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胆固醇LDLC越低越好吗真相出人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越低越好?

关于调脂目标值的争议不绝于耳,继年取消LDL-C目标值后,年美国心脏协会(AHA)颁布的《胆固醇管理指南》回归LDL-C目标,承认LDL-C一般原则——“越低越好”。

目前这种观点也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那么,追求极致的血脂管理是否合理呢?

01

来自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启示

人在出生时的LDL-C水平约为30mg/dL。

早在儿童时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即开始启动。血管壁开始了胆固醇和其他脂质的沉积,出现脂质条纹。

在青少年时期,有些脂质条纹进一步发展形成纤维粥样斑块,斑块破裂以致闭塞性血栓形成,最后出现明显的临床疾病(如心梗)。

而在新生儿阶段,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还未开始,预测这可能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最佳的LDL-C水平,且新生儿的胆固醇水平对于生理需求已经足够。

02

极低LDL-C水平,真的做得到吗?

首先要面临的是本命题存在的先决条件,LDL-C能否被降到极低水平呢?——答案是“YES!”。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新型降脂药不断地刷新着LDL-C最大降幅,曾经1.8mmol/L(70mg/dL)的目标值已经被远远地甩在身后。

在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基础上,依折麦布可进一步使得LDL-C水平降低13%-20%,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PCSK9抑制剂)可进一步使LDL-C水平降低43%-64%。

Alirocumab和Evolocumab两种单克隆抗体的临床试验中(即ODYSSEYOUTCOMES研究和FOURIER研究),LDL-C0.65mmol/L(25mg/dL)的比例分别是37.0%和26.0%,前者的受试者中,有9.4%的人群LDL-C0.39mmol/L(15mg/dL)。

03

强化降LDL-C的临床获益

PRECISE-IVUS、REVERSAL等研究显示:

降LDL-C治疗有助于延缓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进展,LDL-C降至60-80mg/dL可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大量临床试验及荟萃分析显示:

他汀促使LDL-C每降低1mmol/L,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降低约20%。基于孟德尔基因研究的荟萃分析则提示,基因多态性导致LDL-C每降低1mmol/L,可使冠心病风险降低约50%,不同基因变异导致的LDL-C每降低0.26mmol/L,冠心病风险降低呈对数线性关系。

最新血脂荟萃分析显示:

LDL-C已经很低(70mg/dL以下)的患者,使LDL-C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心血管风险仍可进一步降低。对于基线LDL-C平均为65.7mg/dL的患者,LDL-C降低38.7mg/dL(1mmol/L),可使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风险下降22%。

FOURIER研究结果显示:

Evolocumab可在他汀或他汀+依折表布基础上,使LDL-C水平进一步下降59%(中位数水平降至0.78mmol/L),进一步降低15%的MACE。而后Alirocumab在他汀基础上使LDL-C水平进一步下降54.7%(25-50mg/dl),MACE降低了15%。

04

极低LDL-C水平的安全性如何

▏组织细胞层面:

研究证实血浆LDL-C浓度为12.5mg/dL(0.32mmol/L)时,仍能保证细胞充分摄取胆固醇。机体的重要功能,如类固醇激素及胆汁酸产生,并没有因为循环中LDL-C水平极低而受到干扰。

▏基因遗传学证据:

杂合子型低β脂蛋白血症的人群LDL-C水平在30mg/dL左右,这些患者通常不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也未显示如此低的LDL-C水平会导致不良事件。在PCSK9基因功能缺失型突变的健康人群中,LDL-C水平仅14-16mg/dL,而如此低的LDL-C水平也是安全的。

▏循证医学证据:

IMPROVE-IT、FOURIER、ODYSSEYOUTCOMES等临床试验长期研究提示进一步降低LDL-C不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极低LDL-C水平并不会产生糖尿病、肿瘤、认知功能障碍的潜在风险。但仍需要更长的随访时间来观察远期临床获益及风险。

▏指南倾向于更严格的胆固醇管理:

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CCE)与美国内分泌学会(ACE)联合发布的血脂异常管理与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指南推荐“极度高危”人群应将其LDL-C降低至1.4mmol/L(55mg/dL)以下。

▏药物本身或联合用药的安全性:

低LDL-C也可能产生新发糖尿病、肝胆疾病、认知障碍、卒中、新发肿瘤,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导致的横纹肌溶解、肌炎肌病、转氨酶升高等等。

目前看来他汀、他汀联合依折麦布、他汀联合PCSK9抑制剂安全性良好,不能因为怕“副作用”而恐惧用药,恰恰需要强化降脂的这类人群往往是可以从中获益最大的群体。且加强依从性,定期随访、监测(血脂血脂、肌酸激酶、肝肾功能等)往往可解决这类担忧。

总结

需知我国冠心病患者血脂达标率不足20%,且新型降脂药如PCSK9抑制剂基于缺乏远期临床效益和安全性证据以及成本效益较低,多用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在这种大环境之下谈论如何将LDL-C控制到极致的水平还尚早。

就目前而言,提倡积极降脂,将“低一些更好”作为降胆固醇的基本思维,有利于提高公众对降脂治疗的认可度和依从性。

参考文献:

[1]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年修订版)[J].中国循环杂志,,16(10):15-35.

[2]FerenceBA,GrahamI,TokgozogluL,etal.ImpactofLipidsonCardiovascularHealthJACCHealthPromotionSeries.JAmCollCardiol,,72:-.

[3]HadjiphilippouS,RayKK.Evolocumabandclinicalout


转载请注明:http://www.acwkh.com/ysjk/160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