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化性肌炎,为进行性骨质结构于肌肉,结缔组织内沉积所引起的肌肉硬化、趾、拇畸形的一种疾病,病因不清。一部份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见于儿童或青年,表现为畸特的先天性斜颈、扭转和颈部肌肉肿胀、变硬,但多数不伴疼痛。全身肌肉均可累及。剧烈运动或外伤可引起肌肉破裂,出血和血肿形成,多数病人血肿吸收,但亦可继发肌肉僵硬和骨化形成,最终引起受累肌肉相应关节僵直和残废。
骨化性肌炎是骨伤后的局部合并症之一,是由于骨膜被撕裂移位,其下形成血肿,机化成肉芽组织,然后骨化所致。从成因看,并非因肌肉创伤直接形成的骨质,而是一种损伤性骨化。在x线照片上,相当于肌肉位置显示骨化阴影,因此称骨化性肌炎。近年来,该病有逐渐上升之势,很重要的原因是骨伤后治疗和活动不当所致。据介绍,骨化性肌炎以肘部最为多见,如肱骨髁上骨折或肘关节脱位。其形成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肘部损伤后活动不好,尤其是“暴力推拿”,使得血肿扩散,形成广泛的骨膜下血肿骨化,最终导致关节僵硬;二是关节脱位后复位过迟,创伤较大。另外,股四头肌髌骨上及髋关节周围也可发生骨化性肌炎。
早期骨化性肌炎可选用化骨药物治疗,发展到一定程度,对肢体功能影响严重,骨化范围已局部致密时,可考虑切除骨化部位,以改进关节的活动度。但预后常因手术时机的选择、医师水平以及术后不同的活动方式而难以确定。如手术时间选择太早,骨化部位可能切除不干净,就像小朋第一次手术那样,骨化仍会复发;但如果手术太晚,比如延迟一两年后,就会给后来关节功能的恢复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治疗骨化性肌炎最好的方法就是预防,如早期复位及时,避免过早活动等等。
据悉,骨伤科疾病治疗后的合并症有十几种,其中部分与骨化性肌炎类似,属于“难治之症”,治疗不当患者可能会终身残疾。因此,有关专家提醒初诊医师尤其是一些基层医师在接诊骨伤科患者时一定要谨慎诊断,合理治疗。同时,治疗后是采取主动活动或是被动活动应该因人、因病而异。比如,肘部伤后,应禁忌“暴力推拿”,以免给像小朋这样的年轻患者带来终身遗憾。
中西医结合对骨化性肌炎的分期治疗:
1、早期(反应期):局部软组织出现肿块,有时发热,伴有疼痛,关节活动受限。X线摄片示软组织内有不规则棉絮状模糊或关节周围云雾状的钙化阴影。以肘关节骨化性肌炎为例,在前臂伸屈肌、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近肘关节处采用轻柔适中的抚、摸、揉、推、弹、拨等手法以松解剥离肌腱、腱膜及肌肉的粘连。其后术者一手持患肢腕部,一手持肘关节上中部,轻微持续牵引,再持患肢腕部轻柔地做肘关节无痛下的内收、外展和前后屈伸方向的抖动及环转手法。切忌手法粗暴及对局部肿块和关节囊行按摩刺激,更忌对肘关节用力拔伸牵引,硬性内翻、外翻及前后屈伸。手法治疗期间同时配合局部熏洗并指导病人行无痛或稍痛下肘关节主动活动功能锻炼。
2、中期(活跃期):发热,局部皮温高,压痛,质硬肿块,局部肿块因逐渐骨化较前增大明显,肌肉僵硬萎缩,关节疼痛不明显,关节功能活动障碍。X线摄片示肿物周围花边状新骨大量生成,界限清楚,经过一段时间后,肿物停止发展并有所缩小,而形成较为致密的骨化性团块。可给予患肢依照早期手法按摩。然后,术者一手持患肢肘关节近端,一手持患肢前臂中部,柔和稍用力逐渐被动屈伸肘关节,常常可听到骨化性肌炎断裂声及粘连撕裂声,此时肘关节的被动活动可达到基本正常范围。如遇骨性阻挡,切忌强行被动屈伸,以免再次发生骨折,应待骨化组织逐渐成熟及局限后,行手术治疗。手法治疗后,局部熏洗治疗,并指导病人在疼痛可耐受情况下,行肘关节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的功能锻炼。
3、晚期(骨化期):局部无疼痛,肌肉僵硬萎缩严重,关节强直在某一体位或仅有轻微的活动度。X线摄片示,出现壳状骨性软骨,骨化范围局限,骨化明显致密。行手术切除骨化组织及关节松解术。用肘外侧切口,在肱骨外髁嵴部分别向肘前及肘后剥离,显露骨化组织后将其切除并彻底松解粘连组织,闭合切口前应松止血带仔细止血,放置负压引流。术后经3周制动,进行关节主动活动以免再发生粘连。待刀口愈合拆线后,行中药熏洗治疗。
中医疗法:1)中成药治疗:用际全消炎正骨酒进行治疗,外敷每日3-4次,视病症情况可同时内服。
中药熏洗: 方药:王不留行、土鳖虫、泽兰、木香、海桐皮、土茯苓、鸡血藤、三棱、莪术各30g,生川乌、生草乌、木瓜各20g,穿山甲15g,放入专用盆中,加醋ml,浸泡30min,再加水ml煎。离火去渣,将患部放于药液之上,外盖布罩,先以热气熏蒸,并用毛巾蘸药水热敷患处,待水温降至50℃-60℃时,将患部浸入盆内作浸洗,边洗边轻揉,每次熏洗约1h,每日2次,每剂洗2d,5剂为1个疗程。
2)手法治疗:
(1)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侧术者一手握其患肢的手掌,另一手大拇指、食指从肩部起运用“缕法”缓缓向下缕顺,缕时,每隔一段缕捏1次,以达到理筋分筋之目的。
(2)术者右手大拇指运用顺法、从肩井至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进行点揉,以达到通络止痛的作用。
(3)术者两手掌由腋下至肘部,下达前臂运用“搓法”先轻后重,由重转轻进骨化性肌炎行搓动,以达到舒筋散瘀及松解肌腱的功效。
(4)术者一手或两手握其患肢的远端,运用“运拉”法顺势牵引,牵力不可粗暴,使患肢伸的功能逐渐恢复。
(5)术者左手固定其患肢的上臂,右手握其腕部,运用“屈法”使患肢的掌心向着肩部屈曲。此时,术者手法用力要均匀,不可急于求成。以免加重肘部的软组织损伤。以上手法在第一
次熏洗后进行,反复施术3遍。时间以15分钟为宜,每天1次。
3)按摩法:
早在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篇》“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又说:“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素问·血气形志篇》,“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的记载。可见其历史之悠久。通过按摩能起到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松解组织粘连。功能锻炼,能使血液循环加快,改善局部的新陈代谢与按摩相得益彰,配合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祛风除湿,行气止痛,软坚散结的中药熏洗,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白癜风根治的方法白淀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