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逐步下降,各种呼吸道疾病开始增多。与往年发病情况不同的是,在过去同期并不常见的传染病——猩红热今年的发病人数明显增多,发病儿童以2-8岁为主,幼托儿童较多,从目前本院接诊发病情况分析,疫情目前还处在小范围流行阶段,未出现大的爆发流行疫情,但如果不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很有可能形成大范围的流行蔓延。所以特推出此文。
在中国"猩红热"病流行大约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近代则是该病流行最猖獗的时期,如今,猩红热已属于一种可治、较轻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猩红热是由一种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称它为“烂喉痧”,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任何年龄均可患病,但2~8岁的儿童最容易被感染。临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为特征。少数人在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并发症。猩红热的传染性非常强,通常在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期,传染性最强。
患猩红热的孩子如果与正常人接触,就会通过飞沫直接传染他人。然而,最重要的传染源是被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非猩红热患者,如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或其他呼吸道有链球菌感染但未发病的带菌者等。因此,可见到这样的现象,即有的儿童患了上感冒后,很快就患上了猩红热,或是家里爸爸、妈妈患了扁桃体炎、咽炎等疾病,使孩子感染上猩红热。
通常,猩红热起病很急,患病的孩子表现出怕冷、发烧,轻者发烧38℃~39℃,重者可达到39℃~40℃,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和呕吐、头痛,扁桃体出现红肿或有化脓性渗出物,嗓子非常疼痛,尤其是在吞咽时。大多病儿发病12小时后,皮肤上出现皮疹,偶尔也有少数孩子在2天后才出现。皮疹最早出现的部位是颈部及上胸部,一天就可遍布全身;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有些像“鸡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这种现象叫“掌印”。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故被称为“口周苍白圈”。此外,出疹后3~4天,病儿的舌苔剥脱,舌乳头红肿,很像鲜红的杨梅,故称它为“杨梅舌”,这些都是猩红热的特殊症状。
下面本平台就配图让大家更直观了解一下本病
1.“环口苍白圈”
2.前胸及后背可见密集针尖样猩红疹掌压后“大手如来印”
3.“草莓舌”
4.“帕氏线”
预防措施
猩红热的传染性极强,但目前尚还没有疫苗预防,因此应注意切断传染源。猩红热是经由空气飞沫传播的,一定要经常保持居室内空气新鲜,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多去空气清新的花园玩耍或散步。
发生流行时,可每天采用盐水漱口,对病儿应马上进行隔离治疗,一般治疗7天后方可解除隔离,以免传染给别的孩子。无论是幼儿还是大人,只要与猩红热患者有过密切接触,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赶快服药预防,尤其是曾经患过肾炎或风湿热的孩子。患病的孩子一定要卧床休息,多喝白开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猩红热并发症
猩红热常见的突出并发症是风湿性心肌炎、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炎等。风湿性心肌炎多发生在出疹后期,如果孩子出现发烧、皮疹,并伴心慌气短、胸口闷和心脏部位痛,要警惕是否患了心肌炎;风湿性关节炎常发生在大关节部位,呈对称性发作,表现为关节处红肿热痛,并先后在各大关节出现,出现以上情况要及时就医;急性肾炎一般出现在猩红热病后1~3周,孩子出现尿量减少、尿色变深或血尿、眼皮和下肢浮肿。因此,猩红热病康复后2~4周时,妈妈最好带孩子做尿常规检查。
猩红热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猩红热咽峡炎与其他咽峡炎鉴别在出皮疹前咽峡炎与一般急性咽喉炎无法区别。白喉患者的咽峡炎比猩红热患者轻,假膜较坚韧且不易抹掉,而猩红热患者咽部脓性分泌物容易被抹掉。但须注意,猩红热与白喉有合并存在的可能,应仔细进行细菌学检查。
2.猩红热皮疹与其他发疹性疾病的鉴别
(1)麻疹:有明显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皮疹在发热第4天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为暗红色斑丘疹,皮疹之间有正常皮肤,面部皮疹多于躯干部。有科氏斑,无草莓舌、杨梅舌。
(2)风疹:起病第1天即出皮疹。开始呈麻疹样,很快增多且可融合成片,类似猩红热,但无弥漫性皮肤潮红。皮疹于发病3天后消退,无脱屑。咽部无炎症。耳后淋巴结常肿大。
(3)药疹:有用药史。皮疹有时可呈多样化表现,既有猩红热样皮疹,同时也有荨麻疹样疹。皮疹分布不均匀,出疹顺序也不像猩红热那样由上而下,由躯干到四肢。无草莓舌和杨梅舌,除因患者咽峡炎而服药引起药疹者外,一般无咽峡炎症状。病原菌培养阴性,停药后皮疹减轻。
治疗白癜风多少钱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