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应激性心肌病25年经验谈

年日本HikaruSato首次报道了应激性心肌病(TCM),并逐渐被人们所熟知。近日,《CurrentCardiologyReviews》发表了一篇名为《TakotsuboCardiomyopathy:WhatWeHaveLearnedinTheLast25Years?》的综述,总结了25年来TCM的研究经验。

TCM是由各种应激诱发的左室心尖呈球形扩张伴室壁运动障碍疾病,一般累及左室,偶有累及右室的案例。

一、流行病学—多发于绝经后女性国际应激性心肌病注册研究(InternationalTakotsuboRegistry)人员近期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例TCM患者中,89.8%患者为女性(平均年龄为66.8岁);Hertting等对近例左室顶端膨胀患者进行检查,TCM发病率为0.2%,其中,90%以上患者为女性,年龄中值为67岁。二、发病机制—情绪激动是诱因

TCM患者可出现可逆性心肌顿抑,目前其机制并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剧烈的情感波动、躯体压力,如车祸、死亡或亲友的离去、持械抢劫、公共场合演讲等,均可引发TCM。

此外,Hertting等对32例患者研究发现,几乎每位患者均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支气管哮喘,因此,COPD和支气管哮喘可能会促使TCM发病率升高。

TCM可能的病因如表1所示。

表1.TCM可能的病因。

(点击查看大图)

1肾上腺素功能亢进

Wittstein等研究发现,TCM患者血浆中儿茶酚胺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急性冠脉堵塞引发的心肌梗死患者。这一发现支持了儿茶酚胺引发TCM的猜想。Nef等对TCM患者行心肌活检检测,发现患者细胞内糖原显著增多,细胞无膨胀和凋亡迹象;当心肌功能恢复后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如图1所示。

(点击查看大图)

图1.PAS试剂染色(箭头所示)显示TCM患者胞内糖原累积量显著升高(A);心肌功能恢复后,胞内糖原量较少,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周围(B,箭头所示)。

部分学者认为,儿茶酚胺引发的基底段运动功能亢进会导致动态的左室流出道梗阻,这也是引起心尖扩张的原因,进而使心尖和前壁张力不断升高。

2心肌脂肪酸代谢紊乱Kurisu等使用心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发现,14例TCM患者均存在严重的心肌脂肪酸代谢障碍,早期阶段尤为严重。3雌激素水平降低动物模型显示,对切除卵巢的雌鼠给予雌激素后,压力引起的心室功能障碍和心动过速程度有所减轻。因此,雌激素水平降低可能是绝经女性多发TCM的重要原因。4冠状动脉斑块破裂

Ibanez等对5例TCM患者行血管内超声(IVUS)发现,所有患者LAD中段均存在非闭塞性动脉硬化斑块破裂。这些发现支持,急性冠脉综合征斑块自发溶解或许是某些TCM患者的病因。

5心肌炎假说心肌炎假说并未得到特定活检结果证实,因此并未将心肌炎作为TCM可能的病因列入表1中。三、临床表现

TCM典型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和呼吸困难,如表2所示。

表2.TCM临床症状。

(点击查看大图)

四、心电图表现

心电图表现与急性心肌梗死类似。TCM初始期,心电图(ECG)常表现为V2~V6导联ST段抬高,部分患者仅维持数小时。急性ST段抬高及回归正常三天后常伴随T波倒置现象,随后T波变平;2~3周后,T波再次倒置。T波首次倒置时,Q-T间期延长;随着T波逐渐恢复,Q-T间期逐渐缩短。

TCM患者心电图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早期行PCI的患者心电图类似。

(点击查看大图)

图2.TCM患者V1~V6导联心电图变化。

五、诊断需要哪些检查

TCM急性期血浆脑钠肽、D-二聚体水平升高,如果存在深静脉血栓或肺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应进一步诊断检查以排除。

Bybee等提出TCM诊断的4个标准:①短暂性心尖或心室中部无运动或运动减弱;②心电图ST段抬高或T波倒置;③冠脉造影无冠状动脉疾病或斑块破裂;④近期无头部外伤、颅内出血、嗜铬细胞瘤、心肌炎或肥厚型心肌病。

表3.TCM诊断标准。

(点击查看大图)

目前,冠脉造影和心室造影是TCM区别于STEMI和ACS的"金标准"。冠脉造影有助于排除急性冠脉梗塞及冠脉相关的狭窄病变。

(点击查看大图)

图3.TCM典型的冠脉造影和心室造影图。(a)左冠脉造影;(b)右冠脉造影;(c)收缩期左室心尖膨胀;(d)舒张期左室心尖膨胀。

六、治疗建议

关于TCM的治疗,目前无官方指南可参考,一般基于案例报告和相关研究对TCM患者进行管理,如表4所示,但有效性有待考证。

表4.TCM治疗建议。

(点击查看大图)

七、预后

患者可能出现心源性休克、心室颤动等并发症,一般认为TCM患者预后比STEMI患者好。目前,仅有小规模研究表明TCM死亡率明显低于急性心肌梗死。

总而言之,应激性心肌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明确,现有的学说、假设均缺乏大规模前瞻性临床数据支持。证据的缺乏使得患者的治疗无证可循,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和生活,因此,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对探究疾病发病机制、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SamirM.Said,ErolSaygili,ObaidaR.Rana,etal.TakotsuboCardiomyopathy:WhatWeHaveLearnedinTheLast25Years?CurrentCardiologyReviews.,12:-.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田新芳┆美编柴明霞┆制版王柳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在哪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cwkh.com/hlzs/7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