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这种运动负荷对于未经过专业训练的体育爱好者,特别是中、老年有身体疾病因素的体育爱好者来讲,显然是高强度的应激,尤其是冠脉血管和心电传导系统在内的心脏整体结构,均可能在这种急性应激过程中发生适应不良,导致心肌损伤、纤维化。
在日常的运动中经常就有朋友发生各种意外,大伤小伤甚至休克。而在马拉松赛中,意外受伤、心源性休克更是屡见不鲜。那么,挑战马拉松这种“要命”的运动,你的身体足够强大吗?
--赛前心血管风险评估--
1、对于大型人群的筛查建议采用运动习惯和心血管风险因素的自我评估。2、对于中、高危以及准备进行中、高强度运动的人员,应该进行包括家族史在内的病史采集、心肺体检和12导联常规静息心电图检查。
3、鉴于静息心电图检测冠心病的敏感性较低,中、老年人群建议进行运动心电图检查(心脏运动负荷试验),以评估心脏储备、除外或筛查冠心病可能。4、其它一些检查如心肌损伤标志物、超声心动图,和/或先进的影象学技术,需根据临床情况、把握适应证,其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心理准备--
1、在赛前尽可能的放松心态。人在情绪激动时,心跳会加快,收缩力增强,会造成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能会出现一些类似心脏病的表现。
2、不要盲目自信,即使说自己平时多么擅长运动锻炼。不管平时的运动项目再多,都不能代替跑步本身。只有赛前经过系统、专业的马拉松训练,才能够在赛场上调节自己的身体机能。
--哪些人不适合跑马拉松?--
1、有基础心脏病的人
因为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的案例多发生在有基础心脏病的个体。尤其是近期出现过心脏相关症状者,已知有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心绞痛)者。
2、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人
人在跑步(特别是跑长距离)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导致血压和心率不断升高,有诱发严重心律失常,甚至脑出血的风险。糖尿病患者长时间的激烈运动,容易导致糖原储备不足,增加低血糖风险。另外,糖尿病患者通常会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系统情况。
3、过度肥胖的人
肥胖者往往存在代谢障碍,甚至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是有风险的
4、感冒发烧的患者
病毒性感冒,会诱发心衰和心肌炎。而暴发型病毒性心肌炎是第二位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原因。
5、老年人和儿童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间,生理功能相对没有健全。跑马拉松的负担过重、消耗过大,不仅对他们的生长发育不利,而且还会造成组织器官的损伤。年纪过大的老人,因为内脏器官和组织老化,生理代偿能力弱,也不适合大强度的马拉松或长跑。
6、无规律运动基础、未经过赛前系统训练的人
参加马拉松比赛要求有长期规律的训练,以及循序渐进的运动量。不能期望临时抱佛脚式的短期运动训练可以明显提高心肺功能,硬要参加只能是加重心脏负担。
--赛前要注意--
1、严防受伤
要对自己身体的不适感保持敏感。长跑最容易引起的就是过度使用型(over-used)的损伤(髂胫束综合征,髌骨疼痛综合症,足底筋膜炎等等),这些伤在最初时都会有相应的症状,最普遍存在的就是疼痛。而很多新手在准备马拉松的时候会忽略一些小疼痛,这都为之后的恶化埋下了祸根。
2、合适的装备
装备里最重要的是合适的鞋这不需要多说,关于鞋的挑选也有很多文章介绍。除了鞋之外我觉得最重要的装备是内衣。对于女生而言合适的内衣需要稳定且不束缚,对于内裤的挑选材质我认为是最关键的,纯棉的内裤汗浸湿之后会影响步伐而且体感会冷,而涤纶虽不会被浸湿但在步伐之中会有不舒适感。所以在正式比赛之前穿上所有装备完整试跑一次是很重要的。
3、营养
碳水化合物提供跑者主要的能量来源。马拉松训练过程中,65%的卡路里来自碳水化合物,特别是复杂碳水化合物;10%的卡路里来自蛋白质;20%--25%的卡路里来自不饱和脂肪酸。除了能量的摄入,还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保证水盐平衡。
4、休息
训练重要,同样的休息也很重要。不可以每天都处在高强度训练的状态中,每两次训练中需要减少训练量来交替训练强度,休息的质量直接关系着训练的水平,高水平的选手一定是会休息的人。很多人所谓的休息就是躺着或是大吃一顿,而其实散步、慢跑或是瑜伽、游泳这一类的活动穿插可以让身体换换“脑子”的同时还保持体能,不失为高质量的休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