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事佳康芝寶主要成份
一:紐西蘭牛肝精
牛肝臟是體內重要的儲存營養和解毒器官,
營養豐富,具有營養和保健功能,是最佳的血液分享之一。
牛肝的營養價值:牛肝富含鐵.牛肝中維生素a的含量遠遠超過牛奶。雞蛋、肉、魚等食物,具有維持正常生長和繁殖作用;保護眼睛和保持正常視力,防止眼睛乾燥、疲勞;維持健康的皮膚,對皮膚健美有重要意義;
定期食用動物肝臟還有維生素B2,這對補充體內輔酶完成體內的一些有毒成分,對毒殺細胞有重要作用;
肝臟還有抗氧化作用,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反應和免疫力。
牛肝對於一般人來說都可以吃,每隻約50克。
適用於血虛退綠、消費利水、視力下降、夜盲的人類消費;高膽固醇血癥、高血壓和冠心病患者應多食。主治血液,肝臟,視力等等~
二:芝麻素:
日本研究發現,從芝麻中萃取的芝麻素,有助保護肝臟功能,達到抗氧化、抗衰老目的。實驗利用人體在運動過程中,會產生大量自由基的反應,讓實驗者在運動前服用芝麻素,結果發現,運動過程中,體內的被氧化脂質數量與運動前無異,甚至可能降低,顯示芝麻素可有效去除人體中的自由基。
芝麻素不只能降低自由基,還能保護肝臟!日本抗氧化研究權威柴田浩志博士指出,動物實驗中,在空氣中噴灑酒精模擬老鼠喝醉的狀況,結果老鼠的GOT指數高達、GPT指數達40;若在飼料中摻入芝麻素讓老鼠食用,GOT可降低為、GPT降為20,甚至比一般老鼠的GOT指數、GPT指數25還低。而人體實驗結果則是能有效去除自由基。
台灣抗老保健學會理事長、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講座教授表示,肝臟是負責製造身體能量及處理老廢物質的重要器官,當肝臟進行排毒工作時,會消耗大量的氧氣,並產生大量的自由基;若肝臟去除自由基的抗氧化力不足,不只影響肝功能,甚至會提早老化。
三:牛磺酸:
牛磺酸(Taurine)或稱2-氨基乙磺酸,是帶有氨基的磺酸,是一種廣泛分布於動物組織中的有機酸。它是膽汁的主要成分,並且可以在大腸中發現,最多佔總人體重量的0.1%。牛磺酸天然存在於食物中,尤其是海鮮和肉類。雜食動物飲食平均每日攝入量,被確定為58毫克(9~毫克)左右。是身體所需營養成分之一,被指為對嬰兒腦部及眼部發展有良好影響,而被放入奶粉的成份裡面。
肝臟保健,可加速膽紅素排泄,縮短急性肝炎引起的黃疸期、有效預防及治療慢性酒精中毒所產生的酒精戒斷症候群(例如:幻覺、神經錯亂)等;亦可降低體內重金屬對肝臟的毒性傷害。
四:朝鲜蓟
原產於地中海區域,後由羅馬帝國移植於歐洲,由於其特殊的口感及神奇的功效,獲得了TheKingofvegetable「蔬菜之皇」的封號。朝鮮薊是一種古老的藥用植物,在古時候主要是幫助消化,在歐美是普遍的食用植物。花苞可供食用。臨床研究發現朝鮮薊葉子的萃取物具有改善消化不良及降低血脂肪的作用。
有助於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和尿酸,並具有保護肝臟和解酒的功效。對於高膽固醇,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慢性肝炎和黃疸患者,吃朝鮮薊是有益的。
另外,朝鮮薊還含有對人類有益的成分,如油菜素內酯,類黃酮和阿斯巴甜。
朝鮮薊芽可以製作開胃酒。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和其他國家有朝鮮薊和朝鮮薊開胃酒。
營養成分:朝鮮薊的營養價值比較豐富。
每克洋薊的可食用部分含有2.8克蛋白質,0.2克脂肪,9.9克碳水化合物,國際維生素A,維生素B10.06毫克,維生素B20.08毫克和維生素。C11mg,鈣51mg,磷69mg,鐵1.1mg,鉀mg等。
朝鮮薊具有治療慢性肝炎,減少膽汁醇和治療消化不良,改善胃腸功能,增加膽汁分泌和便祕,腹瀉,噁心,嘔吐等作用,並且刺激膽汁分泌的功能,並且具有預防動脈硬化和保護血液。
五:薑黃素
薑黃被人類使用已有多年歷史,印度咖哩中黃色的來源就是它,在古印度及中國醫學都曾使用薑黃來治療發炎性疾病、保護肝臟、皮膚疾病及創傷,現代醫學研究後也證實它主要具有抗氧化及抗發炎的兩大功能,根據美國知名期刊(J.Am.Chem.Soc.)。
研究指出,天然薑黃素(Curcumin)的抗氧化能力是生物類黃酮的2.33倍,維生素E的1.6倍及維生素C的2.75倍,能幫助人體對抗許多疾病,是具有多種功效的草本植物。
薑黃(素)被推薦的實證功效(好處)有哪些?
