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性肾炎

红斑狼疮性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常见疾病。美国统计资料显示,本病的发病率为50/10万,在我国约占人口的千分之0.7。本病女性发病率较男性为高,且以年轻女性为主。SLE凡有肾伤害者,即为红斑狼疮性肾炎(LN)。狼疮性肾炎的发病率各家报导结果不一,我们认为,在确诊的SLE中,约70%有明显的肾伤害。如果SLE患者做肾活检,用光镜检查,其肾伤害达90%,如果加上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差不多全部患者都有肾小球伤害。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侵犯全身结缔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常累及多系统多脏器。其临床特点主要有:

①不明缘由的长时间发热;②多发性关节痛;③皮肤伤害;④多系统、多器官伤害;⑤有自发的减缓或加重偏向;⑥激素和细胞毒性药物医治常有效;⑦血γ球蛋白增高;⑧血沉加快;⑨ANA可作为挑选实验。

有些患者以肾外表现为主,而唯一轻度肾伤害,这类病人产生肾衰者较少;另外一些病人则以肾伤害为主要外在表现,如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外表现不明显,易误诊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的内脏伤害,肾脏病变的严重程度直接影响SLE的预后。

中医并没有狼疮性肾炎之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当归于水肿、腰痛、日晒疮、阴阳毒、温毒发斑、虚劳、眩晕心悸等证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是由于先天天赋不足,肾精亏虚或七情内伤,阴阳失调;或肾精素亏,复感邪毒,或服食毒热之品,致气血阻滞,运行不顺畅,邪毒久稽经络血脉而至。

1红斑狼疮性肾炎有哪些表现?90%以上SLE见于女性,主要为青、中年女性。一般认为30岁以下者肾脏受累率高。临床肾脏受累者可见于2/3狼疮患者。大部分肾伤害发生于皮疹、关节炎等全身受累以后,但约1/4病人以肾脏症状为首发表现。临床上肾受累表现可与肾外器官受累不平行一致,有些患者肾外表现明显,而肾受累轻;有些患者有明显的肾病综合征或肾功能伤害,却无明显的系统受累。

(1)肾脏受累表现

约有70%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肾伤害临床表现,以程度不等的蛋白尿、镜下血尿为多见,常伴随管型尿及肾功能伤害。大多数病人肾伤害程度轻。另外一些病人临床虽有症状,却不至于发展至肾功能不全。只有少数肾伤害病人,会出现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常与肾功能衰竭程度一致,成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①无症状蛋白尿和(或)血尿型:此型较常见。主要表现为轻-中度蛋白尿以(2.5g或(及)血尿。

②急性肾炎综合征型:较少见,临床表现酷似链球菌感染后的急性肾炎。

③急进性肾炎综合征型:较少见,在临床上酷似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其特点为在3个月内,血肌酐值上升≥1倍。在几周到几个月内产生尿毒症。

④肾病综合征型:本型常见,约占2/3,但不一定有高脂血症。如不用时医治,多数可在2~3年内发展至尿毒症。本型常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相混淆,值得注意。

⑤慢性肾炎综合征型:表现为延续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和不同程度的水肿、高血压、贫血及肾功能不全。病程漫长,迁延不愈,进而产生尿毒症。

⑥少数病人可表现为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炎样的临床表现,即病人有尿比重和(或)渗透压下降,夜尿,高或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的临床表现。狼疮性肾炎的终末期,可产生尿毒症。

(2)其他器官受累及全身表现

狼疮性肾炎的全身表现以不明缘由的发热、关节炎及皮肤粘膜伤害最为常见。伴随受累的系统有肝脏、心脏、中枢神经系统及造血器官,1/3以上病人有多发性浆膜炎(胸膜及心包膜)等。

①一般症状:多数病人表现全身乏力,体重下落,90%病人有发热,部份可超过39℃。

②皮肤、粘膜伤害:多数病人于皮肤暴露处有皮肤伤害,约半数病人出现面蝶形红斑,或脱发。部份病人可见荨麻疹、盘状红斑、手掌、指、指甲周红斑、紫癜等。

③关节和肌肉:90%的病人有关节痛,常见于四肢小关节。约30%病人有肌痛。长时间大量不规则使用激素可致使一些病人产生无菌性股骨头坏死。

④心血管:部份病人可产生心包炎,一般为短暂而轻度,少数病人可产生心肌炎的表现。约1/4病人可出现雷诺现象。

⑤肺和胸膜:部份病人可有胸膜炎或狼疮性肺炎。但临床上常见SLE并发感染而引发肺炎,而并不是狼疮性肺炎,应予注意。

⑥血液系统:

A.红细胞:50%~75%病人呈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

B.白细胞:60%的病人白细胞数4.5×/L,特别是淋巴下落更加明显;

C.血小板:一般为轻度下降,少数可严重减少。约50%病人有淋巴结肿大。

⑦胃肠道:可有腹痛,可能与血管炎引发的腹腔脏器病变有关。肝、脾肿大分别见于30%、20%的病人。少数病人可有腹水。

⑧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轻重不一。常表现精神异常,如抑郁、精神错乱等,注意与激素引发的精神异常相鉴别。最引人注意的是癫痫(15%~50%)、偶见偏头痛、外周神经炎等。

