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检验医学网
项目标本参考值意义总胆红素血清(浆)(5.-7.)umol/L增高:急、慢性肝炎,梗阻性黄疸,血色素沉着症,肝癌,胆结石,胆管炎,肝硬化,溶血性疾病。间接胆红素血清(浆)(.7-3.7)umol/L增高:溶血性疾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症直接胆红素血清(浆)(0-3.4)umol/L增高: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损害,肝癌,肝内结石,胆道阻塞尿素氮血清(浆)(.79-7.4)mmol/L增高:高蛋白饮食,少尿,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痛风,多发性骨髓瘤,利尿剂,消化道出血.降低:妊娠,低蛋白饮食.肝功能不全肌酐(血清)血清(浆)男性:(44.2-33)umol/L女性:(70.7-06.)umol/L增高: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肢端肥大症,巨人症.降低:肌营养不良症,尿崩症肌酸血清(浆)男性:(2.96-38.)umol/L女性:(26.7-70.9)umol/L增高:肌营养不良症,多发性肌炎,甲状腺机能亢进,发热,妊娠,饥饿,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降低:甲状腺机能减退,使用苯丙酸诺龙等药物尿酸血清(浆)男性:(50-)umol/L女性:(90-)umol/L增高:痛风,肾功能不全,子痫及妊娠期恶心呕吐,重症肝炎,多发性骨髓瘤,慢性血液病.钠(Na+)血清(浆)(34-43)mmol/L增高:呕吐、腹泻,多尿引起的水分不足,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肢端肥大症。降低:肾功能障碍,尿毒症,应用速尿等利尿剂,阿狄森病,2-羟化酶缺乏症,心功能不全,失代偿性肝硬化。钾(K+)血清(浆)(3.3-5)mmol/L增高:少尿,阿狄森病,类癌综合征,饥饿,慢性消耗性疾病,发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服用安体舒通、氨苯喋啶等利尿剂。降低:钾摄入不足、呕吐、腹泻导致钾的缺失,肾功能障碍,醛固酮增多症,柯兴综合征。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服用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等。氯化物(Cl-)血清(浆)(95-05)mmol/L增高:少尿,呼吸性碱中毒降低:肾功能障碍,尿毒症,应用速尿等利尿剂,阿狄森病,2-羟化酶缺乏症,心功能不全,失代偿性肝硬化。钙(Ca2+)血清(浆)(2.25-2.75)mmol/L增高: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骨肿瘤,应用维生素D过量。降低:手足搐搦症,甲状旁腺机能不全,维生素D缺乏症,骨质软化症,佝偻病,慢性腹泻,阻塞性黄疸,肾脏病,急性出血性胰腺炎。磷(P3+)血清(浆)(00.97-.6)mmol/L增高:肾功能不全,甲状旁腺机能低下,肿瘤骨转移,肢端肥大症,维生素D中毒,废用性骨萎缩。降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吸收不良综合征,肾小管功能不全,范可尼综合征。铁(Fe2+)血清(浆)(9-27)umol/L增高:再生障碍性贫血,粒幼红细胞性贫血。降低:缺铁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感染,恶性肿瘤,肾性贫血镁(Mg2+)血清(浆)(00.7-.5)mmol/L增高:肾小球肾炎,少尿,肌无力症。降低:尿毒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使用利尿剂,妊娠。铜(Cu2+)血清(浆)(-22)umol/L增高:再生障碍性贫血,胆道感染,急性白血病,肝炎,缺铁性贫血,恶性肿瘤。降低:肝硬化,肝豆状核变性,肾功能障碍。锌(Zn2+)血清(浆)(7.65-22.95)umol/L增高: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甲状腺机能亢进,放疗后,原发性高血压。