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是维护百姓健康的重要保障,科技创新对于推动医疗行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医学上的每一项科技创新都是与百姓息息相关,人类健康的每一次进步都源于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
8年时间跨越50年历程手足口病已不再是噩梦
医院的儿科病房,刚刚14个月的大硕,两天前从重症医学监护病房转出住在这里。
大硕到底得了什么病呢?
大硕母亲李天琪:当时是验了很多,人家才说是手足口,EV71阳性。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5—7月为高发期。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年,我国共报告手足口病两百七十多万例,死亡例,数量超过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感冒,位于丙类传染病之首。
△手足口病的传染性很高,一旦疫情暴发,短时间内,成千上百的孩子会受到感染。
在医生的建议下,李天医院医院。这个14个月大的婴儿经过紧急救治,终于挽回了生命。
但噩梦并没有就此终结,儿科医生发现,大硕的脑干脑炎已经伤及神经系统,左半边身体相继出现了麻痹的症状。
△直到现在,大硕还无法自己站立,坐着也无法坐直。
孩子原本幸福快乐的生活,因为手足口病发生了改变。但是,大硕并不是个例,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例,死亡例,数量位于丙类传染病之首。
年春天,在安徽阜阳,一场大规模的手足口疫情让很多人措手不及。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李琦涵带着团队紧急赶往安徽。李琦涵说,在所有的手足口病的重症病人里边,95%以上的死亡病例是由EV71引起的。
李琦涵和团队对准了危害性最大的EV71病毒,开始研发疫苗。经过一系列的对比实验、病株提取、细胞选育,年EV71手足口疫苗最终进入到了临床实验的阶段。
在完成动物实验之后,EV71手足口疫苗还经历了三期临床试验,实验数据达到多例,整整历时三年多。
△一整面墙都是三期临床实验的一个病例报告的归档。
从年阜阳手足口疫情开始,整整8年,在经过对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等全方面的评价后,年的3月22日EV71疫苗终于成功上市。
八年的时间,我国研发的EV71手足口疫苗填补了国际空白,也获得了国际的认可。
从年开始,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正式启动。截止到年年底,专项一共研发成功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4种新药,其中就包括EV71手足口疫苗。
国家卫计委科教司司长秦怀金:24个这个概念,是我们国家建国以来,这类新药的,就是5倍。8年的时间,跨越了50年的这么一个历程。
手臂机器人震惊日本骨科学界伤筋动骨无需卧床一百天
医院手术室,一台骨科脊椎手术即将开始。躺在病床上的患者叫王俊国,12天前的一场意外,导致他的胸椎骨折。
意外受伤的医院,检查的结果让他大吃一惊。王俊国的胸椎的最后一节,紧挨着腰椎的地方,椎骨已经碎裂,属于爆裂性骨折。
王俊国的主管医生刘亚军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保守治疗会带来不小的并发症,继发创伤也有可能出现,甚至留下终生残疾。
在床上整整躺了七天之久,王俊国和家人做出最后决定,接受手术治疗。
△10:40分,实施全麻的王俊国躺在手术台上等待手术。
医院院长田伟说,之前需要剥肉扒骨大面积暴露,是因为医生无法真正看到骨头,椎弓根螺钉如何植入,手术只能凭借经验,失败的情况也偶有发生。
要用微创完成的骨科手术,该如何保证它的准确度呢?
△田伟在手术开始前对已经麻醉好了的王俊国进行三维立体扫描。
田伟要将六根椎弓根螺钉植入王俊国的胸椎11节、12节和腰椎第一节,在操作台的显示屏上,他精确的规划着接下来的手术。
△这个机械臂相当于机器人的手,负责操作。
在患者和机械臂身上各有一个接收器,同手术台上的光学跟踪相机通过红外线相连,光学跟踪相机相当于眼睛,可以对患者进行实时的三维定位,同时将数据传导到操作台主机内,在显示屏上实时呈现出来。
田伟:非常满意,你看非常准确这个位置,这儿正好有骨折线,你看这个钉子设计的,不能到骨折线那,非常精准。
术后72小时,王俊国的他脸上灿烂的笑容与三天前判若两人。
由于手术中是全麻,王俊国并没有见到这个手术机器人,他并不知道,这个对他帮助巨大的机器人,是田伟带领的团队自主研发并且由国内企业生产的。他更不知道,这个机器人已经走过了10多年的研发历史。
做一个能够提高手术精度的机器人,帮助医生提高手术精细度。田伟和团队从头做起,开始研发,可是有了好的想法,要如何成为现实呢?
医生的想法想要变成现实的产品,医学和工学两个学科的碰撞出现在其中的每一个细节。
△在医院、研究院所和企业共同的努力下,结合导航的第三代骨科手术机器人面世了。
年8月12日,田伟带领团队在第三代骨科机器人的帮助下,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寰枢椎经关节突螺钉内固定手术,征服了上颈椎畸形这一脊柱外科领域最为复杂的手术。
△年5月17日,田伟带着使用骨科机器人的手术录像在日本骨科学会进行大会演讲。
日本骨科学界被震惊了。
田伟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第三代骨科机器人绝不是终点,随着智能化外科手术时代的到来,会有更多更好的技术、器械来帮助医生,更好地服务患者。
国家卫计委科教司司长秦怀金:我们人类和疾病斗争的这个历史,其实就是一个一个的科技创新,科技不断进步创新的一个历史。最后还是要研发出一批,转化转移一批,然后要推广一批,提高对涉及老百姓健康的一部分新技术、新产品,包括药品、医疗器械,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科技创新给他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让他们感受到更多获得感。
半小时观察:引领医疗创新新潮流机器人不仅用于工业领域,在医疗系统也已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迄今为止,包括中国在内有40多个国家拥有各种手术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技术在微创的基础上,将手术的精度和可行性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突破了世界外科手术的“禁区”,实现了人类外科手术史上一项革命性的进步。
从3D打印人工髋关节的“量产”,再到“触觉”智能机械手亮相,人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我国自主研发的产品和创新,用科技的力量完善现代医学,为人类解除病痛。
你会喜欢?人类真能长生不老了?!关键得看它!
?旅游千万不要学他们!国家要限制这些人出境了!
来源: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张秦思陈艳波沈焱李培)
本文编辑:李天路
为创新医疗点赞!↓↓↓欢迎分享~
有什么药可以治白癜风小孩白癜风初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