.薑黃的獨特活性成分有豐富的醫療價值
薑黃萃取物(curcuminoids)中的薑黃素(curcumin)是這裡的討論重點,是最具醫療價值的部分,大約佔重量的3%-5%,雖然不多,卻具有非常強的抗發炎及抗氧化能力,目前的醫學研究就是使用此成分為主而薑黃素單獨使用時人體較不易吸收(動物實驗中發現口服吸收率僅有1%),因此拜現代科技之賜有許多增強吸收的配方,例如Meriva就是結合卵磷脂(Lecithin),其它像是添加胡椒素(BioPerine)、磷脂質(phospholipids)或者是添加植物原生的精油成分,都號稱能增加數倍的生物利用率。
薑黃素有益於憂鬱症
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憂鬱症與癌症、愛滋病並列為本世紀3大疾病,終身盛行率約在16%左右,且具有45%的高復發率。由於憂鬱症患者的自殺率是一般人的8倍,且自殺已成為十大死因之一,因此更值得大家關注憂鬱症並非只是暫時性的情緒,通常情況會嚴重到影響生活作息,開始出現無盡哀傷、失眠、疲勞、失去自我價值、性欲減退,甚至感到生命毫無價值等。
一則雙盲對照研究(為期6周,對象為位患有憂鬱症男性)發現,相較於單獨使用。
抗憂鬱藥物,薑黃素合併藥物不僅更進一步降低憂鬱指數(以漢氏憂鬱量表衡量衡量),
還能減少發炎及壓力反應,並提升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
近期一則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6則臨床試驗)也指出,薑黃素(經強化吸收率的BCM-95或胡椒素配方)有助於降低憂鬱症狀,特別是對於使用期間較長較且劑量較高的中老年患者。
3.薑黃素具有天然的抗發炎成分
發炎機制對人體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代表免疫細胞白血球正在執行任務,它能幫助人體對抗外來的病菌及幫助修復傷口,少了發炎這個動作,人體便無法生存,而短期的發炎是有幫助的,但如果外來病菌無法移除或痊癒能力受到干擾,就會演變為慢性發炎。
現代醫學已證實慢性發炎是許多慢性疾病的主要成因,包括心臟病、癌症、代謝症候群、阿滋海默症及多種的退化疾病,因此對抗發炎是現代醫學用來治療疾病的常用方法,而薑黃素的強烈抗發炎能力已能比擬許多藥物,可同時抑制身體形成第二系列前列腺素及白三烯素,還能抑制細胞轉錄因子NF-κB的活性,對大部分的發炎及過敏都有效,但重點是幾乎沒有西藥帶來的副作用。
4.薑黃素有益於關節炎
關節炎主要表徵為一處或多處的關節慢性發炎,並導致疼痛或不良於行。關節炎共有百種不同形式,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退化性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其次是風濕性或自體免疫關節炎。
由於人均壽命提升,老年人口增加,因此退化性關節炎正快速成長(十年來共提升26.6%),且60歲以上的男女發生率約是9.6%及18%,算是高齡化社會無法避免的疾病(主因有抑制發炎能力降低、肌少症、骨轉換率增加等)。
一則系統回顧(SystematicReview)及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做出結論(包含8則隨機對照試驗),認為薑黃萃取物有助降低關節炎症狀(特別是疼痛及發炎相關症狀),且改善效果可與抗發炎藥物相比擬(如ibuprofen或diclofenac)。
然而實驗中所包含的樣本數量及研究品質均不夠充足,因此無法做出嚴謹的推薦結論,有待更多實證進一步確認。
5.薑黃素與阿兹海默症(Alzheimer’sdisease)