降低:肢端性皮炎,肝炎,肝硬化,肝癌及其他恶性肿瘤,恶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谷丙转氨酶SGPT血清(浆)(5-40)U/L增高:肝炎,脂肪肝,肝脏肿瘤,肝硬化,溶血性疾病,心肌梗塞,肌肉病变.5""-核苷酸酶(5""-NT)血清(浆)(2-7)U/L增高:阻塞性黄疸,肝癌LDH血清(浆)(-)U/L增高:心肌梗塞,血液病,肌病,肾脏病,肿瘤,肝脏病同工酶LDH(24-34)%增高:心肌梗塞,溶血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低下,肌营养不良,肝硬化,肾肿瘤。同工酶2LDH2(35-44)%增高:白血病,恶性肿瘤,间质性肺炎同工酶3LDH3(5-27)%增高:白血病,恶性肿瘤,间质性肺炎同工酶4LDH4(0-5)%增高:肝炎,肝癌,肝硬化,多发性肌炎同工酶5LDH5(0-2)%增高:肝炎,肝硬化,肝癌,多发性肌炎r-谷氨酰转肽酶(r-GT)血清(浆)低于50U/ml增高:肝内和肝外梗阻性黄疸,肝炎,肝硬化,酒精或药物性肝损害.亮氨酸氨基肽酶(LAP)血清(浆)(27-50)U/L增高:胆道梗阻,肝癌,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妊娠,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磷酸肌酸激酶CPK血清(浆)男性:(8-60)U/L女性:(4.5-40)U/L增高:心肌梗塞,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周期性四肢麻痹,冻伤,肌萎缩,头部外伤.降低:状腺机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服用皮质激素时.醛缩酶血清(浆)(50-)U/L增高:心肌梗塞,急性肝炎,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黄疸,恶性肿瘤.单胺氧化酶(MAO)血清(浆)(8-3)u/ml增高: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甲状腺机能亢进,癌转移.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服用糖皮质激素期间血清胰淀粉酶血清(浆)(8-32)u增高:急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肝炎,胆道及胆囊疾病,消化道溃疡穿孔,腹部外伤,腮腺炎。磷酸肌酸激酶血清(浆)男性:(8-60)U/L女性:(4.5-40)U/L增高:心肌梗塞,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周期性四肢麻痹,浆伤,肌萎缩,头部外伤。降低:甲状腺机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服用皮质激素时。谷草转氨酶(SGOT)血清(浆)正常情况:(8-28)mmol/L增高:心肌梗塞急性期,肝炎,心肌炎,胸膜炎,肾炎,肺炎,肌炎。碱性磷酸酶(AKP)血清(浆)成人:(3-3)金氏单位儿童:(5-28)金氏单位增高:阻塞性黄疸,肝炎,肝癌,畸型性骨炎,佝偻病,软骨病,骨转移癌,骨折修复期α-抗胰蛋白酶蛋白血清(浆)(-)mg/dl增高:感染性疾病,胶原病,恶性肿瘤,服用避孕药。降低:先天性缺乏,肺气肿,小儿肝硬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肝炎,营养失调,肾脏病。酸性磷酸酶(ACP)血清(浆)(0-5)金氏单位增高:前列腺癌,骨转移或有肝转移的恶性肿瘤,骨肿瘤,畸形性骨炎,多发性骨髓瘤,血液系统疾病,肾脏感染。:无胆固醇血清(浆)(2.8-6)mmol/L增高:肥胖,糖尿病,妊娠,甲状腺机能低下,肾病,脂代谢异常降低:甲状腺机能亢进,阿狄森病,肝硬化,长期营养不良。甘油三脂(血清)血清(浆)(0.56-.7)mmol/L增高:高脂蛋白血症,肥胖症,动脉硬化症,痛风,甲状腺机能低下,柯兴综合征,糖尿病,妊娠。降低:甲状腺机能亢进,慢性肾上腺功能不全,脑垂体功能低下,肝硬化。脂蛋白电泳血清(浆)乳糜微粒(-);a-脂蛋白(HDL)20%-40%,前β脂蛋白(VLDL)3%-25%,β脂蛋白50%-60%(LDL)异常:乳糜微粒阳性,伴有甘油三脂增高为I型高脂血症;β-脂蛋白及胆固醇增高为Iia型高脂血症;β-脂惊惶失措、胆固醇、甘油三脂均高为Iib型;前β和β连成一起,伴有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增高,为III型高脂血症;前β-脂蛋白增高伴有甘油三脂增高,胆固醇正常或增高为IV型高脂血症;乳糜微粒阳性,前β-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均增高为V型高脂血症。