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名医——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刘湘源教授,博士生导师,将于年10月23日上午(周日上午)在我科门诊出特需诊,各位风湿病患者可拨打门诊预约电话进行提前预约,号源有限,挂完为止。
预约挂号-/;-/,
这几年身边患痛风的人越来越多,不少人年纪轻轻也痛风了。在数次痛得死去活来的发作后,病人学聪明了,日常生活中注意少吃嘌呤高的食物。但有许多人不解地问专家“我已经很忌口了,为什么还得痛风?”
为什么痛风病人越来越多?都是贪吃惹的祸!
此病虽然叫“痛风”,但实际上与“风”并没有关系。倒是与吃有关系,为什么目前痛风病人这么多?“饮食结构的突然改变是国人痛风由以前‘罕见’变成如今‘多发’甚至‘高发’的祸首,也是当今东方民族痛风的发病率高于西方民族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痛风是因高尿酸所致,而血尿酸增高又源于高嘌呤饮食,肉类蛋白多含有高嘌呤。所以肉类食物为主者容易血尿酸增高,谷类食物为主者血尿酸比较低。
一直以来,我们以谷类食物为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富裕,我们的食物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大。过去吃大米为主,如今鸡鸭鱼肉等肉食占食物比重越来越大。
而祖先遗传给我们的是谷类食物为主的代谢“习惯”,突然变成以肉类食物为主,导致人的代谢系统不能适应。
于是,大量肉类食物中的嘌呤,就会转化为尿酸,大大超出了生理代谢和排泄能力,导致高尿酸血症,所以痛风的发病率迅速升高。
当然,由于经济水平影响,高尿酸血症更加普遍存在于城市白领以上社会阶层的成年男性。由于雌性激素有促进尿酸排泄作用,女性痛风主要见于绝经期以后。
为何“忌口”后痛风仍反复发作?
既然痛风是吃出来的病,通过控制饮食是否就可以达到预防痛风的目的呢?不一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痛风的形成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管住嘴,只能控制某一阶段的痛风发作。
痛风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
高尿酸血症而无尿酸盐沉积;
有尿酸盐沉积但无痛风症状;
间歇性痛风;
慢性痛风。
人们只有在痛风第一阶段,即“高尿酸血症而无尿酸盐沉积”阶段,才可以通过控制饮食,使血尿酸控制在正常值上限umol/L以下,才可能起到预防痛风发作的作用。
而在后面三个阶段,因为已经有大量尿酸盐沉积在关节腔内,此时试图通过控制饮食来降低血尿酸很困难。
因为沉积在体内的尿酸盐就像一个“尿酸池”,可以不断地向血液中释放尿酸。此时就需要借助降尿酸药物,才能有效控制血尿酸。这就是痛风病人问“我已经很严格忌口了,为什么痛风还是反复发作?”的原因所在。
严格控制饮食治痛风?性价比并不高!
为了减少痛风,人们懂得要少吃肉而多吃谷类食物。可是在病人已经很忌口的前提下,痛风仍反复发作。这样严格忌口的价值究竟有多大?小编并不主张通过严格控制饮食来治疗痛风。首先,痛风病人体内的“尿酸池”已经形成,即使严格控制饮食,血尿酸也很难降下来。再说人们的食物结构,由前辈的谷类为主变为现在的以肉类为主。这个所谓的“忌口”,实际上所进食的肉类蛋白仍然远远高于过去的水平。
痛风患者忌口只需要适当控制高嘌呤肉类食物的量:比如动物内脏、沙丁鱼、贝壳类食物、膏蟹、老火汤等。另外就是戒酒,不仅是烈性酒和啤酒,红酒对痛风病人也是有害的。民间流传说“痛风可以喝红酒”指的是保健性质的喝少许红酒。
治痛风血尿酸控制在多少才行?
治疗痛风,除了急性期用药迅速控制炎症缓解疼痛外,更重要的是减低血尿酸,防止痛风反复发作。因此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长期使用小剂量药物控制血尿酸水平。
在此提醒患者,不能满足于血尿酸降到正常值,因为血尿酸在血液中的饱和值是umol/L,而男性血尿酸的正常值上限是umol/L,已经高于饱和值。
所以控制痛风,要求血尿酸降到并长期保持在目标值以下,才可以防止痛风的反复发作和使痛风石缩小。
目标值是:早期痛风,指发作过1-2次者,需要将血尿酸水平维持在umol/L以下;已经反复发作多次,或已经有痛风石的慢性痛风,要求血尿酸降到umol/L以下。
医院风湿免疫科是医院面向风湿病及免疫病患者开放的专治学科。主要治疗范围包括: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纤维肌痛症等结缔组织病。我科长期主任医师坐诊,并邀请北京风湿专家我院定期坐诊:
专家简介:
刘湘源教授,博士生导师,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北京大学医学部风湿免疫学系副主任,中华风湿病学会中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定期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及免疫吸附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北京医师协会常委,北京风湿病学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评审组成员,国家考试中心命题委员会及国家新药评审组委员。
擅长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硬皮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成人斯蒂尔病、血管炎、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白塞病等,尤其在免疫性胎停的防治方面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专家。
张慧君主任:
女,主任医师,京东誉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
年毕业于长治医学院医疗系,从事内科临床-风湿免疫专科临床与科研教学30余年。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种风湿免疫疾病的诊疗,熟练掌握各种风湿免疫疾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治技术。
先后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包括《中华医学杂志》和《中华误诊误治杂志》等。近年来主持开展的免疫生物靶向灌注疗法和透皮给药技术,有助于关节炎的康复。
专家特长: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多肌炎、皮肌炎、痛风、骨关节炎等风湿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