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相关知识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患者主要为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时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口腔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会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也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咽痛,拒食;病程一般5—7天,有时可长达10天。个别患者可能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或危及生命。如果没有并发症、手足口病患儿多数一周即可痊愈。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
手足口病如何预防
在家庭预防手足口病需要注意以下原则:一是洗手,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二是加强居室内空气流通;三是经常清洗儿童玩具用品,勤晒衣被;四是尽量少让孩子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在与患者接触后,打喷嚏或咳嗽后,如厕后,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
特别要注意的是,家长要小心手足口病的隐性传染,进门前请注意洗完手、换好衣服再亲近孩子。看到可爱的孩子,也要注意克制不要亲吻他们的小嘴巴。另外,家长也要注意个人卫生,以免感染病毒而不自知。
手足口病如何处理
手足口病其实并不可怕,对于感染了手足口病的患儿,病情较轻的孩子,医生多数建议自行回家进行隔离、孩子应留在家中,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和水疱结痂。
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孩子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暴晒。
在休息的过程中,给孩子容易消化的饮食,多饮水,辅助使用一些抗病毒及对症的药物;体温在37.5℃~38.5℃之间的宝宝,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如果孩子体温高过38.5℃的话,应适当地使用退热药。
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1%的生理盐水或温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宜给孩子吃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剪短孩子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孩子双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孩子,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如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如果没有并发症,手足口病患儿多数一至两周即可痊愈。但个别患儿的手足口病会加重而引发脑膜炎和脑炎;再严重一些,就会导致肺出血和低血压;当孩子全身有多个脏器同时被侵犯到的时候,容易造成多脏器的衰竭,甚至引起死亡。因此,手足口病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中科白癜风微博重庆最好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