2常见缘由有哪些?肾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主要功能是分泌尿液,及时排泄机体代谢废物,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的恒定,为细胞生命和全部机体生命活动,提供最适合的条件。前面已提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能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疾病,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受损害,这类侵害大多数以血管炎的情势出现。肾脏是血管最丰富的内脏器官,是红斑狼疮最易受累的脏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人都不同程度地有狼疮性肾炎,出现蛋白尿,但需要注意蛋白尿并不能确切地反映出肾脏功能的情况,还应通过其他检查诊断手段综合分析,诊断肾脏受损的情况。

3易发群体①红斑性狼疮性肾炎带有一定的遗传偏向,医院进行检查。

②雌激素太高者,包括服用含有雌激素进行避孕的人,都是易患的人群。

③吸烟者。正在吸烟者产生红斑狼疮的危险性是非吸烟者的7倍,有吸烟史者产生红斑狼疮的危险性是非吸烟者的4倍。

④在15岁~40岁的生育期的妇女易患狼疮性肾炎,据统计,在我国大约是10万人中有30~50人病发,男和女的比率是1∶9。

⑤某些药物也有可能引发药物性红斑狼疮的产生,最常见的是以抗高血压药肼屈嗪(肼苯达嗪)为代表的一组药物易引发药物性红斑狼疮。

4医治措施对急性活动期和亚急性活动期的狼疮性肾炎,常以激素标准疗程医治,并依照激素医治阶段的不同,辩证医治,以强化激素的重要疗效,减轻激素的毒副作用。如果激素的医治不治本,建议选择CKD细胞免疫激活疗法。

5护理方法①不论急性、慢性狼疮肾炎的活动期,还是处于狼疮肾功能不全或是衰竭期,都应卧床休息。当疾病活动遭到良好的控制和减缓后,患者在恢复期阶段可适当活动。

②给予低盐、低脂饮食,限制蛋白入量同时补充体内蛋白应给予瘦肉、牛奶等优良蛋白,患者忌食豆类及其它植物性蛋白。使用激素血糖升高的患者,给予低糖饮食。

③严重水肿及少尿者,注意营养补给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按医嘱要求准确输入液体或口服中药。

④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周密视察尿量,水肿严重者每周称两次体重,腹水者每三天量一次腹围。

⑤伴高血压者,定时监测血压。

⑥预防感染做好口腔、皮肤护理,一切处置严格无菌操作。

⑦肾功能衰竭者,按肾衰护理常规进行相干的处理。

6预防方法①重视因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近亲发病率高达5%112%,同卵孪生发病率高达69%,狼疮患者亲属中其它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皮肌炎、硬皮病、干燥症及牛皮癣等发病率也高,黑人和亚洲后裔发病率高于白种人,这些均提示狼疮受遗传因素影响。而女性多发,患者睾丸酮水平偏低,则说明内分泌因素,尤其是雌激素在狼疮患者体内的水平与狼疮性肾炎的病发有关。因此,对有自身免疫病病发基础的红斑狼疮患者,包括亲属中有自身免疫病者,都应当高度警惕,一旦得病就应想到自身免疫病,一旦患上自身免疫病,则应积极医治,避免产生狼疮性肾炎以致造成肾伤害。

②积极医治

实验研究发现,病毒感染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产生有关。因此,我们应积极医治各种病毒感染。尤其是对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这样的小病,决不能掉以轻心。由于风为百病之长,许多大病都是以伤风感冒为始发病因此危害人群的。

③药物毒性

与红斑狼疮有关的药物有肼苯哒嗪、普鲁卡因酰胺、异烟肼、甲基多巴、氯普吗嗪及奎尼丁等,尤以前两者为常见。可能与药物中肼、胺、巯基团有关。因此对有狼疮遗传学基础的红斑狼疮患者,应注意到这些药物可能对红斑狼疮患者产生的毒性。

④避免日光

紫外线照耀加重红斑狼疮性肾炎病情较为常见。由于紫外线可使DNA转化为胸腺嘧啶二聚体,而使抗原性增强,促使系统性红斑狼疮产生。因此,狼疮性肾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在强烈的日光下长时间曝晒,以减少紫外线过度照耀造成的肾伤害。

7狼疮肾炎的生育问题女性狼疮性肾炎患者,一般不影响生育能力,但对胎儿影响较大,流产、早产、死胎与宫内生长缓慢均显著增加和产妇产生先兆子痫的风险高。有人统计,狼疮性肾炎患者子痫发生率约30%;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流产率高达23.7%,早产率达15.8%。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者,死胎率可高达50%。死胎率取决于狼疮病情的活动程度、肾功能的情况及是不是合并大量蛋白尿、高血压。

但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没有活动,肾功能及血压均正常,则妊娠对母亲和胎儿均无影响,妊娠其实不增加狼疮性肾炎的重新活动率,对预后影响不大。一般来说,病情稳定一年以上,且心肾功能正常者,可以允许怀孕。但病人应在妊娠3个月之前停用途激素之外的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氨甲喋呤、硫唑嘌呤等),并在全部妊娠进程中,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和实验室指标。病情的恶化大都产生在妊娠中后期,特别是产后,妊娠期患者以激素和中药最为安全,故应停用其他药物,按病情需要给予充足激素或纯中药医治,并在围产期内请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指点,患者千万不要自行其事,以避免引发严重。









































北京哪看女性白癜风好
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cwkh.com/hlzs/1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