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
肿瘤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均居世界首位.近十年来,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保持约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1].全球大约25%的恶性肿瘤发生与超重及久坐等生活方式有关.一项纳入项流行病学的荟萃分析发现,参加休闲体育锻炼最多的人群与最少的人群相比,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低10%[2].作为最简单的运动方式,步行即可以降低全因死亡风险,一项为了探究每日步数与死亡率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研究,研究组纳入~年间名40岁及以上的美国成年人,研究结果显示,每日行走步以上对比每日行走不足步的人群,全因死亡率显著降低,包括其中的癌症患者也得出同样结论[3].运动在防癌及提高生存率方面可能的机制包括改善体成分,降低性激素、代谢激素、炎症反应及改善免疫功能等[4].
此外,国内外指南一致认为,运动测试和干预对癌症生存者通常是安全的,并且每个癌症生存者都应该“避免不活动”,运动干预在肿瘤诊疗整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运动干预可加速患者术后机能恢复,改善患者放、化疗引起的癌因性疲乏等症状,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恶性肿瘤生存者预后,降低死亡风险等[5,6].癌症生存者可以安全地进行运动训练,以改善其心血管健康状况,增强肌肉力量,提高生命质量,减轻疲乏和缓解抑郁[7~9].运动对乳腺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有积极的影响,可降低26%~69%的肿瘤特异性死亡风险[5].随着运动与肿瘤防治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运动肿瘤学(exerciseoncology)的概念也应运而生,指利用体适能方式来改善癌症患者和癌症生存者的生活.然而,在我国运动作为预防和管理癌症的有效策略却很少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