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的症状与医治

低血压的症状与医治

低血压有哪些症状?

1、症状

1、症状

1.生理性低血压状态是指部份健康人群中,其血压测值已到达低血压标准,但无任何自觉症状,经长时间随访,除血压偏低外,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也不影响寿命。据统计,有上述低血压状态的人约占健康人的2.5%~3.5%,常见于常常从事较大运动量的人群如体育运动员、重体力劳动者,而体型瘦长的年轻妇女也不少见。生理性低血压可有家族性偏向,无重要临床意义。

2.原发性低血压病主要有以下表现

(1)疲乏、无力:

尤其是早上,患者常感到精神萎靡不振、四肢酸软无力,经午睡或休息后可好转,但到下午或傍晚又感乏力,这类疲倦感与患者实际工作或活动所消耗的体力不相称,即这类乏力并不是都是因疲劳过度而至。这类疲乏可能与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致使过量的肌肉收缩不协调,而不恰当地消耗肌力而至。

(2)头痛、头晕:

在低血压病的患者中,头痛可以是唯一的主诉,其头痛常常在紧张的脑力或体力活动后较为明显,头痛性质和程度不一,多表现为颞顶区或枕下区隐痛,也可呈剧烈的搏动性疼痛或麻痹性疼痛。头晕轻重不一,轻者两眼发黑、眩晕;重者可以失神,乃至晕厥倒地,常在突然改变体位,尤其是由蹲位突然起立时最易发生。另外,静止而又负担过重的工作条件下也易发生。头痛和头晕可能与血压低致脑灌注不足有关。

(3)心前区隐痛或不适:

低血压病患者心前区隐痛、不适,不但可在体力劳动或紧张脑力劳动时发作,在安静时也可发作,乃至引发心绞痛样发作,特别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这种情况不但见于低血压病并冠心病的患者,也可能由于血压过低本身致使冠脉供血不足,引发心肌缺氧、缺血而产生上述症状。

(4)神经功能障碍:

可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力消退、睡眠障碍和失眠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可表现为多汗、皮肤苍白或轻度发绀,浑身乍寒乍热,时有蚁爬感,手脚麻痹等。

(5)内分泌功能消退的现象:

主要表现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一类物资不足,部份患者血糖下降和性功能衰退。

(6)其他:

可表现为食欲不振、腹部不适、消化不良,和血红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抵抗力下降易引发感染等征象。

原发性低血压病的诊断主要根据动脉血压测值达低血压标准,除外继发性低血压病和生理性低血压状态,结合上述临床表现可以作出诊断。

2、诊断标准

在众多疾病中均有血压的变化,且其相对患者其他临床征候具有客观性、可重复丈量性、量化性等特点,故血压监测是临床实践中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对视察和评价疾病的转归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简单地根据血压计读数,便可判断患者是不是有低血压。这看似轻松。但我们必须明确认识到,仅仅满足于发现并医治患者所表现的低血压还远远不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低血压常常是某一种潜伏疾病的外在表现之一,而这类潜伏疾病对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要大于低血压症状本身。所以,发现患者有低血压时,应以其为线索,结合各类临床资料,进行周密的鉴别诊断,溯源求根,到达医治的终究目的。

构成机制

1、动脉血压的构成机制。

2、影响动脉血压下降的因素。

1、心脏每搏输出量减少。

2、心率减慢。

3、外周阻力减小。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减弱。

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失调

3、分类

低血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平时我们讨论的低血压大多为慢性低血压。慢性低血压据统计发病率为4%左右,老年人群中可高达10%。

1、体质性低血压

一般认为这与遗传和体质瘦弱无关,多见于岁的妇女和老人,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出现精神疲备、头晕、头痛、乃至昏厥。夏季气温较高时症状更加明显。

2、直立性低血压

直立性低血压是患者从卧位改变到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时出现血压突然下落超过20毫米汞柱,并伴随明显症状,如:头昏、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认知功能障碍、心悸、颈脊部疼痛等。多种疾病可用起直立性低血压,如多系统萎缩、糖尿病、帕金森氏综合症,或其他情况如:久病卧床,体质衰弱的老年人。

