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新科院士是男神

厦大新科院士是“男神”

url:dzbk/xmrb//201512/t_m,id:0孙世刚教授(右)正在做实验。(图片由厦大化学化工学院提供)

本报讯(佘峥通讯员李静)昨天,中科院公布2015年院士增选名单,总共61人入选,其中就有厦大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孙世刚。

孙世刚现年61岁,1982年毕业于厦大化学系,1986年于法国巴黎居里大学获国家博士学位,1987年回到厦大,2000年起任厦大副校长,2012年请辞厦大副校长,专心做科研。

孙世刚的入选,也使得厦大的院士数量增加到12人。

他爱国敬业

留学巴黎,放弃高薪选择回国

在座谈会上,孙世刚作为12名新当选的院士代表之一做了发言,他说,要感谢党和人民的培养,感谢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感谢厦大……在一些人看来,这些感言仿佛很老套,但他说,如果知道我的经历,你就不会这样说了。

1970年,16岁的孙世刚在四川万县的一个小山村里插队,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年底分红只有10钱。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过年的时候,他买了一块肉,像珍宝般捧回家孝敬爹妈,却不料错买了母猪肉,放到锅里怎样煮也煮不烂。

1977年恢复高考,让在小山村里的孙世刚看到化学,看到世界。当年,他便考入厦大化学系。1982年毕业后,他考取了国家教委出国研究生,赴法国巴黎居里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87年底,他放弃法国一份有着丰富年薪的工作,回到中国。孙世刚说,在那个年代出国,看到中国和外国的差距是惊人的,我的想法很朴素:赶快回国,把我们所学的知识教给学生,让差距不要再这么大。

他谦恭仔细

每次出差,都会给学生带零食

孙世刚上课,不喜欢照搬教材,而是会结合前沿的研究成果。他教导学生做实验要做到“头脑发热”,那才是用心做了。最让人吃惊的是,他每次出差,都会给学生带回些小零食。由于教学成绩出色,他取得了“白癜风有什么症状国家级教学名师”,这个称号每届全国只有100人能取得。

在离任副校长后,他带领的课题组取得国家科学技术3大奖之一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而这个获奖项目,已用时27年,从孙世刚1987年回国后就开始进行了。在能源、化工等领域,如何设计和制备出性能更高、本钱更低的催化剂是一个焦点。孙世刚最主要的学术成绩就在于此。他的课题组最出名的成果是:首次制备出了一种新型的210四面体铂纳米晶粒催化剂。传统的化学法只能合成立方体、八面体或是截角八面体,2治疗白癜风的特效药10四面体是一种十分罕见的晶体形状。通俗地说,越多面,就越能提高一些重要化学反应的效力。换言之,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在能源、催化、材料等领域具有重大的运用价值。

他多才多艺

法语流利,会打乒乓球和球

61岁的孙世刚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也改变了人们对科学家不修边幅的印象:虽然穿着朴素,但总是很整洁,这可能和他的“出身”有关,他本来是做贵金属单晶电极,这个方向对耐心要求很高,而且要保证实验体系的极度洁净,稍有污染就可能前功尽弃。

这位新科院士还有出人意料的一面,比如他曾是电影爱好者,在法国读书时,曾加入当地一个电影俱乐部。他还曾是乒乓球好手,在他留学的地区,有个乒乓球俱乐部,里面有当地比赛的冠军,有一次,他们进行比赛,冠军让了几个球以后,孙世刚打败了他。不过科研使他阔别了电影和乒乓球,但他依然保存着打球的习惯,但也是为了科研,他说,科研需要好身体。

总之,撇开学术,这位新科院士其实是位身材挺立、会说一口流利法语的男神。

【数字】

厦大

12名院士

9名研究化学

厦大目前共有12名院士。这12人中,有九位来自厦大化学化工学院,两名来自厦大生命科学学院,1名来自厦大海洋与地球学院;从“出身”上看,这12人中,有8名毕业于厦大。

中科院

新增院士

最小43岁

中科院7日公布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61位科学家从157位初步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荣登新院士榜。经过增选,中科院现有院士777名。

工程院

3成新增院士

来自企业、医院

中国工程院新当选的70名院士中,男性67人,占95.7,女性3人,占4.3;最小年龄47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年龄56.2岁。本次增选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到达852人(其中资深院士322人)。

新当选的院士中,来自高等院校的有34人,占48.6;研究院所15人,占21.4;企业及医院21人,占30,比2013年增加8.5,更多来自企业和基层一线的工程科技专家当选。

据新华社

【特写】

谦恭院士

淡定谈“身价”

昨天下午,在北京参加完中科院举行的新当选院士座谈会后,在等待回厦门航班的间隙,孙世刚接受了本报的电话采访,他说:我真是不愿意被采访,但是,你有任务。这是孙世刚让很多人喜欢的缘由之一,他的谦恭、和蔼,一直都没有由于他的职位和成绩而产生改变,坦率度仿佛也一样。昨天,本报问了两个略微辣手的问题。第一:很多人孜孜以求的院士头衔,是由于当院士后,“身价”不同了,您觉得自己会变吗?

孙世刚在电话那头愣了一下,仿佛惊讶得说不出话,短暂停顿后,他说,国家给你这个称号,是希望你做出更多更有价值的工作,要求更高了,我必须更加努力才行。但他没有掩盖自己喜悦的心情,他说,这是对他过去所做的工作的肯定,所以,这其实是一个新的出发点。

随后,当被问及被广为流传的“辞官搞科研”一事——2012年,孙世刚请辞厦大副校长,据传是由于他觉得科研岗位更适合自己。孙世刚很认真地说,其一,我已当了13年副校长,当时正好换届;其二,当副校长时,我遭到“照顾”,还有精力弄科研,但科研任务愈来愈重,我觉得能够在科研上做出比当副校长更大的贡献。

【同步】

两位厦大校友

进院士增补名单

本报讯(佘峥通讯员李静)在昨日公布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名单中,还有两位厦大校友,分别是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北京大学化学与份子工程学院教授席振峰,和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陈纯。

席振峰1963年4月生于河南省虞城县,1979年9月到1983年7月在厦门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学习,主要从事金属有机化学研究。

陈纯1955年12月出生于浙江象山,1982年1月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控制理论专业,获学士学位,长时间从事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科学研究。

孙世刚则是1982年毕业于厦大化学系,和席振峰是上下届。昨天有人评论说,这也显示了恢复高考以后,厦大培养的人材的确经得起社会的检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cwkh.com/zlsd/7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