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4日上海人体ldquo

中科医院用爱心承担责任 http://nb.ifeng.com/a/20190521/7468801_0.shtml

让生命回归先天本真

让生命回归先天本真

让生命回归先天本真

你希望快速提升自身免疫力、强大自愈能力,全面提升身心健康水平吗?

你希望延年益寿,杜绝疾病的发生,身心和谐健康长生,活到00岁以上吗?

你希望开启人体先天生命能量,提高生命力、返老还童、逆生长,20年30年后仍然可以保持现在的生命状态吗?

你希望激活本自具足的潜能,打破无明、认识自我,化解一切烦恼障碍,提升灵感智慧、一步步触摸领悟大道真理吗?千年道家胎息养生秘法助力大家实现这些美好的愿望!

胎息是一种回归生命本源的养生方法。

胎息是一种性命双修能达到至高完美境界。

胎息是一种能自我创造生命能量的养生方法。

胎息是修命之底蕴。修道得道的神仙,无不是从胎息起步的。胎息养生的部分历史记载老子就是通过胎息的方式,达到“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史记.韩非列传》称:“盖老子百有六十余....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这是老子养生长寿的写照。晋代大医学家葛洪在其著作《抱朴子》中记载:“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练功莫过达于胎息,修仙之门亦如此。”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其著作《摄养枕中方》及《千金要方》中论述了胎息治病延年的养生功效,“故行气可以治百病,可以去瘟疫,可以延年命。其大要者,胎息而已”,“胎息守五脏,气至骨成仙”等。此外,据《千金方》记载,孙思邈身体力行,于黎明至正午之间练习胎息,因此年过百岁而视听不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不仅是一位大文豪,也是一位养生家,他在谈及养生时说:“养生之方,以胎息为本”。《苏沈良方》中曾记述了宋代苏东坡的胎息体验,“一息自主,不出不入,或觉此息从毛窍中八万四千云蒸雾散,无始次来,诸病自除”。此外,有资料记载,苏东坡喜爱胎息养生,还把它推荐给好友张安道。武当杂志在《胎息——道家养生之宝》一文中记载:胎息是道家养生这一皇冠上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有着全面调整生理心理的巨大作用,如在身体方面有自感回到青壮年的机能状态,内分泌旺盛,肌肤润泽,面色红润,精力超常,性功能调整,身体不畏寒暑,饥饱不迫,工作起早贪黑不知疲倦,神采摄人,能使慢性病逐步痊愈,能使重症缓解甚至转康……

授课导师简介

理清老师

寻龙象师

龟息功导师

真龍胎息导师

先天易学风水象师

理清老师乃道家黄帝老子一脉(祖师所传)

相传之金丹大道在当代的精研、深修传习者

人体的真龍之穴在哪

寻龙点穴在天地,在人体;天地有五行,人体通天地本自具五行。

在天地,寻龙点穴改变你人生的命运,提升你家族的兴旺;

在自身,寻龙点穴改变你生命的轨迹,为你添阳增寿过百。

人体是给予人之稟气而成形的骨骼和精窍部分,而形着于地,会者是万水千山;而山水之形成各有自己的根源的本分。高者为山,形则显,伏则隐,为静;显乃行气之根,隐藏者气之蓄。山水或隐或显,气或行或蓄,是阴阳二气收发融结之根源。人物山川之理是相通的,胎息孕育,其神变化以无穷。凡山自始分脉,曰胎降伏,曰息人首成形,曰孕人穴融结,曰育。大凡山自离祖出脉之际,便如人受胎之一般,及其顿伏而行结咽,遇峡便是曰息。盖龙脉至此而滋息养成,气局前去结穴,方有力量。譬如人十月怀胎,滋息一也。龙在天地,龙在人体。

进入胎息养生修炼课程,获得人体真龙之穴的开启,你的生命将会从此改变!!!

理清象师开启胎息专用法器

胎息通大道,大道至无极,无极即宇宙,宇宙系能量性命双修与命运再造的核心法门!

