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中华放射学杂志》年第10期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恶性肿瘤[1],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ictumor,IM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性肿瘤,早期被称为肺炎性假瘤,是病毒、细菌感染后或不明原因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病变。但是随着免疫组织化学、细胞遗传学的发展及大量临床资料的积累,其被证实是由分化的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构成,常伴有大量浆细胞和(或)淋巴细胞的一种真性肿瘤[2,3,4,5,6]。
肺癌和IMT的影像表现颇为相似,其鉴别诊断一直是影像学的难点[2,3,4,5,6]。近年来关于肺癌和IMT的诊断和鉴别报道较多[5,6],但大多数都是从形态学上的分析,鉴别诊断较困难。而能谱CT能提供更多的定量指标和更为丰富的分析工具。能谱CT碘浓度定量分析已在肺癌鉴别诊断[7,8]、肺癌病理分类研究[9,10]及良恶性肺结节鉴别[11,12,13]中有了初步应用。先前研究也报道了能谱CT定量分析在肺癌和IMT的鉴别中有一定的价值[7,8],如Hou等[7]报道了能谱CT成像在鉴别肺癌和炎性肿块中的价值,其研究结果表明能谱CT定量参数在两者鉴别诊断中有较大价值。这些研究大多是从总体上分析了肺癌和炎性肿块的能谱定量参数的差异,本研究拟对肺癌进行病理分类,并分别与肺IMT进行能谱定量分析,旨在探讨能谱CT在鉴别肺腺癌、鳞癌和IMT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年10月至年5月在我院放射科行肺部能谱CT扫描的例患者的资料。其中,肺腺癌62例,男34例、女28例;年龄25~78岁,中位年龄56岁;病灶直径1.0~7.5cm,中位直径3.0cm。肺鳞癌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30~72岁,中位年龄52岁;直径1.2~8.0cm,中位直径3.2cm。IMT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30~68岁,中位年龄48岁;直径1.5~7.0cm,中位直径2.8cm。所有肺癌和IMT病例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
二、CT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能谱CT(DiscoveryCTHD,GEHealthcare,Mliwaukee,美国)行胸部CT扫描,先行常规胸部平扫,增强扫描采用能谱扫描模式(gemstonespectralimaging,GSI),螺旋扫描速度0.6s/圈,螺距为1.,探测器宽度为0.mm×64,电压为高低能量(和80kVp)瞬时高速切换,管电流约为mA,CT剂量指数为12.72mGy。增强扫描为双期动态扫描,对比剂为碘佛醇(含碘mg/ml),注射剂量80~ml(1.5ml/kg),注射流率为4ml/s。动脉期(arterialphase,AP)扫描开始时间为注射对比剂后30s,静脉期(venousphase,VP)开始时间为动脉期结束后30s。采用两组重建模式,第1组为常规混合能量kVp图像,层厚和层距均为5.00mm,第2组为70keV单能量图像,层厚和层距均为1.25mm,图像重建均采用标准算法,将第2组图像导入能谱分析软件GSIviewer,可以得到40~keV单能量图像、碘基图像、散点图及能谱曲线等。
三、定量分析
图像分析与测量均在工作站AW4.6(GEHealthCare,USA)上完成,将单能量图像(70keV,1.25mm)载入GSIviewer软件进行分析。将圆形或类圆形的ROI分别放在病变和腹主动脉上,避开病变囊变坏死区。ROI的大小、形状和位置尽可能在双期扫描的测定中保持一致。所需测量和计算的数据包括:(1)病灶和腹主动脉的碘(水)浓度;(2)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iodineconcentration,NIC),NIC=IC病灶/IC腹主,IC病灶为病灶的碘(水)浓度,IC腹主为腹主动脉的碘(水)浓度;(3)病变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iodineconcentrationinAP,NICAP)和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iodineconcentrationinVP,NICVP)的差异(Iodineconcentrationdifference,ICD),ICD=
NICVP-NICAP
。所有数据均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
