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告感染与脑脊液细胞学神经

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最新诊断进展

陆正齐教授医院

自身免疫性脑炎是一种脑部自身抗原(包括细胞表面或细胞内的)暴露受到抗体或补体攻击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diseases,AID),又叫自身免疫性脑病(autoimmuneencephalopathy,AE)。根据抗原分类:分两类:(1)针对细胞表面受体或离子通道的有:NMDAR,GABARB,GABARA,VGKC,LGI1,CASPR2,glycine等;(2)针对细胞内自身抗原或酶类的:副肿瘤综合症:Hu,Yo,Ri,CV2,Ma2/Ta;酶类:GAD。

临床上早期识别非常困难,年Lancet上发表了最新的AE诊断方法,即根据临床亚急性病程(3月内)出现近期记忆障碍,精神症状,癫痫或意识改变,脑电图特点:弥漫性慢波、尖慢波或棘慢波、后期弥漫性慢波加上尖慢波或棘慢波。MRI特点:早期病灶,分布在双侧海马、海马旁回、钩及距状回皮质下结构包括杏仁体、隔核、下丘脑、背侧丘脑的前核就可以早期诊断AE,以后再根据抗体再精确诊断,如果抗体阴性,就诊断自身抗体阴性的AE。

鉴别诊断方面主要是要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V),ADEM,SUSAC综合症,GQ1b综合症,Hashimoto脑病等鉴别。

基于组学特征谱的脑(膜)炎病因分型诊断

赵钢教授医院

脑(膜)炎是一种严重且高发的神经系统疾病,仅一岁以下的婴幼儿脑炎发病率就高达13.5/10万,死亡率30-60%。迄今为止,已发现数百种病原微生物、近百种自身抗体以及数十种肿瘤可导致脑(膜)炎,据其可分为感染性脑(膜)炎,自身免疫脑炎及癌性脑膜炎三大类。然而,目前检测手段有限,临床诊断阳性率极低。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发展,组学技术已开始用于原因未明的脑(膜)炎的诊断。

我们采用新一代组学技术明确脑(膜)炎的发病原因,包括宏基因组测序技术鉴定感染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未知病原体;免疫沉淀测序技术PLATO和蛋白质芯片鉴定免疫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未知自身抗体;以及用脑脊液液体活检技术明确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肿瘤细胞及其分子分型。

我们已经建立了国内最大的单体脑脊液标本库,现存标本超过3万份;建立了全国脑脊液联库,实现了脑脊液标本的共享;建立了全国神经感染及相关疾病协作网络登记系统;拥有多台二代测序仪及计算机集群;建立了感染性脑(膜)炎脑脊液标本的核酸提取及建库技术;构建了病原体超快速分析平台;已完成份感染性脑(膜)炎的检测,约54.5%的疑似感染标本能确认存在病原体感染。

应用脑脊液二代测序技术筛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体

关医院

二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sequencing,NGS)是相对于第一代DNA测序技术而言的新型测序手段,其特点是高通量、无偏倚,可以同时测定几百万条DNA的序列,实现快速的全基因组测序。由于临床实验室检测方法的局限,目前超过一半的CNS感染病例最终都无法明确诊断。而应用NGS对脑脊液的全部核酸系列进行检测,理论上可以实现“全病原体”检测。

我们应用NGS技术对71例疑似CNS感染患者的脑脊液进行检测,提取脑脊液中的核酸和建立DNA扩增文库。基因文库测序。识别并排除人源性序列后,进一步使用SNAP比对核酸来识别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的基因序列。通过PCR测序验证。

结果显示,二代测序测得的脑脊液病原体基因信息包括:唯一Read数、比例、覆盖度和深度等参数,可作为结果判定的主要依据。脑脊液NGS可用于CNS特殊感染病原体的筛查诊断。

重症病毒性脑炎拟诊与确诊进展

滕军放教授医院

重症病毒性脑炎由多种病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如不及时诊治会留下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威胁生命。早期明确病原学诊断是治疗的关键,对控制疾病进展和减少后遗症尤为重要,对急性重症并发症的早期防范,决定着患者的预后。

病毒性脑炎诊断金标准仍为脑组织活检或尸体解剖。典型的临床表现:发热、剧烈头痛、意识水平下降、脑部炎症的标志性反应(脑脊液出现炎性细胞、影像学改变)。发病机理:病毒对细胞的直接损害及感染后免疫反应。

病毒性脑炎的确诊以基于脑组织或脑脊液的病毒学检查为基础,包括培养、PCR、特异性的脑脊液免疫应答。MRI比CT更为敏感,表现为相应脑部位高信号,在疾病早期MRI可能表现正常,而DWI可能有助于发现病变早期改变。治疗三原则:是否应给与抗病毒或免疫抑制治疗以控制病情,控制早期并发症,预防迟发性并发症。

重症自免性脑炎初始治疗与长程免疫治疗进展

张艳教授首都医科医院

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encephalitis,AE)是以神经元某些成分为靶抗原引起的异常免疫反应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尽早积极免疫治疗病情具有可逆性。该病重症患者比例较高,通常在重症监护室治疗周期长、难度大,对重症患者的救治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难题,而患者的转归除了生命支持,主要取决于免疫治疗的效果。