传播大道(胎息—道德—乾坤—天地—宇宙—无极)智慧,打通学员身、心、神,成就人人,传播道的真谛,布道天下。

?胎息是人类返老还童的桥梁,是中国古代修炼学中最珍贵的宝藏之一。它可以全面提高人体能量,全面提高人体免疫力,全面提高人体质量,提高健康水平;全面提高心理质量,提高心里和谐,提高人的大智慧。祂是古今中外一切圣贤智慧的结晶,是远古智慧与现代智慧最完美的结合。祂通过提升人体先天生命能量。练就金刚之身,拥有纯阳之体!是无数人苦苦寻觅也没法得到的法门!

??胎息养生秘法是道家最高境界的修炼功法,属于秘而不传的道家密宗,知此密法者寥寥无几,传统修炼胎息,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而且还需要漫长的持续不断修炼过程,根据每个人身体状况和慧根不同,所学要的时间从几年到几十年不等,才有可能开启。因此古代都是皇家贵族、道家佛家得道高人才能修炼的功法。千百年来,多少人想寻求胎息的快速启动之法,但都难以如愿。我们通过导师的能量对学员一对一加持辅导,省去学员自己0年的修炼时间。

人体元气是先天之气,是因为十月怀胎时,胎儿在母腹中具有胎息功能,能吸收宇宙能量进入体内存储为元气,但随着胎儿出生后,胎息功能逐渐消失,保留在身体里。故而人体元气一旦消耗,用普通的方法很难补充。

人自离开母体出生后,随着脐带的剪断,就进入了后天的气机状态,失去了先天与万有之源“道”的联系,自我切断了生命的能量来源,顺应着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循环流转。由于工作和生活,每个人都在不断消耗自身元气,却没有办法让元气得以补充,随着自身元气不断减弱,从而造成人体气血越来越不通畅,人的各种疾病不期而至,最终让绝大部分人在疾病痛苦中结束自己的生命。   

人体能量可分为先天能量和后天能量两种,两者不可缺一。先天济后天,后天养先天,共同维持着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两种能量又以先天能量占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生命的先天能量,是与生俱来的,是生命出生的瞬间就注定了的。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现有科技尚不能测定,更无法合成制造的存在。它是无可替代的人体本是有限的,在生命过程中,一直处于有的生命活力,它就是先天元气。人所秉赋的先天生命能量不断地消耗之中。虽然人体出于生存本能的需要,向外摄取生命所需的营养、空气、水份以及各种药物等后天能量,但由于先天能量得不到创生,使人体生命不可逆转地向着疾病、衰老和死亡推进。一旦失去了生命的先天内在能量,任何后天的外在能量都无法延长人的生命。所以说先天生命能量——元气,是决定人体生命健康长寿的基石,是支撑和驱动人体生命生理活动的原动力!   

故此,人类只有解决先天能量的获得和创造,使有限的生命获得生命能量的新源泉,才是解决衰老、死亡的关键所在,才能实现人类健康长寿之道!   

所以再次开启人体生命本源的先天胎息功能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可以让人体生命由后天状态回归到先天胎儿状态,让生命之“根”与万有之源“道”再次相联,从而解决人类生命能量的源泉问题,达到人类健康长寿的梦想!

进入胎息,就如同在体内建造了一个生命能量加工厂,生命之气将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不足的补充(损耗的内气能量),多余的去掉(体内的各种病气和疾病隐患)。元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向生命的本根返归,实现返老还童,其最高层次是天人合一,长生永恒。随着生命力的加强,人的免疫能力随之增强,抵抗疾病、战胜绝症,保持青春,开发智慧,就有了根本的支持。

开启了生命能源,就好象在体内有了一个保健设备,每当不舒服,它就会自动帮助调节。胎息是人生最根本的保险。

胎息修炼到一定阶段时,只要需要能量,它就能自己启动“开关”,进行“充电”。更多的时候,它是主动地为人工作,常在人们最为疲倦,最需要的情况下发挥作用。启动胎息就好象在人体内建立了新程序,生命自动按照新的程序,向健康,长寿运行。

