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华军
单位:浙江大医院
正文共字,4张图
预计阅读全文需4分钟
跟着动图,适形,将自动成为VIP读者
定期有福利哦~
患者,女性,55岁,“发现左侧颈部肿块10天”入院,因咽喉部不适触摸颈部时发现左侧颈前区有一肿块,约3.0cm大小,伴有咽喉部轻度不适感,肿块不随吞咽活动上、下移动,无吞咽困难及呼吸受限,无声音嘶哑及手足麻木抽搐,无发热、盗汗。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2ng/ml,CA、CA、CA、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鳞癌抗原均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总蛋白、血糖、血脂等均未见明显异常。颈部彩超:左侧胸锁乳突肌中段可见低回声包块,大小5.3×1.9×2.8cm,边界尚清,未见明显包膜,纵切面呈梭形,横切面呈“龟背状”改变,内部回声欠均匀,CDFI内见稀疏点状血流信号。
超声提示:右胸锁乳突肌低回声包块—增生性肌炎?必要时穿刺活检
后超声引导下16G自动活检枪先后两次进入低回声包块内,取出2.0cm长组织条2条,送组织病理学检查。
病理检查提示:(左侧颈部)横纹肌组织内见纤维母样梭形细胞增生,可见胶原纤维,少量炎细胞浸润,考虑增生性肌炎。
小结增生性肌炎(proliferativemyositis,PM)是发生在横纹肌组织纤维间隔和筋膜中纤维母细胞的一种增生性病变。目前其病因机制尚不明确,是一种极少见的自愈性、炎症性肌肉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少数也可发生于儿童。
PM病变主要累及肌肉间质,不累及肌束和肌纤维,肌束被增厚的间质分隔。PM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机械创伤有关,也可能与肌肉局部缺血或者异常的旁分泌有关,导致肌肉组织的异常分化和生长。
PM临床特点是无痛性包块,大多数患者都是在无意间摸到肿块,无明显诱因。肿块的体积可在几天或一周内增加一倍以上,可有疼痛,但多数无症状。实验室检查往往都是阴性表现,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
PM超声表现:肌层内低回声或中等回声或中等偏高回声包块,无明显包膜回声,肌束回声尚完整,粗大肌束间可见增厚的肌间隔及低回声炎性渗出,纵切面呈梭形,横断面呈“龟背”样改变,CDFI内可见少许或中等量血流信号。
PM磁共振表现:(1)肌肉内软组织肿块,边界模糊,信号均匀;(2)肿块平扫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周围受累的肌组织水肿呈长T1长T2信号影,脂肪抑制序列表现更为明显;(3)肿块通常无坏死、出血等;(4)增强扫描肿块呈明显均匀强。
病理:镜下结构以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和嗜碱性巨细胞为主,内可见神经节样细胞穿插在横纹肌组织间。
治疗及愈后:PM属于良性病变,因其细胞结构罕见,且有过度生长行为,早期常误诊为恶性肿瘤,导致过度治疗。PM属于自限性疾病,有自愈倾向,抗生素治疗无效,有文献报道采用类固醇激素治疗PM,一周内肿块消失。也有文献报道手术完整切除后不复发,尚未见恶变或转移的报道。
参考文献
[1]COLOMBOJR,DAGHERW,WEINRO.Benignproliferativemyositisofthesternohyoidmuscle:reviewandcasereport[J].AmJOtolaryngol,,36(1):87-9.
[2]DIONB,COULIERB,VANDENBROECKS.TheTypical"CrackedDryMud"UltrasoundPatternofProliferativeMyositis[J].JBelgSocRadiol,,(1):60.
作者简介:徐华军,医学博士在读,副主任医师,超声医学专业,擅长肌骨神经疼痛超声诊断与介入治疗,浙江大医院/浙北医学中心/医院
这些天,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