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先定一个小目标,亩产300公斤

-

新研究发现线粒体可以控制干细胞命运

(10月31日)人类的小肠上皮细胞每四到五天就更新一次,这一过程由肠壁上的小肠干细胞所引导。来自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HSP60这个蛋白进行了更加细致的研究。HSP60失活会影响线粒体的关键功能,降低细胞的呼吸能力和ATP水平。与此同时,干细胞会失去自我更新能力,而周围的上皮细胞会开启生长模式。当线粒体功能受到影响的细胞时,会释放出一些生长因子进行“求救”,通过应激应答程序,携带正常线粒体的驻留干细胞会大量分裂,新形成的正常细胞会替代受到应激的细胞。这项研究发现线粒体在调节小肠组织更新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同时还提示了线粒体如何促进小肠慢性疾病。这种机制可能对于肠道损伤和肠道出现炎症之后的组织修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项研究发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上。

在小鼠细胞中利用CRISPR-Cas9技术高效进行基因组编辑

(11月1日)为了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切割基因,人们必需设计一种与靶基因的DNA相匹配的RNA序列。大多数基因具有上百个这样的在基因组中的活性和独特性上存在差异的序列。因此,寻找最佳的序列很难通过手工实现。一种新的“CrispRGold”程序有助科学家们鉴定出最为高效的和最为特异性的RNA序列。“CrispRGold”程序使得让特定基因失去功能变得更加简单。它寻找确定的DNA靶序列以便鉴定出进行切割的最佳位点并且提示一种在遗传物质上独特的仅运送Cas9蛋白到所需位点上的sgRNA序列然后能够切割靶基因以至于它不能够发挥功能。这种程序是由德国马克斯-德尔布吕克分子医学中心科学家KlausRajewsky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开发的。这种新的这种程序是基于实验数据和这些序列的独特性和其他性质而被开发出来的。

袁隆平:海水稻的“小目标”是亩产公斤

(11月2日)“我们的目标不高,就是培育出亩产公斤以上的海水稻。”今天,“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上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分析了我国种植“海水稻”的意义和前景。在中国南方大江大河的入海口,生存着耐碱性强、抗病性强、生命力强的野生海水稻,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基础。目前国内已有的半野生海水稻,抗盐浓度能达到0.6%~0.8%。全国有十几亿亩的盐碱地没种庄稼,还有几千万亩的滩涂,如果能在北方地区盐碱地大面积推广海水稻,将有非常可观的成效。如果开发1亿亩盐碱地用来种植海水稻,一年的产量就当于粮食大省——湖南省全年的粮食总量。

发现破坏疱疹病毒RNA运输的蛋白靶标

(11月3日)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利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方法阻止疱疹病毒劫持宿主细胞中该病毒进行复制和导致疾病所需的重要通路。研究人员已花了数年时间证实在所有疱疹病毒中发现的一种蛋白招募宿主细胞中的一种被称作人TREX的蛋白复合体来协助稳定化和运输细胞核外的疱疹病毒RNA,这样它们能够表达为病毒蛋白。研究人员靶向宿主细胞中人TREX复合体中的一个关键组分(即UAP56)的酶活性。抑制它的活性会阻止TREX复合体重塑,从而阻止它与在所有疱疹病毒中发现的这种病毒蛋白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NatureMicrobi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argetingtheATP-dependentformationofherpesvirusribonucleoproteinparticleassemblyasanantiviralapproach”

骨髓微环境发生突变可导致造血干细胞异常形成白血病

(11月4日)骨髓微环境中支持血液发育的某些DNA突变可以驱动周围造血干细胞形成白血病,来自艾默里大学温希普癌症研究所和亚特兰大儿童健康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上公布了他们的最新研究进展。PTPN11基因发生突变是导致努南综合征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努南综合征是一种能够增加白血病患病风险的遗传紊乱。早先研究证明造血干细胞的PTPN11基因突变会影响其自身生长,也会影响间充质干细胞,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胞能够在骨髓微环境中滋养造血干细胞。PTPN11基因突变会引起间充质干细胞过度产生一种叫做CCL3的信号分子,吸引单核细胞到造血干细胞微环境。单核细胞能够产生炎症分子刺激造血干细胞分化和增殖,形成白血病。文章作者提醒,还需要对除PTPN11之外的其他与努南综合征有关的基因突变进行研究,看它们是否影响白血病形成。

发现脊髓修复的关键蛋白CTGF

(11月5日)当斑马鱼被切断的脊髓经历再生时,一种桥状结构会形成。首批细胞延伸并跨过这种损伤产生的切断口将切断的脊髓连接起来。神经细胞随后也这样做。到8周时,新的神经组织填充这个切断口。研究人员开展一系列分子筛选,其中的一种是被称作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蛋白,它的水平在被称作神经胶质细胞的支持性细胞中上升,其中在脊髓损伤头两周内,神经胶质细胞形成这种桥状结构。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手段剔除CTGF时,这些斑马鱼都不能再生它们的脊髓。CTGF蛋白似乎是脊髓愈合的关键。不幸的是,对人类而言,CTGF可能独自不足以再生他们自身的脊髓。在哺乳动物中,脊髓愈合更加复杂,这部分上是因为瘢痕组织在损伤位点附近形成。Poss团队期待CTGF研究会在小鼠等哺乳动物体内开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njury-inducedctgfadirectsglialbridgingandspinalcordregenerationinzebrafish”。

联合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导致癌症病人死于心脏副作用

(11月6日)在一项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EJM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介绍了两名黑色素瘤病人(一名为65岁女性,另外一名为63岁男性)在接受了ipilimumab和nivolumab这两种药物的联合治疗后意外出现急性心肌炎并发生死亡的病例。这两种药物都是FDA批准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够刺激病人的抗肿瘤应答。Ipilimumab是一种抗CTLA-4抗体,nivolumab是抗PD-1抗体。随后研究人员对这两种药物导致心肌炎的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病人的心脏组织进行研究清晰发现心脏中浸润了大量T细胞和巨噬细胞导致心脏发生了免疫反应。非常重要的是,心肌中浸润的T细胞群体与肿瘤和骨骼肌中出现的T细胞群体相同。全球数据表明接受ipilimumab和nivolumab联合治疗的病人发生心肌炎的概率不到百分之一,表明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副作用反应。

编辑整理:小宝

信息来源:生物谷









































儿童白癜风的饮食症状是怎样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cwkh.com/zlsd/7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