只有达到胎息,才能开发人体潜能,自我创造生命能源,支撑肉体生命常存不坏。

进入胎息是通往生命至高境界的成功之路、必然之路。在上乘修炼中,胎息的另一个作用是“胎息养胎神”。无胎息,则阳神不得发育,更无从“出神”。

正因为胎息有如此效果,它才成为古代圣人的专利,成为千古不传之秘。千古高人为之折腰,历代圣贤为之蹇足。

胎息为人人所具备,是人人都需开发的潜能,平常人类能量显现不足百分之一,内在潜能开发,激活无限能量。人类是万事万物最具灵性之生物,开启自身胎息能量,此生修到大圆满。

胎息可以使人类在身、心、灵各方面全面提升。

排浊生元,体质大大改善;

提高免疫力,疗愈百病;

改善皮肤,祛斑祛皱,美容美颜;

恢复最佳骨密度,身体柔韧性提高;

修正骨骼,身材匀称;返老还童,出现逆生长;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气补不如神补,胎息是气补和神补的最高境界;

胎息既是筑基功又是修炼的上乘功法,本质、快、深入身心,深入元神!

生命来自胚胎,本自胎息而发,重新返回先天的胎息是生命自我再生。进入胎息就是步入生命的本源之地,可以使生命发生返老还童的转变。修炼胎息是从生命的根本上解决问题。

当你处于这种状态,所有的功法你都可以不要,所有理论你都可以忘记。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静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你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你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古今成大器者,都是肯在炼心修德和放松入静上下功夫的人。

真炁行,正气充,治病不如早防病,未病之时先调体,调体之前先调气,真炁,它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旺盛的真炁运行既是生命活力的体现,又是抗病、提升免疫力、健身延年的功能保证。培养真炁,促进真气运行能充分调动人体内的本能力量,有效地和疾病衰老作斗争,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胎息养生适应症

胎息被称为现代无形杀手“心脏病”、“糖尿病”、“癌症”、“高血压”的克星。胎息对慢性支气管炎、风湿症、类风湿都有显效。

、疑难顽症:

糖尿病、冠心病、类风湿、心脏病等。

2、运动系统:

风湿关节炎、骨膜炎、各类骨增生、肌肉萎缩、软组织损伤等。

3、消化系统:

慢性肝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下垂、慢性肠炎等。

4、呼吸系统:

咽喉炎、气管炎、哮喘、胸膜炎等。

5、泌尿系统:

肾结石、肾积水、膀胱炎、尿道炎等。

6、生殖系统:

睾丸炎、附件炎、阴道炎、子宫下垂、乳腺增生、乳房肿瘤等。

7、循环系统:

心肌炎、血管瘤、脉管炎、静脉曲张等。

8、感觉系统:

近视眼、散光眼、麦粒肿、沙眼、中耳炎、耳鸣、皮炎、湿疹等。

9、神经系统:

神经性头痛、坐骨神经痛、四肢麻木、面部麻木等。

0、内分泌系统:

甲亢、脾肿大等。

、免疫系统:

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过敏性疾病等。

从理论上来说,胎息一吸百脉皆合,一呼百脉皆开,呼吸往来,百脉皆逆,气血通畅,百病皆除。息息归脐,寿与天齐。

胎息是丹道真正入门的标志,不得伏炁胎息,丹法尚属于后天境界,不算入门。

胎息,是回复到处胎之境界,是为后天中之先天。相对于自身,我为先天天;相对于太虚,母体为后天:故谓之后天中之先天。人之生也,即步入后天境界,只有生老病死、成住坏空,不能再生造化。而人体由一个受精卵成长出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于处胎中完成。故,不得回复胎息定境,绝难再生造化。

道教继承了我国古代神仙思想;长生不死,修真成仙,成为道教的主要思想和修炼目的,因此道教十分重视医药和养生之术。本文介绍了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人在医药学方面的成就,并从服食、辟谷、导引、行气、房中五个方面论述了道教的养生健身之术,辨析了其中的科学因素与虚妄夸诞之说。文章认为,道教在医药和养生方面有不少科学的有价值的东西以及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应珍视这份文化遗产,加以发掘和整理,剔除其虚妄迷信因素,发扬其科学内容。

