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与骨损伤后的愈合机制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受伤的经历,比如不小心被刀片划伤皮肤、“崴脚”时导致韧带撕裂伤、一些意外车祸导致的骨折、运动时不小心拉伤肌肉等等。我们在受伤后组织是怎么愈合的?为什么每一种损伤的修复时间都不一样?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到底又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们就一探究竟。
当肌肉骨骼结构所承受的应力超过其内在稳定性的时候通常会导致肌肉骨骼损伤,引起骨、肌腱、肌肉、韧带损伤或者这些结构的复合伤。这些结构损伤后的生理修复反应各不相同,受很多内在、外在因素的影响,如损伤程度、解剖部位、患者的生理功能及接受的治疗方式等。
接下来我们就以手术切口为例,了解表层皮肤损伤后的愈合机制。
一、切口和伤口愈合
对于表皮组织,手术切口是一种“控制性创伤”。切口和伤口愈合在手术后立即启动,其过程分为4期。
伤口愈合需要一个清洁的环境,良好的血液循环,伤口边缘适当的接近及细胞机制平衡,这种平衡确保在伤口环境中启动适当的免疫反应。伤口通过形成瘢痕达到愈合。很多内在因素(如年龄、代谢和循环疾病、患者的生理功能以及合并症)、外在因素(如营养、水化、吸烟伤口暴露和伤口处理)会影响伤口的愈合反应和瘢痕形成。
二、韧带损伤及愈合
韧带是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可以分为两大类:①连接骨骼的韧带(骨骼组);②连接其他器官的韧带,如腹部的悬韧带(内脏组)。
今天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