免疫治疗分为一线免疫治疗和二线免疫治疗。一线免疫治疗包括: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静脉点滴甲基强的松龙-mg/d×5d)、静脉点滴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immunoglobulin,IVIG)(0.4g/kg/d×5d)及血浆置换(plasmaexchange,PE),或上述几种方法联合。

二线治疗为免疫抑制剂,包括:利妥昔单抗(静脉点滴mg/m2,每周1次,连用4周)、环磷酰胺(静脉点滴-mg/m2,每周1次,连用4周)、硫唑嘌呤(-mg/d)、吗替麦考酚酯(mg/d)。对于未发现肿瘤并进行肿瘤切除治疗的患者,有研究建议后续予硫唑嘌呤、吗替麦考酚酯、甲氨喋呤(15~30mg/d)或阿仑单抗(静脉点滴30mg/d)治疗。

复发性AE的处理也是临床面临的难题之一。而复发的主要原因包括首次发作时未尽早治疗或者未予二线免疫治疗。有研究建议初次治疗者维持口服糖皮质激素3-6个月是必要的,复发后激素治疗则需要维持6个月以上,使用免疫抑制剂至少1年,即予长程免疫治疗(一般指口服硫唑嘌呤或者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持续至少1年)。根据国外的相关建议,除了首次轻症且发现并切除畸胎瘤的患者,其他情况均有必要进行长程免疫治疗。这意味着多数病例适用长程免疫治疗。

EEG痫性放电管控目标

刘刚教授医院

患者女性,63岁。主因“右乳浸润性导管癌2个月”入院。患者行右乳浸润性导管癌切除术后意识不能恢复。脑电图监测结果:可见棘/尖波节律(前头部为著,12~24Hz,40~90uv)频繁发放,平均3-4分钟发作一次,持续时间约为10-30秒,发作间期模式为广泛性双侧θ波,混有部分同步α/β波,双侧波形对称。监测时未见临床癫痫发作,考虑诊断为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给予静脉注射丙戊酸钠(负荷量30mg/kg,维持量1mg/kg/h),静脉用药逐步向口服左乙拉西坦过渡)。脑电图变为散在尖波放电,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发作终止。1周后患者意识恢复,能与外界正常交流。

自噬蛋白NRBF2调控阿兹海默症相关APP蛋白的加工和转运过程

路嘉宏教授澳门大学

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通路降解自身产物保持物质能量循环的重要机制。自噬参与异常聚集和错误折叠蛋白,受损衰老细胞器以及外源入侵病原体的降解清除过程,因此对于维持细胞稳态意义重大。自噬功能紊乱在包括阿兹海默症在内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III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C3)在细胞内磷酸化PI形成PI3P,参与调控自噬过程。

我们观察到PI3KC3调节蛋白NRBF2基因敲除小鼠的记忆功能显著下降,并伴随着海马区域的异常蛋白聚集,提示NRBF2功能参与神经系统稳态和记忆的调节过程。

为了进一步了解NRBF2在阿兹海默症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在AD细胞模型中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了NRBF2基因,观察到amyloidbetapeptide(Aβ)和amyloidprecursorproteinC-terminalfragments(APP-CTFs)的堆积,同时过表达NRBF2则看到二者的降低。

更有意思的是,我们发现NRBF2的缺失影响了APP在自噬小体和内体的分布和运输。综上所述,我们的结果提示NRBF2的功能参与了神经细胞稳态以及AD病理过程的调控,可能成为新的AD治疗靶标。

遗传性共济失调的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

江泓医院

遗传性共济失调(hereditaryataxia,HA)是一大类由遗传因素所致的以共济失调、辨距不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临床症状复杂、临床及遗传异质性高为特点,研究表明三核苷酸动态突变、线粒体功能障碍、DNA修复功能障碍与缺陷、酶缺乏及生化缺陷可能与遗传性共济失调的发病相关。

我们从遗传学及表观遗传学角度研究遗传性共济失调的发病机制。结果显示,TGM6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5型(SCA35)的致病基因,CHIP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小脑性共济失调,遗传性共济失调的遗传异质性高,存在多个致病基因;PolyQ相关基因等位基因CAG重复序列拷贝数及APOE、C9orf72、ATXN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影响SCA3/MJD患者AAO,为SCA3/MJD患者AAO的修饰因子;miRNA表达及DNA甲基化可能参与SCA3/MJD的发病过程。

某些神经遗传病的特异性治疗进展

张成教授医院

大多数神经遗传病不易诊断,即使确诊了也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如异染性脑白质病(MLD)、神经纤维瘤病(NF)、亨廷顿病(HD)、层粘蛋白缺乏症(mersion)、杆状体肌病等,可以知道其病因(确切的基因突变位点),明确的病理改变,但无特异性的治疗措施,只能对症、康复和支持治疗。

随着人们对神经遗传病的认识逐渐深入,尤其是发病机制的阐明,不少神经遗传病有了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如大家熟知的肝豆状核变性的青霉胺和硫酸锌治疗,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小剂量美多巴治疗,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症的维生素B2治疗等。最近,有一些新的特异性治疗治疗方法问世,如结节性硬化症的雷帕霉素治疗、糖原贮积症2型的myozyme替代治疗等,大大减轻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从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或运动功能障碍,经治疗后可以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医院例DMD患儿管理浅谈罕见病队列研究

李西华教授医院

我国是罹患(DMD/BMD)肌营养不良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为此本研究按日本Remudy的登记表(







































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cwkh.com/hlzs/2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