3、继发性低血压

由某些疾病或药物引发的低血压,如脊髓空洞症,风湿性心脏病,降压药,抗抑郁药,慢性营养不良和血液透析等。

4、餐后低血压

餐后产生的低血压。

5、排尿性低血压

排尿中或排尿后突然晕倒,神志不清,发作后分钟恢复正常。多因夜间膀胱满后突然排空使腹腔压力骤减,静脉扩大,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落而至。

6、药物性低血压

老年因病服用降压药如甲基多巴,胍乙啶、优降宁、安定类、氯丙秦嗪、奋乃静,双氢克尿噻、速尿、抗心绞痛药如消心痛、硝酸甘油等也可引发低血压[4]。

低血压病发的缘由

1、病因

(1)病发缘由

低血压根据其产生的缘由不同,大致上可分为:

1.生理性低血压状态

生理性低血压状态是指部份健康人群中,其血压测值已到达低血压标准,但无任何自觉症状,经长时间随访,除血压偏低外,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也不影响寿命。

2.病理性的低血压病

除血压下降外,常伴随不同程度的症状和某些疾病。低血压病可分为:

(1)原发性低血压病:

指无明显缘由的低血压状态,如生理性低血压(体质性低血压)和病理性低血压(低血压病)。

(2)继发性低血压病:

是指人体某一器官或系统的疾病所引发的血压下降,这类低血压可在短期内迅速产生,以致出现虚脱和休克的征象,称为急性低血压。如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伤、感染、过敏等缘由而至血压急剧下降,而大多数情况下,低血压为缓慢产生,可逐步加重,如继发于严重的肺结核、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恶病质等而至低血压,其防治主要是针对原病发。

(2)病发机制

原发性低血压病的病发机制迄今未明,多数学者认为可能属于中枢神经细胞张力障碍有关的疾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进程的平衡失调,血管舒缩中枢的抑制进程加强,血管收缩与舒张动态平衡产生障碍,血管舒张占优势,终究致使动脉血压下降。另外,内分泌功能失调,体内某些调理血压的物资排泌失衡,如血管紧张素-肾素-醛固酮系统、儿茶酚胺类等升压物资分泌下降,而缓激肽、组胺、5-羟色胺等舒血管物资增多,也可能参与低血压病的构成。至于遗传因素、年轻时患过某些传染病,慢性扁桃体炎、咽峡炎、营养失调如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缺少,和气候、地理环境、风俗习惯、职业等等对低血压病的产生也可能有关。

低血压应当如何预防?

预防

1.晚上睡觉将头部垫高,可减轻低血压症状。

2.早上起床时,应缓慢地改变体位,避免血压突然下落,起立时不能突然,要转身缓缓而起,肢体屈伸动作不要过猛过快,例如提起、举起重物或排便后起立动作都要慢些。

3.洗澡水温度不宜过热、过冷,由于热可使血管扩大而下降血压,冷会刺激血管而增高血压。常淋浴以加速血液循环,或以冷水,温水交替洗足。

4.对有下肢血管曲张的老人尤宜穿有弹性的袜子、紧身裤,以加强静脉回流。体魄瘦小者应每天多喝水以便增加血容量。

5.不要在闷热或缺氧的环境中站立过久,以减少病发。

低血压应当做哪些检查

检查

1.心电图有没有心率和心律的变化,有没有ST-T的改变,有没有病理性Q波。

2.心脏B超及外周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心血管疾病源性低血压的诊断。

3.心导管检查及血管造影可明确外周血管疾病及心脏疾病。

4.X线检查通过透视胸片检查,视察有没有肿块压迫外周大血管。

5.脊髓造影了解有没有脊髓空洞等脊髓病变。

6.化验检查对怀疑由内分泌疾病引发的低血压,应做相应的内分泌功能及激素检测。血常规化验如有红、白细胞的改变亦有助于诊断。

低血压怎样医治?