β-脂蛋白定量血清(浆)40岁以下者5.0g/L,大于40岁者6.g/L.增高:II型高脂蛋白血症。血糖血清(浆)(3.5-5.5)mmol/L增高:糖尿病,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妊娠。降低:胰岛细胞瘤,胰外肿瘤,肝硬化,肝炎,营养不良,一过性低血糖,倾倒综合征,胰岛素等降糖药过量,甲状腺素不足。葡萄糖耐量试验血清(浆)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于0.5-小时达到高峰,峰值不超过8.9mmol/L,于2~2.5小时恢复至空腹水平。增高:甲状腺机能减退,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垂体前叶功能减退。降低:糖尿病,肝脏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在采取空腹血后,给葡萄糖00g口服,此后第/2、、2、3小时分别采血并测定血糖。血清总蛋白血清(浆)(60-80)g/L增高:总蛋白增高,脱水。降低:血液稀释,饥饿,营养不良,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严重甲状腺机能亢进,重症糖尿病,烧伤,蛋白质吸收功能障碍的胃肠道疾患,出血。血清白蛋白血清(浆)(35-50)g/L增高:脱水降低:营养摄入不足,肝硬化,烧伤,低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血清球蛋白血清(浆)(20-30)g/L增高:感染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结缔组织病,肝硬化,疟疾,丝虫病等。降低: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营养不良。白蛋白血清(浆)(55-70)%增高:脱水降低:肾病,出血甲状腺机能亢进,营养不良,肝硬化,慢性肾炎失蛋白肠病。α-球蛋白血清(浆)(2-5)%增高:结核,恶性肿瘤,各种炎症降低:营养不良,重度肝脏损害。α2-球蛋白血清(浆)(4-9)%增高:结核,恶性肿瘤,各种炎症β-球蛋白血清(浆)(7-2)%增高:多发性骨髓瘤,肾病、急性炎症,甲状腺机能低下。降低:营养不良,重度肝脏损害r-球蛋白血清(浆)(2-20)%增高:病毒性肝炎,慢性感染,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降低:肾病β2-球蛋白血清(浆)血液β2M在20-39岁低于2mg/L,40-49岁低于2.5mg/L,60-79岁低于3mg/L.尿β2M低于0.3mg/L增高:血β2增高提示肾小球功能操作;尿β2M增高见于间质性肾炎,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肝炎等。α2-巨球蛋白血清(浆)(.5-3.5)g/L增高:慢性肝脏疾病,肾病综合征,使用雌激素,糖尿病。降低:皮肤弹性过度综合征,雌激素缺乏,系统性红斑狼疮。粘蛋白血清(浆)(7.-8.7)g/L增高:急性炎症,恶性肿瘤,风湿热和结缔组织病.降低:肝炎,肝硬化,脑垂体及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甲状腺机能障碍.血糖: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动脉与静脉的区别?血液凝固后~2小时,血凝块会发生回缩,并释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前者缺乏参与凝血过程被消耗掉的一些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但增添了少量血液凝固时由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释放出来的化学物质,血清不可以再凝。
