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一院
医学指导:中山一院心脏外科王治平教授、区景松教授
今天是世界心脏日。
近年来,肥厚性心肌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时发生猝死的首要原因,医院心脏外科专家建议,高危人群需要特别警惕,防止意外发生。
据医院心脏外科王治平教授介绍,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目前我国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约有万人,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是运动猝死主因
王治平指出,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的发病原因不明确,所以难以预防,对病人危害极大。
青少年发病者中,先天性遗传因素约占三分之一,估计与基因位点发生变异有关。而老人家发病多与长年患有高血压或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此病是青少年和运动员运动时发生猝死的首要原因,但早期症状不一定明显。专家提醒,在剧烈运动(如跑步、游泳、蛙跳)时,一旦发现气促和胸闷现象,不要掉以轻心,因为人在剧烈运动时,肌肉会收缩,压力阶差增大,会增大心脏负荷,心肌的耗氧量增加,导致血流供应不足而容易诱发意外。
所以,运动时出现胸闷,医院做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有经验的心脏科医生用听诊器也能听到心脏有杂音,提示心脏左心室流出道有狭窄。
手术有新突破,梗阻缓解率达96%
医院心脏外科区景松教授表示,左心室流出道狭窄若不严重,可以用药物控制。对于严重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经导管消融术效果不确切,且常伴有较严重的并发症,最新一版美国和欧洲的治疗指南已不建议普通病人采取酒精消融治疗办法,而是首先推荐找有经验的医生来做手术治疗。
以往,手术治疗大多数需要反复阻断、多次手术来完成,增加了患者的心肌损伤、手术时间和手术风险,而且手术效果不理想。
区景松教授曾采用改良Morrow手术成功为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解除心脏血流梗阻,主动脉阻断一次即完成手术,使患者梗阻缓解率达96%,病人术后恢复良好。这是该院手术治愈这类疾病的又一成功尝试。
来源:羊城晚报
记者:陈映平
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北京中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