生死问题是人生哲学上的重大问题。生必有死,虽是辨证发展的必然规律,但人的欲望总是希望延年益寿,尤其是剥削阶级的最高统治者,总是希望长期保持富贵荣华、骄奢淫逸的生活,贪婪地追求长生不死。春秋时代,齐景公就说过:“古而不死,其乐若何?”(《左传》昭公二十年)战国时,出现了一批方士,为了迎合王公贵族求长生的心理,于是编造出海上有长生不死之药的谎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齐国的方士徐福等上书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许多仙人都住在那里,如能到达,可以求得神仙和不死之药。公元前29年秦始皇派徐福领着数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公元前25年秦始皇又派方士韩终等“求仙人不死之药”。(《史记?秦始皇本纪》)经过几年,花了不少的人力和物力,结果一无所获。汉武帝时,方士李少君对武帝说用丹砂可以炼出黄金,以黄金为饮器则益寿,可以见到蓬莱岛上的神仙,于是武帝派遣方士入海求安期生等仙人。齐国的方士公孙卿又对汉武帝讲黄帝乘龙上天的事,武帝听了深为羡慕说:“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屣耳。”(《史记?封禅书》)秦皇汉武所迫切追求的就是成仙不死。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继承了古代的神仙思想。

《抱朴子》曰:“生可惜也,死可畏也。”(《地真》)故长生不死,成为神仙是道教的主要思想,也是道教的修炼目的。为了修仙长生,首先得却病延年,而医药的作用也在治病防病,延长人的寿命,因此医药成为仙道修炼的必要手段。《抱朴子?杂应篇》说:“故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所谓“近祸”就是指人们患的各种疾病而言。早期道教如汉末的太平道、五斗米道都是将传教与治病结合起来。由于汉末曾有几次传染病、瘟疫流行,道教徒利用廉价的中草药、“符水”给人治病,使一些人获得再生,因之“百姓信向”,教徒遍布天下。所以葛洪把“延年益寿”,,消灾治病”说成道教的业务。全真道的创始人王喆说:“药者乃山川之秀气,草木之精华。……肯精学者,活人之性命;若盲医者损人之形体,学道之人,不可不通,若不通者无以助道。不可执着,则有损于阴功;外贪财货,内费修真。”(《重阳立教十五论?论合药》)这说明学道之人必须通医术,医药有助于宗教的宣传推广,但不能执着,以医为业,甚至借医药来贪取财货。这种不道德的行为,当然有损阴功,不可能修真成仙了。

概括起来,道教所以重视医药的原因有二:其一,要想修炼成仙,必须服食炼丹,而医药则是服食炼丹的重要手段。其二,医药可以济世活人,利用医药来治病救人,接近群众,是扩大宗教宣传影响的最好方法之一。

为了修真成仙,道教有种种修炼的方术,如服食炼丹、导引行气、辟谷、存神以及房中之术等等,所以葛洪说:“知玄素之术者,则曰唯房中可以度世;明吐纳之道者,则曰唯行气可以延年;知屈申之诀者,则曰导引可以难老;知草木之方者,则曰唯药饵可以无穷。”(《抱朴子?微旨》)道教的这些修炼方术,虽以修真成仙为目的,具有虚妄迷信色彩,但其中包含着古代医药和养生的科学内容。现就这两方面分述如下。

20世纪以来,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瓶颈。道教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历来十分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老子想尔注》提出了“守中和之道”、“冲气以为和”、“和则相生”等理论。“中和”之气具有“调和万物”的功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长的重要基础。可以说,“道”的本性就是“中和”的,是自然和谐的,只有天地自然的和谐,才会有万物的生长和成熟。“中和之道”是道教追求和谐生命、和谐自然的重要思想资源。

从“中和之道”的和谐思想出发,道教的生态和谐理论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道教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反映了道教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和合共生的生态建设。

道法自然:中和之道的生态伦理

“中和之道”体现了道教“道法自然”的和谐生态伦理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之本性是自然而然的,以“无为”为法则。道化生万物,皆自然无为而生,不受任何外物所制约。

“道生万物”的生态伦理。道教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所化生,因而“一切有形,皆含道性”。万物都按照“道”赋予它们的秉性而存在,有自然生存、发展的权利,人类没有权利去破坏它们。人类对待万物的态度应该如葛洪《抱朴子内篇》中所称的“任物自然”,即遵循客观规律,与一切外物和谐共生,以获得人与自然在整体上的和谐。

