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患者,心脏标志物的联合使用

呼吸困难和胸痛,是急诊最常见的症状和主诉,如何快速高效鉴别诊断、诊断和排除,并确定其病因学,是急诊和临床医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所面临的较大挑战。在年8月6日刚刚结束的第九届首都急危重症论坛分会上,医院的心内科主任医师,许俊堂教授为众多行业人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胸痛和呼吸困难常见的病因为冠心病(包括致命性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急性心力衰竭,和常常易被人忽视的致命性肺栓塞,以及发病率低但是来势凶猛的主动脉夹层。在这几类胸痛病因背后,伴随着各种诊断手段和检查结果,其中包括各类生物标志物,如:

肌钙蛋白(Troponin)-心肌坏死的标志物(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必须指标)

利钠肽(NT-proBNP/BNP)-心脏功能标志物

D二聚体(D-Dimer)-血栓形成标志物(肺栓塞和主动脉夹层的排除标志物)

正确合理的联合应用这些生物标志物,可帮助临床医师快速准确地鉴别胸痛和呼吸困难的病因。肌钙蛋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心病(CHD)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分为两大类,即稳定的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首先根据心电图分为非ST段抬高的ACS和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ST段未升高的患者,如果存在心肌损伤/坏死,连续监测肌钙蛋白≥正常参考范围的第99百分位,这类患者归类为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如肌钙蛋白不升高者,则为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肌梗死(MI)是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坏死。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的标志物,缺血还是非缺血性因素都可导致,因此,要诊断心肌梗死,必须结合临床病史及辅助检查,在肌钙蛋白升高同时存在心肌缺血/坏死的证据,方为心肌梗死。换句话说,Troponin升高是诊断心肌梗死的必须标准,但不是充分标准。

Troponin是心肌的结构蛋白,在诊断心肌损伤或者坏死时,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临床诊断心肌梗死的肌钙蛋白的界值是:≥正常参考范围的第99百分位数。除此以外,Troponin的升高,还明确关联ACS的危险程度,是治疗决策的主要依据和预后指标。同为NSTE-ACS患者,Troponin升高的患者,发生STEMI和猝死的风险,较Troponin低的患者明显要高。

由于Troponin是心肌损伤标志物,其升高还可见于任何其他导致心肌损害的因素,比如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包心肌炎,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或肥厚型心肌病,射频消融或者电复律等等。甲减或者甲亢,心率过快或过慢,血压过高和过低都可以导致肌钙蛋白升高。

其他心肌损伤标志物,如LDH、CK、CK-MB、AST等,相对于肌钙蛋白,即不够敏感,又不够特异,可以完全被肌钙蛋白所取代。

Troponin的临床应用:可用于急诊室或者门诊胸痛病人的筛查与甄别;对于心电图ST段非升高的疑似心梗患者,监测肌钙蛋白可明确是否为ACS,以及提供危险分层,预后判断和治疗决策的主要依据,肌钙蛋白的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完全符合临床的需求。

关于POCT检测Troponin:不宜单独使用POCT,因为对NSTEMI诊断的敏感性不足,容易造成漏诊,如进行POCT检测,应留存样本,同时送中心实验室复测。

NT-proBNP/BNP和心力衰竭心衰的诊断及临床评估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以及生物标志物。其中,利钠肽家族中的B型利钠肽(BNP)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作为心脏功能生物标志物,是心衰生物标志物中的"金标准",其在心衰的诊断、预后评估、病情监测、指导治疗方面均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NT-proBNP/BNP因其敏感和高的阴性预测值,可对急诊室呼吸困难的患者进行排除诊断和辅助心衰诊断,可提高急性心衰的诊断效率。

结合D-二聚体的检测,可对呼吸困难做更清晰的鉴别诊断,明确呼吸困难是由急性心衰还是急性肺栓塞引起。

急性心衰在不同时间点监测NT-proBNP,有很高的预后价值,入院时NT-proBNP水平,期间NT-proBNP动态变化及出院前NT-proBNP水平在预后评估方面价值已被广泛认可。

在慢性心衰患者中,NT-proBNP/BNP在排除诊断,危险分层,治疗决策和心衰管理,疗效评价,以及预后判断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NT-proBNP/BNP不但在心力衰竭时升高,在心脏发生实质性损害,甚至在高危危险因素存在的时候就已经升高了,因此是评估心衰患者预后的“金标准”。

D-Dimer和急性肺栓塞

在急性胸痛中,还有一类高度致命却经常让很多临床医生忽视的疾病,即肺栓塞(PE)。尽管现在更多的临床越来越重视肺栓塞,但仍有很多肺栓塞被漏诊。实际上,肺栓塞的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死亡率居第三位,仅次于肿瘤及心肌梗死。但由于长期以来医院的不够重视,导致肺栓塞经常被漏诊,误诊。

D-二聚体是体内血栓形成后继发纤溶标志物,是纤维蛋白血栓形成的特异指标,对于血栓性疾病具有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

高敏D-二聚体在临床上可以排除或早期识别胸痛的急危重症,针对临床低中危的肺栓塞疑似患者,D二聚体阴性可以直接排除PE,无需进一步肺动脉造影,无需抗凝,可以安全地减少30%患者不必要的影像学检测。

D-Dimer和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主动脉夹层在所有心血管疾病中,虽不是常见的疾病,但却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属于易猝死的高危胸痛病因。

多个荟萃分析和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表明:高敏D-二聚体在筛查和安全排除主动脉夹层的应用中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年ESC指南中明确推荐结合验前概率,使用D-二聚体鉴别诊断主动脉夹层。

胸痛标志物的联合应用价值

传统的心梗三项:CK-MB,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组合应该被摒弃!

经典的心脏标志物包括Troponin,NT-proBNP(BNP)和D-二聚体三项,成为胸痛和呼吸困难诊断的新标准。

作为急诊三项,可应用于:

1.重症病人危险评价或危险分层;

2.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高危病人的筛查;

4.各种情况下心脏评估。

作为重症三项,可用以诊断或监测:

1.血液动力学异常或心衰;

2.严重感染;

3.损伤及创伤;

4.合并症;

5.ACS;

6.DIC及静脉血栓栓塞;

7.器官功能状况。









































泉州白癜风医院
治疗白癜风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cwkh.com/ysjk/8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