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讲的病毒性心肌炎属于中医的心痛、心悸等范畴。正气不足,邪毒侵心是本病发生的关键。外感六淫邪毒,机体营卫首当其冲,其邪毒留而未去,或去而未尽,可经脉络入侵于心,损其心者,当先损其体,后废其用,
从而表现心悸、胸痛、胸闷、气短、神疲乏力、脉结代等症。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
初期多表现为形寒发热、咽痛、胸部闷痛、心悸、气短乏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滑数或结代,治疗当清热解毒,方用银翘散加减。
后期出现瘀血正虚之象可拟活血扶正之品,常可获效。
病毒性心肌炎是因病毒感染而引起心肌细胞变性、坏死与间质炎性细胞浸润为主要病变的心脏疾病,单纯西药治疗效果不尽人意,中药治疗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病毒性心肌炎不愈,反复发作,造成心肌变性就是心肌病,主要特征是心脏扩大,心肌功能减退的疾病。目前,对本病尚无特殊的治方法,目前治疗原则仅是针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各种心律失常做对症处理,根治方法是心脏移植,由于费用昂贵,心脏供体缺乏,制约着对本病的防治。到了心肌病阶段,其机理主要是心,脾,肾阳虚,痰,水,瘀阻滞脉络所致,故出现心悸,怔忡,喘证,水肿等症,当以温阳利水,活血通络方药,常可使心脏缩小,功能改善。特别是重症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晚期,西医常规治疗已不能收效,改用中西医结合加用益气利水,兼以活血之中药,能促进气血运行,脉络通畅,心脏细胞代谢改善,所以扩大的心脏变小,心功能得以改善,免除心脏移植等手术的昂贵费用和痛苦,实乃中药治疗之综合作用所致。
但是,对于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越早用中医药治疗越好,不要等到山穷水尽,走投无路才想到中医,其实已经晚了,中医变成了收拾残局,甚为可惜。临床上有很多病人往往医院,有的甚至做了3--5次手术还反复发作,到了山穷水尽,走投无路才想到看中医。中医讲究治未病,越是疾病的早期中医治疗效果越好。
心血管病,大多有气病,血病,络病,脉病这样由轻到重,由浅入深之分,气血为病之初,脉络为病之后,气血为标,脉络为本,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病都是由气血之病始,而以脉络之病为最终结果,但也有正气严重不足,或邪气特别壅盛,疾病初期就“逆传”脉络,从而病情凶险危急。因此心血管病就有“顺传”和“逆传”之分。临床上气病,血病,络病,脉病又互相夹杂,互相影响构成了冠心病的复杂过程。同时中医认为气行脉外,血行脉中,所以脉络为气血之府,气血借脉络发挥其作用,它们又是密不可分。因此我在诊治心血管方面尽管常常气血脉络分层治疗,但把握两点最为关键,即一曰调气血,二曰通脉络,孰轻孰重,相得益彰方为上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