1、西医

1.生理性低血压状态一般不需要特殊医治,但应定期随访,由于某些所谓生理性低血压状态在一定情况下,可能转变为低血压病,也可能原属病理性低血压病,只是初期未能发现有关病理改变而误认为是生理性低血压状态。

2.原发性低血压病的医治包括以下几点:

(1)饮食营养方面应给予高营养、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饮食:

适当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族和烟酰胺(维生素PP)等。适当饮用咖啡、可可和浓茶,有助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改良血管舒缩中枢功能,有利于提升血压和改良临床症状。另外,饮用蜂蜜或蜂王浆也有裨益。

(2)适当参加运动和医疗体育:

如医疗体操、保健操、太极拳、气功、推拿和理疗等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提升血压。

(3)对上述医治无效:

且临床症状严重者,可酌用小剂量激素,如9-a氟氢可的松0.1mg/d开始,根据医治反应逐步增加剂量,本药具有水钠潴留作用,通过增加血容量而提高血压。必要时可辅以咖啡因、麻黄碱(15~30mg,1~3次/d)和盐酸士的宁肌内注射。另外,根据临床症状可予以对症医治。

2、中医

中药医治:中医认为低血压病主要是心脾阳虚,阳气不足,血行乏力而至。因此,主要治则是温补通阳,佐以补脾健运。一般情况下可用肉桂、桂枝、甘草各10g,1剂/d,水煎服或泡开水当茶饮。若伴睡眠欠佳者可加夜交藤30~50g。舌红少津咽干者加麦冬15g、五味子10g。另外,根据辨证施治,可辅以中成药如归脾丸或人参营养丸等也有一定疗效。

低血压吃甚么好?

适合食品

猪肝,鸡蛋黄,牛奶,鱼肉

忌吃食品

菠菜,芹菜,螃蟹

1、饮食

1、低血压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乌骨鸡1只(约重克)。将鸡去毛剖肚洗净,放人鸡腹肚中当归头60克,黄芪50克,红糖克,米酒50克,再将鸡肚皮缝紧,入锅隔水蒸熟,吃肉喝汤,每半月吃一次,连吃两月。

2、红枣15枚去核,粟子克,净鸡1只,鸡切成块状,大火煸炒,后加佐料,煮至八成熟,加红枣、栗子焖熟食之。

3、鲫鱼1条,糯米60克。将鱼洗净(不要去鳞)与糯米共煮成粥,每周用2次,连服两月。

4、嫩母鸡1只,黄芪30克,新鲜天麻克(干品15克)。鸡洗净入沸水中焯一下,用凉水冲洗。将天麻、黄芪切片装入鸡肚内。将鸡放于砂锅中,加葱、姜适当,盐、酒、陈皮15克,水适当,用文火炖至鸡烂熟,加胡椒粉2克,便可食用。

5、猪心1个,黄芪20克,当归12克,党参30克,川芎6克,加水炖熟,吃猪心喝汤。

6、红枣20克,沙参15克,生熟地各10克,加水适当用炖盅隔水蒸3小时后,加蜂蜜适当逐日分两次吃完,连服15天。

7、韭菜适当,捣烂取汁,逐日凌晨服1杯,常服用,可使血压恢复正常。

8、当归、黄芪、红枣各50克,鸡蛋4只同煮熟,吃蛋喝汤,逐日早晚各1次,空腹吃。

2、低血压吃哪些对身体好?

1、荤素兼吃,公道搭配膳食,保证摄取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使体质从柔弱逐步变得硬朗。

2、如伴随红细胞计数过低,血红蛋白不足的贫血症,宜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ldquo;造血原料rdquo;的食品,诸如猪肝、蛋黄、瘦肉、牛奶、鱼虾、贝类、大豆、豆腐、红糖及新鲜蔬菜、水果。纠正贫血,有利于增加心排血量,改良大脑的供血量,提高血压和消除血压偏低引发的不良症状。

3、莲子、桂圆、大枣、桑椹等果品,具有养心益血、健脾补脑之力,可常食用。

4、伴随食少纳差者,宜适当食用能刺激食欲的食品和调味品,如姜、葱、醋、酱、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5、与高血压病相反,本病宜选择适当的高钠、高胆固醇饮食。氯化钠(即食盐)逐日需摄足克。含胆固醇多的脑、肝、蛋、奶油、鱼卵、猪骨等食品,适当常吃,有利于提高血胆固醇浓度增加动脉紧张度,使血压上升。

3、低血压最好不要吃哪些食品?

1、忌食生冷及寒凉、破气食品,如菠菜、萝卜、芹菜、冷饮等。

2、不要吃玉米等类降血压食品。

文章来自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白癜风专科哪里最好
治白癜风南京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cwkh.com/yfbf/1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