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酶指的是存在于心肌细胞内的一类具有催化心肌细胞代谢以及调节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作用的酶类物质。心肌酶主要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等。
一旦心肌细胞发生破裂和坏死,这些酶类即被释放入血液进而导致其值升高,因而临床通常以心肌酶谱相关检测指标的变化来衡量心肌细胞的损害程度[1]。
心肌酶谱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判断梗死发生的时间、面积、梗死的扩展及有无心肌再灌注均具有一定的价值。但由于其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特别是在心电图表现为小的Q波的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心肌炎或中毒性心肌损伤及伴有肾功能衰竭、或伴有骨骼肌损伤等疾病时难以准确诊断。
近年来酶学检査虽逐渐被心肌蛋白测定所取代,但由于酶学检查简便,不需特殊仪器设备,心肌酶谱检测在临床中仍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CK在组织中分布广泛,心、脑、骨骼肌、肾和肠等均含有丰富的CK。CK分子是由肌型亚单位(M)及脑型亚单位(B)组成的二聚体,CK同工酶有CK-MM、CK-MB、CK-BB3种。
AST及其同工酶广泛存在于心、肝、肾、脑等组织内。电泳可将AST分离为胞浆AST(s-AST)和线粒体AST(m-AST)两种同工酶。AST在发病后6~12h显著升高,48h达到髙峰,约3~5天恢复正常[2]。
LDH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中,属于氢转移酶类,催化乳酸氧化成丙酮酸,组织中此酶活力约比血清高倍,只要人体组织中有少量组织坏死,所释放的酶就能使血液中乳酸脱氢酶活力升高。
α-羟丁酸脱氢酶(HBDH)与LDH、AST、CK及CK-MB一起组成心肌酶谱,对诊断心肌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心血管医生而言,最担心的心脏问题莫过于心肌坏死。那么如何判断心肌是否坏死呢?大家可能会说主要看心肌酶学变化或者心肌损伤标记物变化。但是,真的是所有人都了解这些酶学吗?长按并识别下方白癜风用什么药好北京中科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