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灵枢·经脉》篇始,不提某证取某穴,而是该经的病候,即: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一书中所谓“宁失其穴,勿失其经”。李梃著《医学入门》卷一载“灵枢杂证论某病取某经,而不言穴者,正欲人随经取用”。关键在于测定经脉线,在1mm宽的经脉线上再按中指同身寸法、折量寸法等选取腧穴的方法,由于无法客观测定经脉线,故很难精确到直径仅为1mm宽的点。
实测足阳明胃经体表循行线及其腧穴
实测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足阳明胃经的证实和发现
《灵枢·经脉》:…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而宋铜人足阳明胃经从足三里穴单支下行与《灵枢·经脉》相比,宋铜人于足三里穴下丢了一支循行线,在丰隆处折曲
足三里一穴,用传统五种不同的方法,可测得五种不同的结果。而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祝总骧教授发现及发明的三种生物及生物物理测定法,则可精确到直径为1mm宽的经脉线上的某一定点。由于此一方法的创立,全部经穴均可得到精确的厘定。详见《针灸经络生物物理学——中国第一发明的科学验证》。经脉线确定后,在该经脉线上每次只扎一针,例如:口喎只扎足三里一针,即可奏效。
传统经验的五种足三里定位法和实测经络的足三里定位法比较
图:传统经验的五种足三里定位法和实测经络的足三里定位法比较
足三里
属足阳明胃经穴,名见:《圣济总录》。足三里(ST36).别名:三里,下陵,胃管,鬼邪,下三里。
位于小腿伸侧,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测犊鼻至解溪之实测经脉线(纵线),在犊鼻下3寸划一横线,纵横2线交点正当Ⅱ支线分叉处是穴。左右计2穴。
毒瘾,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细菌性痢疾,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细菌性肺炎,心率失常,急性风湿性心肌炎,单纯性甲状腺肿,糖尿病,肥胖病,急性乳腺炎,乳腺囊性增生病,丹毒,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腓总神经麻痹,多发性神经病,帕金森病,急性咽炎,痤疮,慢性咽炎,急性喉炎,慢性喉炎,带状疱疹,复发性阿弗他溃疡,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脂溢性皮炎,前颅窝手术针麻,上牙拔除术针麻。
针0.5—1.0寸,针感麻酸至足背;温和灸10—15min。
①《圣济》:“足三里二穴,土也,在膝下三寸,外廉两筋间,当举足取之,足阳明脉之所入也,为合。”
②《甲乙》:“在膝下三寸,外廉。”
③《标准》:“在小腿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图实测十四经脉挂图足三里穴
实测经络针灸疗法基本设备
高振动声法测量足阳明胃经足三里段
低电阻法测量足阳明胃经足三里段
在针刺前先测得实测经脉线,在10cm左右的经脉线上,分别用笔点2—3个点以作标记。先用碘伏棉纤或棉球消毒,用碘伏棉纤在经脉线上从内向外作螺旋形移动。一般消毒面积,直径有1寸左右即可。
皮肤消毒
为了达到无痛进针,可采用塑料管协助进针,现有制针厂生产的一次性无菌塑料管针。管比针的全长稍短2分。将左手拇中指夹住塑料管,食指将针柄的上端紧压在塑料管的一边,以防针滑动,然后在经脉线上漫漫移动针尖,并随时问病人针尖下的反应如何。根据解剖生理学的发现,在体表很小的部位内,有痛点,有不痛点利用这个特点,进针前在经脉线上反复试找不痛点。找到不痛点后,左手拇、食指向下紧压塑料管,右手食指高举,将露出塑料管外面的针柄打下去,使迅速进入皮肤。再将塑料管去掉,进针后继续向深部捻针。得气时病人产生麻酸胀的感觉。
电针仪和吸氧
将脉冲电针机两个电极参考电极放在身体任何部位,一个电极夹在针柄上,然后通后,病人感到适度为止,留针30min,在留针同时吸氧每min达3—5立升。
《灵枢·本藏》篇:“经脉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的论断,经络有调气血的功能。肺胀(肺气肿)有缺氧的症候。针刺后用鼻塞法吸入每分钟3—5立升氧,留针30min,吸氧90—立升。而口喎无明显的缺氧现象。故只针而不吸氧,故须辨证吸氧。
参考文献
1.祝总骧郝金凯《针灸经络生物物理学——中国第一发明的科学验证》北京出版社年
2.郝金凯,刘景鸿,刘茜蒨,刘明铭《实测十四经脉穴位挂图》人民军医出版社年
3.郝金凯,刘茜蒨,刘明铭《实测经络针灸疗法》人民卫生出版社年
4.郝金凯,刘茜蒨,刘明铭《实测经络针灸学概要》人民卫生出版社年
参加视频录制人员
郝金凯实测经络针灸疗法创始人
刘医院
刘明医院
医院
刘茜蒨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