全血包括液体成分的血浆和分散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离开血管的全血经抗凝处理后,通过离心沉淀,所获得的不含细胞成分的液体,即血浆。离体的血液凝固之后,经血凝块聚缩所释出的液体,即血清。粗略地说,血清与血浆的区别,主要在于血清不含有纤维蛋白原。我国血糖测定主要以静脉血为主,毛细血管末梢血为辅,而动脉血应用较少。静脉血样又分全血及血浆,因全血中葡萄糖被红细胞利用,全血血糖比血浆、血清血糖低5%。静脉血清测定值与血浆相当。用于具体诊断时主张用静脉血浆测定,便携式血糖计采毛细血管全血测定,用于平常快速自我血糖监测。
全血内红细胞的葡萄糖被利用,故全血血糖测定值比血浆值低5%左右。现多采用血浆测定血糖,医院采用静脉血清,其测定值与血浆相当。我曾经记得那本书上看到测空腹血糖,则末梢快速血糖值和静脉血糖基本一致,而餐后血糖则末梢快速血糖较静脉血糖略高,以后者为准。还请各位老师指正。
全血的葡萄糖比血浆值低确实存在,但原因和楼上所说的不同,血浆也好,血清也好,都是从全血中分离出来的,但测定值时,我们说的是体积比,即一定体积内的葡萄糖含量,实际上我们指的葡萄糖都是溶解在体液中的,不包括被利用的或已摄入组织中的,除非取血后放置一定时间,还要在适当的温度下(不能过低),这时候红细胞才可能再利用葡萄糖,其实这时候,体外的葡萄糖利用由于条件,尤其是激素的变化,已不可能等同于体内。由于全血中红细胞占据了一定的体积,使实际含有葡萄糖的液体部分减少,相当于被稀释,故含量有所下降,这和高脂血症(较严重时)血钠水平降低是一个道理,血浆由于比血清多含一些蛋白,所以含量也略低一些,但差别不应很大。动脉血和静脉血葡萄糖的区别,包含组织摄入的差别,所以从理论上说,各组织的葡萄糖也是不同的,但差别可能不大,我没看过这方面的资料,末梢血糖除了以上谈论的影响因素和实验方法影响外,还有组织液的影响,这时采取的血糖肯定会含有组织液,所以可能比实际值略低一些,但差别很难统计,故在取血时,一定要保证取血部位温暖,血要自然流出才好。当然,这些都是纸上谈兵,不知是不是有实际意义。
血清葡萄糖水平较血浆葡萄糖水平稍低。血清葡萄糖的水平加上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葡萄糖才能等于血浆葡萄糖水平。另外动脉血血糖高于全血血糖,全血血糖高于静脉血血糖,这是由于动脉血经过微循环时组织细胞要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缘故。
、动脉血糖静脉血糖,与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有关。
2、全血血糖血浆血糖,与红细胞所占的容积效应有关。
3、血流通畅的毛细血管血糖与动脉血糖接近。
4、毛细血管全血血糖静脉血浆血糖,空腹状态下差别小,餐后状态下差别大。
常规生化检验分析前标本、采集处理对结果的影响崔淑兰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医院检验科
随着临床检验知识的不断更新,检验与临床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检验报告成为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鉴定医疗事故的重要证据之一。检验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临床医师的诊断,分析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关系到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由于每份检验报告都要经过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重要环节,在整个分析过程中由于分析前涉及的环节多、参与人员多、头绪多、具体要求多,分析前质量以成为检验质量的重要保证,尤以标本的采集及处理至关重要。标本采集前注意事项要详细告之病人.要使检验结果如实的反映病人的情况,少不了病人的积极配合。特殊的检验项目要特殊的准备。如甘油三脂及空腹血糖测定,一旦吃了早餐将会极大的影响结果的正确判断,测试餐后血糖的又要求患者正常进餐(从吃第一口算起)后2小时采血。测试离子要求病人空腹2小时,如病人餐后或是空腹时间过长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饮酒也会使不少检验项目发生异常(如γ一GT、GFT等),所以要特殊嘱咐病人避免这些因素的存在。.2某些生理因素如年龄、性别、妊娠、月经期和生活方式均可造成检验结果的错误解释,为了使检验结果如实的反映病人实际情况,采血前必须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和告之具体准备事宜,要求病人积极配合。.3采血前要求病人处于休息状态,劳累或剧烈运动可使血中某些成分升高。