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是指因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弥漫性或局灶性心肌间质的炎性细胞浸润和其近的心肌纤维坏死或退行性变,导致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障碍和其他系统损害的疾病。
病毒是引起心肌炎的主要病原,其他如细菌、支原体、原虫、霉菌、衣原体以及中毒和过敏等皆可致病。
①细小病毒
病毒主要在猪的心脏、肺脏、脾脏和性腺中复制。在母猪脏器中,病毒主要攻击子宫(子宫内病毒含量最高),也破坏肺脏等呼吸器官和脾脏等免疫器官;在胎猪脏器中,病毒主要在心脏、肺脏、脾脏和性腺中复制,以性腺病毒含量最高。对胎猪来说,病毒不仅可以破坏脾脏、性腺等,还可以破坏心脏等核心器官,能造成其死亡。死于急性猪细小病毒感染的新生动物,心肌弥漫性变性。
母猪做好疫苗免疫。
②口蹄疫
口蹄疫只感染偶蹄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寒冷时多发,呈现流行性或大流行性,初生哺乳仔猪感染此病,除表现水泡、蹄壳脱落症状外,还表现为心肌炎,高达60%~70%的死亡率。剖检病死猪,在其心室中隔、心房与心室面可见灰黄色、灰白色斑点或条纹状的变性坏死灶,似老虎身上的条纹,称“虎斑心”。发生单纯性猪口蹄疫时,哺乳仔猪的病死率高达70%。
种母猪每隔4-6月免疫一次,育肥猪群免疫2次,23-25日龄首免,60日龄二免。口蹄疫疫苗现在一免的保护率为40%,二免的保护率为60%,三免的保护率才只能达到75%-80%!但现在多数猪场口蹄疫疫苗多是只做2次,剩余的免疫空白部分是需要通过好的饲养管理以及有效的药物保健来弥补。
③副猪“绒毛心”
主要发生在哺乳和保育阶段,主要危害4-8周龄的断奶仔猪,最急性的有猪出现神经症状,或突然死亡。亚急性的症状:发热,体温39.5-41.0℃,食欲下降,精神沉郁,被毛粗乱,呼吸困难,喘气,关节明显肿胀,尤其后肢跗关节,消瘦。
剖检:心包积液、绒毛心及不同程度的心内膜出血,腹膜炎关节腔积液,切开后见关节囊流出大量清亮或浑浊的液体。部分仔猪肺脏有不同程度水肿,有的还有虾肉样变,气官内有黏液,甚至还有纤维素性肺炎和胸膜炎,胸腔器官粘连,多与胸膜肺炎和支原体肺炎混感有关。
④链球菌
副猪形成“绒毛心”,链球菌形成“铠心”;副猪以渗出为主,心包表面形成绒毛,心包与心肌之间是淡黄色渗出液、不粘连;链球菌是心肌炎,以心肌渗出为主,心包与心肌粘连。
副猪属于条件性致病菌,副猪的发生容易与圆环、蓝耳混合感染,需要根据养殖场的情况进行母猪净化,降低副猪、链球菌的发病率。
副猪
心包表面形成绒毛,心包与心肌之间是淡黄色渗出液、不粘连
链球菌
以心肌渗出为主,心包与心肌粘连
⑤缺乏VE和硒
猪的硒或维生素E缺乏症主要表现为肌营养不良(白肌病)、营养性肝病(肝营养不良)、桑葚心和渗出性素质等几种类型。
病因 尽管硒在动物体内有多种功能,但其基本作用是起到保护细胞膜的作用。无论是硒缺乏还是维生素E缺乏或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过多,均会导致细胞膜及亚细胞膜结构损伤、功能紊乱,引起机体发病。
根据国外资料,近年来,母猪的产后问题,如无乳、不孕、跛行、皮肤粗糙和新生仔猪体弱,都怀疑与硒和维生素E缺乏有关。
1.营养性肌营养不良(白肌病) 一般多发生于20日龄左右的仔猪,成年猪少发。患病仔猪一般营养良好,在同窝仔猪中身体健壮而突然发病。体温一般无变化,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呼吸迫促,喜卧,常突然死亡。病程稍长者,后肢强硬,弓背,行走摇晃,肌肉发抖,步幅短而呈痛苦状,有时两前肢跪地移动,后躯麻痹。部分仔猪出现转圈运动或头向侧转。心跳加快,心律不齐,最后因呼吸困难、心脏衰弱而死亡。剖检见骨胳肌、特别是后躯臀部肌肉和股部肌肉色淡呈灰白色条纹,膈肌呈放射状条纹。切面粗糙不平,有坏死灶。心包积水,心肌色淡,尤以左心肌变性最为明显
2.营养性肝病 多见于3-4周龄的小猪。急性者亦多为体况良好、生长迅速的仔猪,常在没有先兆症状下而突然死亡。病程较长者,可出现抑郁,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症状。有的呼吸困难,耳及胸腹部皮肤发绀。病猪后肢衰弱,臀及腹部皮下水肿。病程长者,多有腹胀、黄疽和发育不良。剖检见皮下组织和内脏黄染,急性病例的肝呈紫黑色,肿大1~2倍,质脆易碎,呈豆腐渣样。慢性病例的肝表面凹凸不平,正常肝小叶和坏死肝小叶混合存在,体积缩小,质地变硬。
饲料中添加金维康。
来源:仲乙聊养猪,如有侵权敬请及时联系删除
小编不需要大家打赏,只希望您在文末点个“在看”,把好文章推荐给朋友,让更多人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