四、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肺腺癌、鳞癌和IMT的定量参数NICAP、NICVP和ICD值在符合正态分布的情况下用均以±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上述各定量参数差异,两两比较采用LSD法,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绘制ROC曲线,分析NICAP、NICVP和ICD鉴别疾病的阈值,计算鉴别疾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敏感度定义为正确诊断为肺癌的病例数占实际为肺癌的病例数的比例。特异度定义为被正确诊断为肺IMT的病例数占实际为IMT的病例数的比例。
结果
肺腺癌、鳞癌(图1,图2,图3)和IMT(图4,图5,图6,图7)能谱定量参数值比较见表1。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显示,肺腺癌的NICAP、NICVP和ICD均小于IMT,两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肺鳞癌的NICAP、NICVP和ICD值均小于IMT,两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肺腺癌的能谱定量参数NICAP、NICVP和ICD值均稍大于肺鳞癌,但两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肺腺癌和IMT能谱定量参数的ROC曲线分析结果见表2、图8。NICAP、NICVP和ICD值对两者的鉴别均有一定的价值,最佳能谱定量参数是NICVP,其阈值0.鉴别两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3%和86.7%(表2)。肺鳞癌和IMT能谱定量参数的ROC曲线结果见表3、图9,最佳能谱定量参数亦是NICVP,其阈值0.鉴别两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和92.3%(表3)。
讨论
肺腺癌、鳞癌与IMT的能谱定量参数是否有差异是本研究的重点。本研究结果显示肺腺癌和肺鳞癌的NICAP、NICVP和ICD均小于IMT,两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ICAP、NICVP和ICD值对肺腺癌或鳞癌与IMT的鉴别均有一定的价值,其中NICVP是最佳能谱定量参数。
在本研究中,IMT的NICAP和NICVP值均大于肺腺癌和肺鳞癌。这是由于IMT强化曲线呈速升型,而肺癌呈缓升型[14]。炎性病灶主要由肺动脉及支气管动脉双重供血,供血动脉为成熟血管,血流速度快,对比剂容易较快进入肿块[14],故NICAP值较大;炎性病灶周围水肿,压迫引流血管及淋巴管,其内毛细血管虽丰富,形态较成熟,但管径长,走向较迂曲,对比剂在病变内流动缓慢,排空也延迟,故NICVP值较高。肺癌主要由支气管动脉供血[15],肿瘤浸润管壁易造成供血动脉管腔狭窄,瘤内新生血管常常不足[7],因此NICAP值较小。腺癌癌组织松散,间质成分多,小动脉数量多且因弹性空间大而管腔饱满,其血流特点是相对低速低阻[16],因此NICVP较小。鳞癌小动脉稀少,癌组织密实,间质成分少[16],因此动脉期进入肿瘤的血流较少,导致了NICAP和NICVP均较小。在本研究中,肺腺癌和鳞癌的能谱定量参数NICAP、NICVP和ICD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李琦等[9]和陈盈等[10]研究结果不同,这可能与测量的定量参数及样本量有关,本研究采用标准化的碘浓度进行定量分析,而李琦等[9]和陈盈等[10]所测得的碘浓度并未进行标准化,因此可能导致研究结果不一致。
本研究结果显示NICVP不仅是鉴别肺腺癌和IMT的最佳定量参数,亦是鉴别肺鳞癌和IMT的最佳定量参数,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很高。这与Hou等[7]研究结果一致,其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能谱CT定量分析在鉴别肺癌与炎性肿块中有较大价值。
在本研究中,肺癌和IMT能谱定量参数存在一定的重叠。肺部IMT按组织学成分的不同分为纤维组织细胞型、浆细胞肉芽肿型、硬化性血管瘤型及假性淋巴瘤型4种类型[17,18,19]。IMT的强化程度及定量参数值与其分型有关,某些分型血供相对偏少,使得测量值相对偏低,与肺癌定量参数重叠。
本研究的局限性:(1)病例数相对较少,定量分析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欠准确,还有待于以后大样本研究补充和证实;(2)肺癌的病理类型较多,本研究局限于最常见的腺癌、鳞癌和IMT的鉴别诊断,以后将尽可能包括更多的病理类型;(3)未探讨能谱CT定量分析在鉴别不同分化程度肺癌和IMT中的价值。
综上所述,能谱CT成像的碘浓度定量分析在鉴别肺腺癌、鳞癌和IMT中有较大价值,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诊断准确性。
利益冲突
利益冲突 本研究过程和结果均未受到相关设备、材料、药品企业的影响
参考文献(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