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上说的糜烂性胃炎到底是怎么回事?很严重吗?是真的烂了么?在临床上,不断有患者忧心忡忡地问我:医生,我的胃镜报告是糜烂性胃炎,是不是胃烂了?是不是就是胃癌了?我还能活多久?
医生解答对于这些问题,我深深感觉我们的科普力度不够,教科书对疾病的命名也稍欠斟酌。这确实给患者增加许多心理压力。那么,报告上说的糜烂性胃炎到底是怎么回事?很严重吗?是真的烂了么?下面来详细为我们患者介绍糜烂性胃炎。
01
什么是糜烂性胃炎?
糜烂性胃炎分为急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糜烂性胃炎。
急性糜烂性胃炎是以胃黏膜多发性糜烂为特征的急性胃炎,又称急性胃黏膜病变或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0%。这个往往危及生命!
大量饮酒、大剂量服用非甾体类药物、精神压力、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熬夜等是主要诱因。
而慢性糜烂性胃炎,一般仅见饭后饱胀、泛酸、嗳气、无规律性腹痛及消化不良等症状。对这些病人,目前某些胃镜报告有些模糊,虽然报告说糜烂,其实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
大多是饮食、饮酒造成的,其实就是粘膜层轻微受損或炎症,或者充血、微细血管出血。
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这种“烂”↓↓↓
充其量是这样的烂↓↓↓
可见,这个烂,真不是你想的那样烂!
02
糜烂性胃炎严重吗?
急性的要及时处理,慢性的不严重!甚至可以自愈。
糜烂性胃炎是一种良性疾病,胃的黏膜受多种原因,物理、化学等等,刺激造成黏膜的炎症,稍微严重一点就达到黏膜层,黏膜糜烂,它不严重,是一种良性疾病,是完全可以自愈的,有黏膜保护剂加抑酸剂,适当的饮食控制,大约7-10天就可以治愈。
通俗的说,饮食和饮酒以及吃刺激食物引起的糜烂性胃炎,就是粘膜充血红肿,粘膜层有点损伤而已。
我们的胃粗略说,从里向外有四层:
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
一般来说,糜烂性胃炎仅仅是损伤了最表面的一层,所以很好修复。
03
得了糜烂性胃炎怎么诊断?
基本的检查包括:
○胃镜检查:(必要时在胃镜下进行胃粘膜活检):最重要的检查方法。
○幽门螺杆菌检查:了解胃粘膜糜烂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
○血液化验:比如血常规,尤其是对于伴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了解其贫血程度。
○大便化验:包括大便常规、大便隐血,帮助了解有无消化道出血
觉得文章不错?给胃肠君点个赞??
特别声明:本文信息仅作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
胃肠健康卫士提醒您:
注意身体健康,
发现胃肠不适要及时就医,
别让胃病常伴身边!
如果您有“胃痛、胃胀、反酸、烧心、口苦、口臭、嗳气、腹痛、腹胀、便秘”等胃肠不适症状应及时进行胃肠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