如运动后丙酮酸激酶、肌酸激酶比运动前分别高出2倍和4倍?。采血时病人的体位也不容忽视,体位的变化对血脂的影响较大。.4不少药物服用后均会影响检验结果,如止血敏可使甘油三脂降低。用了抗生素后做细菌培养,注射胰岛素或服用了利尿剂后测血糖、血钾等均可产生错误的结果。维生素对许多试验都有干扰,尤其维生素c。输入库存血后测血钾等等。所以采集标本应在治疗前或停药2—3天后,以免结果误差给临床医生以误导,影响治疗。2标本的采集2.检验科是一个公共科室,服务对象均是通过临床医生护士而得到,检验项目的选择,病人信息资料,标本质量必须得到医生护士及病人的参与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工作中因标本原因导致检验结果误差时有发生,有个别患者因某些原因找别人冒名顶替或是冒用他人之名检验,给检验人员造成极大的困扰。工作中无论临床医生护士还是检验人员都要仔细核实病人资料,以免张冠李戴,一旦发生此类现象,至少会有2个结果受到影响。2.2正在输液的患者千万不可同侧采血,更不可在原有输液针头抽血。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曾遇到过此类现象的发生,导致离子明显紊乱与病人实际病情不附,后经与护士沟通得知,是在静脉输液处采的标本。还有例是静点脂肪乳、白蛋白后采血,导致尿素氮及血清蛋白异常,从新复查后结果转阴。因此临床采血至关重要。2.3由于目前真空采血管的广泛应用,使得检验结果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影响,但检验项目的不同抗凝剂也不同,由于误拿抗凝管采血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虽然及时发现,但重新采血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再者,血液标本溶血、凝固、血量不够、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过高或过低,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采血时使用止血带的时间过长过紧,体位及部位的选择不当从而引起某些指标的改变。3实验室对标本处理及保存3.标本采集后要及时分离血清,长期存放可影响一些项目的测试,如血钾血钠的测定,血液没有及时分离血清,细胞内的钾,钠就会渗入细胞外,导致血钾血钠过高。在分离血清过程中,我们常使用的竹签也可对血中钾、钙、氯的产生影响,根据资料统计,竹签中的钾是血清钾的20倍。分离血清前血液水预温度不可过高,一般37℃为宜。如达到45℃将使钾离子、乳酸脱氢酶升高,肌酸激酶下降。3.2标本存放不当或存放时间过长,因细胞的代谢、蒸发、化学反应、微生物降解等等。均可影响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如放置时间过长会使血钾过高血糖过低,时间过短会使类风湿因子出现假阳性。所以应针对检验项目决定标本存放时间的长短。枯草杆菌是实验室常见的污染菌,它可以利用ALP试剂迅速繁殖,导致试剂失效。3.3标本的测试过程是保证检验项目准确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测试胆固醇后测镁,由于胆固醇试剂中有较高浓度的镁离子,结果镁离子水平明显增高。氧化酶法测血清葡萄糖对血钾及磷均有正干扰。4及时与临床沟通。减少检验误差一个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与临床取得联系,深人科室。通过与临床交流对话,找出原因,及时解决。在提高检验质量的同时避免了医疗事故的发生。参考文献.范云程,举证倒置不容忽视的环节~标本采集.临床检验杂志.,5(2):.俸家富,体位变化对血脂成分的影响。临床检验杂志..2(4):.朱卫中,竹签污染标本的再认识,临床检验杂志,,3(2):.唐维政,枯草芽胞杆菌对AST,ALP试剂的影响,临床检验杂志,,6(8):.朱俊,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葡萄糖加对无机离子测定结果的影响.临床检验杂志,,5(22):23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