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的那些病例17进行性四肢无

作者:医院神经内科奚剑英

神经科的那些病例(13)--缓慢进展的肢体无力和萎缩中年女性

神经科的那些病例(14)--反应迟钝伴两便失禁的中年女性

神经科的那些病例(15)--呈“运动员体格”伴肌肉僵硬不适的男性患者

神经科的那些病例(16)--右侧肢体动作迟缓伴僵硬感的中年男性

女,24岁,右利手,进行性双下肢无力4年,双上肢无力1年。患者于4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无力,表现为上楼梯困难,需手拉扶手。症状进行性加重,1年前出现走平地费力,下蹲起立不能。同时出现双上肢无力,表现为平举不能,梳头费力,但能正常持筷、握笔写字。当时外院查CKU/L,行肌肉活检示“(股四头肌)炎症伴出血”,予强的松60mgqd口服、环磷酰胺等治疗,患者自诉症状略有好转,但仍存在爬楼、双手上举费力。

半年前强的松减量至40mgqdpo,患者症状再次加重。病程中无发热、肌肉酸痛、肢体麻木、肉跳等症状。2年前诊断为甲亢,外院予同位素治疗后存在继发性甲减,目前无临床症状。父母为近亲结婚。

神经科查体:库欣面容,颅神经(-),抬头3°,三角肌左4°,右4°-,肱二头肌右4°,左3°,肱三头肌左5°-,右4°,远端3°,双下肢髂腰肌3°,股四头肌4°,踝背屈4°+,跖屈4°,远端4°,双侧腱反射(+),对称,双层病理征(-),感觉共济可。无翼状肩,双侧腓肠肌萎缩明显(图1),踮足不能。

定位诊断思路见下图:图2。

定性诊断思路的形成:见图3。

患者进一步行双下肢肌肉MRI+STIR检查(图4),可见小腿比目鱼肌和腓肠肌明显脂肪变,而胫前肌和

肌肉病理(图5)(A)HE染色;(B)患者免疫组化染色dysferlin蛋白缺失;(C)正常对照dysferlin表达正常;(D)CD4+T细胞;(E)CD8+T细胞。

基于上述分析,父母近亲结婚+查肌酶U/L+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下肢远端踮足不能+MRI提示小腿后部肌群明显脂肪变+肌肉活检免疫组化染色示dysferlin蛋白缺失,考虑dysferlin异常所致的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

在前述临床分析的指导下,进一步DYSF基因测序示存在纯合移码突变c._del(p.HisProfsX18)。

最终诊断: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LGMD2B)-DYSF基因突变

基于本病例的问题:

1.哪些肌营养不良可在肌肉病理上出现炎性细胞浸润?

炎性细胞浸润往往是炎性肌病的病理改变,根据年ENMC协作会议,多肌炎的病理诊断标准为:除外肌营养不良后病理符合1)肌束膜内T细胞包围或浸润非坏死肌纤维;或2)肌束膜内CD8+T细胞浸润(不一定要见到其浸润非坏死肌纤维),MHC广泛表达上调。

然而,有不少类型的肌营养不良可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包括:DMD早期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40-80%的FSHD患者病理上可出现炎性细胞浸润,以CD4+T淋巴细胞和CD20+B淋巴细胞为主,而CD8+T淋巴细胞罕见;在dysferlin肌病中,活跃的炎性反应是其病理特点之一,主要为吞噬细胞和CD4+T细胞,而CD8+T细胞较为罕见;部分LMNA突变所致的先天性肌营养不良也可伴有大量炎性细胞的浸润;英国和台湾学者也先后报导了FKRP突变所致的LGMD2I可表现为激素反应良好的炎性肌病。

本病例中患者亦存在炎性细胞浸润,但以CD4+T细胞为主,结合患者的父母近亲结婚和远端肌受累,很容易想到遗传性肌营养不良。

因此,对于病理上表现为炎性肌病的患者,一定要详细询问病史和查体,同时进一步对炎性细胞进行分型以除外上述诊断。

2.肌肉MRI在肌营养不良和肌炎鉴别中的作用?

一方面,肌肉MRI可以为选择合适的活检部位提供依据依据,另一方面,其对肌肉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炎性肌病在MRI上主要表现为肌群和肌间筋膜的炎性水肿,STIR相上呈网格状或斑片状高信号(STIR相),而T1相无明显选择性脂肪替代;代谢性肌病T1相无明显异常,STIR可有非特异信号增高;肌营养不良则以T1相上大小腿肌的选择性脂肪替代为主,而STIR相肌组织水肿缺乏规律性。

不同肌群脂肪替代的模式也有助于进一步的分型。如,在LGMD中,dysferlin肌病对大腿前后群随机受累,小腿呈三明治样改变,而LGMD2A则以大腿以后群、内侧群受累明显;小腿主要以腓内肌较早受累。

3.dysferlin蛋白的功能是什么?

Dysferlin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KD,包括羧基端的跨膜疏水区和氨基端的6个C2结构域。该蛋白主要在骨骼肌和心肌的胞膜和胞浆内表达,其功能与肌细胞膜的修复有关。当肌纤维出现损伤时,dysferlin可在钙内流的作用下,引导细胞内含有膜结构的囊泡向细胞膜移动,并发挥膜补丁的作用,起到肌细胞修复作用。DYSF基因突变可使dysferlin蛋白功能丧失,从而使受损的肌细胞膜因无法有效修复而导致肌细胞的变性或坏死。

4.dysferlin肌病的临床特征?

dysferlin肌病可表现为近端肌受累为主的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LGMD2B)、小腿后群肌受累为主的Miyoshi肌病和小腿前群肌受累的下肢远端前群肌病(distalanterior







































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有哪家
擅长白癜风的辩证论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cwkh.com/hlzs/8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