,提问者大多数都是善意的,因为他们一方面是很喜欢我写的校园类的小说,但另外一方面又非常关心表示说你以后会不会转型?会不会写一些不是不是肤浅的青春文学的、更深刻的文学类别的东西。那每次这种问题,其实我一方面感受到大家对我的关心、督促与善意的同时,也会觉得有一点点尴尬。因为首先从类别上来讲,青春文学或者青春小说在文学类别中是一个有点界定模糊的一个东西。到底什么叫青春小说呢?是因为写东西的人很年轻?肯定不是。因为读者的年龄小?这当然更不是,因为可能读者——学生党,读的更多的是老师推荐的那些世界名著的阅读篇目。如果说仅仅只就于说主人公的年纪小,或者有时候它聚焦的题材是校园题材就把它作为青春小说是统一的一个类别。因为主人公的年龄小,所以认为这一类别必然是肤浅的、简单的、没有意义的,我觉得我会这样去判定文学、笼统粗暴定义文学的人其实对文学的认识是更加肤浅的。这是我会提出这个问题跟大家讨论的主要的原因,必须要承认,很多人对青春小说有很大的误解,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市面上青春小说特别多,也曾经经历过一个年轻写作者的风潮,这种书受众广、比较好卖,读的人多,书商赚的很多,就更愿意出,因此它的阅读门槛,或者说出书的门槛就相应地降低了,你会觉得大量的门槛降低的小说文笔非常幼稚和粗糙。里面的价值观也偏幼稚、偏粗俗,甚至有一些根本就是前后逻辑不通,非常非常侮辱文学。那我理解一些老作家,包括一些对文学非常有鉴别力的读者对这样的一个鱼龙混杂的市场的失望和责难,我是非常能够理解的。但对于我自己来说,我写的青春小说是非常对得起我的。即使说有一些东西可能《你好,旧时光》是六年前写的,我现在再重新看看会觉得有些语句有问题,有些东西的表达可能更隐忍、更克制一点这些地方可能不用写这么明白,这个地方的视角是错乱的,我自己能发现。这个跟我当时是网络连载,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的初期写作开始条件有关系,但是直到现在我觉得这些作品虽然有很多不足,我一直在进步。“青春小说”这四个字我还是对得起的,也对得起青春这个东西。我觉得每一类文学都有它存在的一种意义,就像青春对于人的一生来讲,它也有很重大的意义。可能是你人生当中最单纯、最幼稚、最说不上来的那么一段。有些人觉得青春是黑历史,不堪回首,做过非主流,甚至做过很多脑残的东西,但是青春对人的一生,之所以它值得被电影、各种文学作品、艺术家大写特写就是因为它的无知和单纯,意味着人生有无限的可能性。往往你了解的知识越多,你这个人越成熟越得体,其实你的想象力是在萎缩的。你做很多事情会更加地懂得思前想后,它是一个双刃剑,一面让你变成一个成熟、知礼、懂事的大人,另一面你的很多闯劲冲劲、对自己的自信心,甚至一些无知的想象力、无知的勇气都在萎缩,但青春期相当于是跟童年那种天马行空与成年之后的稳重之间的嫁接桥梁。我觉得可能让我来选的话,即使我已经一把年纪了,人生最值得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的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特效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cwkh.com/yfbf/6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