“道通万物”的生态伦理。道教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该互相尊重、和谐共处,自然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道教还认为,道化生万物,但人是道的“中和”之气所化生的,是万物之中最有灵气和智慧的生物。因此,人居于“万物之师长”的位置,为“理万物之长”。也就是说,人负有管理和爱护万物的职责,人的行为要符合“天道”,人应该“助天生物”、“助地养形”,使自然更加完美,使自身与自然更加和谐。

“道贵中和”的生态伦理。道教从“道法自然”的整体出发,十分重视人对环境的依赖关系。道教认为,维护整个自然界的和谐与安宁,是人类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要确保天地的平安。“道贵中和”,就是说人类社会与自然要维持一种和谐的平衡。《太平经》强调人类若想长久安宁,就必须使自身赖以生存的地球得到和谐安宁。为此,人类就要认识自然规律,并按照自然规律去办事,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天人合一:中和之道的生态智慧

道经称:“天地合和,万物萌芽”,“天地不和,阴阳失度”,体现了道教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道教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感应、相互影响的。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太平经》认为,太阳、太阴、中和三气和谐而化生万物,因此在自然界中,太阳、太阴、中和三气缺一不可。只有阴阳二气相互和谐产生“中和”之气,并共同生养万物,才能有自然界的太平。《太平经》还进一步指出,人是自然万物的一部分,也是自然“中和”之气所生,即是说,天、地、人同为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本身就有着共生共荣的关系,因此必须要互相尊重、和谐共处。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智慧。道教认为,人与自然是共生共存的,自然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所谓“天地不和,阴阳错谬,灾及万民”,就是说自然生态失衡将直接影响到人类世界的生存。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智慧几乎贯穿在道教思想的各个方面,如在自身修炼方面,道教所强调的是自身的和谐,追求的则是与道合真、长生久视。再如,历代道教徒都能自觉绿化造林,美化道教建筑的周边环境,道观内外的苍松翠柏、绿树成荫,正是道教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具体体现。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智慧。现代环境科学告诉我们:大自然具有一定的整体相关性,即自然宇宙间没有孤立发生的现象,一切都处在相反相成、相生相克、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中。人与自然也是整体关联的,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就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道教并不反对“人化”的自然,但是主张人改造自然应受道德的约束,应对环境采取保护措施,以谦下的精神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既然人与天地万物共存于同一个地球之中,又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那么人作为万物之灵,就有责任和义务协调、关照人与宇宙、天地、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

和合共生:中和之道的生态建设

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人类在享有对自然的权利的同时,应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去年召开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发表的“年贵阳共识”明确提出,“绿色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重要内容”。

道教从“中和之道”的思想出发,进一步阐述了人与自然“和合共生”的生态伦理。《太平经》指出,人和自然万物的生命都有存在的权利,这就是“天地之大德”。“和合共生”就是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个基本准则,也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当今的中国道教界,正在积极阐发和弘扬道教的生态智慧,践行着“和合共生”的中和之道,以全面推进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

积极倡导生态保护,着力推进生态道观建设。道教崇尚自然,历来就十分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早在年中国道教协会召开的全国道教界爱国爱教先进表彰会上,就积极鼓励全国道教徒“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并对“植树护林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年,中国道教协会参加了在英国召开的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会议,发表了《中国道教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宣言》,并正式加入了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联合会。此后,我国道教界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道观的建设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倡导植树造林,建立中国道教生态林建设基地。中国道教协会于3年初向全国道教界发出倡议,计划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建立“中国道教生态林建设基地”。目前,“基地”已基本完成了植树造林任务,对民勤县的防沙治沙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提出“生态道观”理念,举办道教宫观生态保护论坛。生态道观就是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实现道教所追求的人间仙境。6年,第一次中国道教生态保护教育工作间(中国道教宫观生态保护论坛前身)召开,通过的《秦岭宣言》提出了致力于营建环境友好型道教宫观的奋斗目标。7年,第二次中国道教生态保护教育工作间举行,提出了7项具体任务,如将宫观的土地使用和管理纳入区域生态保护规划之中等。8年,第三次中国道教宫观生态保护论坛召开,“生态道观”项目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cwkh.com/zzbx/13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