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刘薇
这些天,泉州8岁女孩朵朵(化名)又是发热,又是喉咙痛,脖子上还“长”出好几个会动的“疙瘩”。而在朵朵之前,8岁男孩小宇(化名)也出现同样症状,更遭罪的是,小宇已经反复发热20余天!上医院一查,两个孩子都感染了同一种病毒——EB病毒!
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他们都感染了EB病毒
一周多前,朵朵出现了喉咙痛、流鼻涕、双眼睑浮肿等症状。医院就诊,医生开了药,但用药后,孩子的症状并没有明显好转。之后,朵朵又出现了反复发热的情况,偶尔还会肚子痛。在咽痛5天、反复发热3天后,朵朵医院儿科就诊。
“检查发现,孩子的双侧颈部可触及数个肿大淋巴结,最大约2.5cm×1.5cm;双侧眼睑浮肿,咽部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表面可见白色分泌物。此外,血常规提示淋巴细胞增高明显,出现较多异常形态的淋巴细胞。”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陈激文介绍,综合各项检查,朵朵被确诊为由感染EB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朵朵不是近期唯一感染EB病毒的患儿,前不久,8岁的小宇也中了招。8月上旬,小宇突然出现发热症状。出乎意料的是,小宇的发热症状反反复复,前后长达20余天,最高的一次体温更是达到39.4℃。其间,小宇的妈妈多次医院就诊,并通过口服药物进行治疗,但病情未见好转。后来,小宇的脖子也肿起好几个“疙瘩”,并伴有咽痛、眼睑浮肿等症状。
后来,小宇被医院收治。经检查,小宇患上由EB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医院给予抗病毒等治疗,一周后,小宇被治愈并出院。陈激文医生介绍:“8月中旬至今,医院收治了大约10位因EB病毒而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他们大多因反复发热前来就诊,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8个月大。”
3~12岁儿童容易中招,易与感冒等疾病混淆
据了解,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是一种嗜人类淋巴细胞的疱疹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原发性EBV感染为患者第一次感染EBV,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在婴幼儿患者中也可为无症状感染或其他不典型的临床表现。
“由EB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见于3~12岁之间的儿童。这个病具有典型的临床‘三联征’——发热、咽峡炎、颈部淋巴结肿大,可伴有肝脾肿大,还有一些患儿呈现较特殊症状,如眼睑浮肿、鼻塞得厉害等。”陈激文医生指出,一些患儿感染此病毒后会出现反复发热、扁桃体白色分泌物等症状,类似于感冒或化脓性扁桃体炎,因此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
据介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但也可发生如上气道梗阻、脑炎、脑膜炎、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少数可出现噬血细胞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陈医生提醒,如果患儿出现高热不退等症状,须及早就诊。若确诊该病,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发病期间脾脏增大明显时,要避免腹部剧烈运动,防止脾脏破裂引起大出血。
陈医生提醒:“需要注意的是,EB病毒又叫‘亲吻病毒’,经口密切接触是其主要传播途径,比如亲吻、共用餐具、经口咀嚼给孩子喂食等。所以不要随便亲吻孩子,更不要用口对口的方式喂食婴儿,以防止孩子被EB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