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制度改革推动缓慢学者建议让地方政府实享改革红利
离预定的2020年全面完成改革任务只有5年时间,但户籍制度改革的进度其实不尽如人意。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近日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户籍制度改革对增加劳动力供应、提高中国潜伏增长率意义重大,下一步应当加快建立户籍改革制度本钱分担、红利同享的机制,通过让地方政府预先分享改革红利的方式提高其推动改革的积极性。 改革本钱巨大,地方消极被动 本报从各个渠道了解,目前户籍制度改革推动缓慢的主要原因是改革本钱较高,作为主要本钱承担者的地方政府改革积极性不高,在具体实行中比较消极被动。 户籍制度改革需要付出相当大的本钱。根据2013年7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城市蓝皮书》,目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人均公共本钱分别为17.6万元、10.4万元和10.6万元,全国平均为13.1万元/人。 2011年就开始推动户籍制度改革试点的安徽铜陵给出了这样一份本钱清单:政府需要为每个新居民支出73500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6万元;保障性住房投入5000元;社会保障本钱3500元,主要是养老、医疗方面;公共服务配套投入5000元。 户籍制度改革通过消除城乡之间的制度藩篱,让更多的农民工可以在城市定白癜风缘由居,从而增加劳动力供应,延长人口红利,是一项一箭双雕的改革举措,既可惠民生又可稳增长。因此,虽然本钱不菲,中央政府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的决心很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户籍制度列为改革清单上的重要一项,肯定了"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公道肯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范围"的改革方向,并要求在2020年全面完成。随后,中央及部委层面多次公布改革意见和实行措施,包括2014年7月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今年2月的《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等。 本钱分担红利同享 虽然中央白癜风医治最好医院的意愿急切明确,户籍制度改革的实际进展却比较缓慢。截止到目前,唯一山西、安徽等少数省分出台了针对当地状态的改革举措。蔡昉分析,出现这类状态,跟户籍制度改革的鼓励措施不相容、本钱分摊机制没有落实有关系。根据社科院等多个研究机构的测算,户籍制度改革的确可以带来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而且收益远远大于本钱。 "这个改革红利是真金白银,是可以提高潜伏增长率的。但是这个收益是就全国、整体而言,地方政府是实实在在的本钱支付者,不是唯一的受益者,乃至不是主要的受益者。这自然就产生了鼓励不相容的问题。"蔡昉说。 他认为,户籍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权在中央,但归根结底需要地方政府推动。下一步有必要肯定一个实实在在的工作办法,把这个本钱分担、红利同享实实在在落实下去,可以大幅度提高地方政府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的积极性。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王一鸣在4月中旬的2015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上也建议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居住证制度,探索公道分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本钱。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告知《第一财经》,政府要向服务型政府转型,政府支出应当更多投向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向。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可以让更多农民工获益,不但有助于蛋糕分得公平,也终究有益于蛋糕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