阿茲海默症是最最常見的失智症類型,約占所有病例的60-70%,主要表現出漸進式的記憶、思考、語言及學習能力下降,末期時甚至失去自主能力,須由旁人照護。
據估計,目前全球人口約有4千萬人罹患此病,但由於人口老化因素,到了年罹病人口將提升3倍,因此如何預防值得關注。
截至目前為止,雖然發現薑黃素能從多種路徑影響及抑制阿茲海默症的形成(如抗氧化、抗發炎及抑制乙型澱粉樣蛋白),但相關研究大多侷限於動物及體外研究。而人體研究則尚未出現預期效果,普遍認為與吸收困難、生物利用度和使用的時間和長度有關。
然而,目前已有更多新專利技術能增加薑黃素的生物利用率、血腦屏障穿透率及半衰期,因此有待未來人體研究進一步證實其效用。
6.薑黃素有保肝效果
肝臟是人體最多功能的器官,除了能排除各種內外源毒素,也是重要的新陳代謝中心,具有產生能量、合成營養素等功能,可說是除了生小孩外,什麼都會肝臟因具有優異的再生功能,即使受到損害都能自行修復再生,不過當受損達到一定程度,便容易引發各種肝臟疾病(如肝炎、脂肪肝、肝癌、肝硬化等)氧化壓力在肝臟疾病扮演重要角色,而薑黃素因具有特殊抗氧化及抑制NF-kB轉錄因子的機制,因此護肝效果目前已在多則研究中被揭露,具有防止多種毒素損壞肝臟的功效(如黃麴毒素(a?atoxin)、鐵過量、抗生素、酒精、致癌物”硫乙醯胺”四氯化碳等),但大多屬於動物及細胞實驗。
另外,其它研究也相繼發現薑黃素具有抗脂肪肝、逆轉因四氯化碳所引發的肝纖維化的效果,但因屬動物研究,因此仍待更多人體實驗進一步證實。
7.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Dyspepsia)
消化器官是維持生命最重要的機能,在吃下食物後,所有的養分吸收均仰賴它,就像是一棵大樹的樹根,負責吸取營養,讓生命茁壯。但處在這個任何事都講求效率的社會中,連吃飯這件人生的享受,也開始快轉,讓人開始狼吞虎嚥,暴飲暴食,後果就是不僅沒享受到食物的美味,還常造成腸胃功能失調,引發腹脹、腹痛、噯氣、胃灼熱等症狀。而醫學上也將這些症狀定名為功能性消化不良,也就是經過精密檢查後排除(腸胃潰瘍、發炎、腫瘤)等器質型疾病。
據估計,在臨床上每10個反應消化不良的病患中,就有7人屬於功能性消化不良,影響國人生活品質甚鉅。在中國及印度的古醫學中,薑黃就被視為消化功能促進劑,具有抗菌、抗發炎、(刺激膽汁分泌,改善脂肪吸收)、減少脹氣、改善潰瘍的效果。
一則隨機研究發現,消化不良患者連續7日服用薑黃後,有87%的患者表示腹痛、脹氣、噯氣等症狀有改善(相較於對照組的53%)。
8.薑黃素能預防甚至對抗癌症
癌症在現代社會就像個傳染病一樣,雖從不認為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但在各種環境毒素的滋長下,已成為國人最大死因之一。
眾多的研究發現薑黃素能從多種細胞分子層面的來抑制癌細胞的發展,研究指出它能減少癌腫瘤的血管增生及擴散,能進一步導致癌細胞凋亡。
再一則針對大腸癌癌前病變的研究發現,每日攝取薑黃素就能有效減少40%的異常腺窩病灶(Aberrantcryptfoci),是頗具前景的防癌成分。
9.薑黃素具有減肥效果
統計發現,光是美國就有近半成年人及三成孩童過胖,造成嚴重的醫療問題。
而減肥不僅是出自於愛美,而是因為過胖會大大提高癌症、心臟病、糖尿病及老化的機率。
最新研究發現,薑黃素對於脂肪細胞有多種調節能力,能幫助你瘦得更快也更健康。
※抑制脂肪細胞血管新生,促進脂肪細胞凋亡:脂肪細胞與癌細胞類似,都需要透過血管新生途徑,才能獲得營養,壯大聲勢。據估計,每公斤脂肪需要3.2公里的血管供養,而薑黃素在動物實驗中發現,能抑制血管新生,間接餓死脂肪細胞。
※抑制NF-κB轉錄因子:NF-κB是細胞中調節發炎反應的一種蛋白複合體,與代謝症候群及肥胖有關。
※調節脂聯素(Adiponectin)與瘦體素(Leptin)分泌:脂聯素與瘦體素是脂肪細胞所分泌的一種激素,與新陳代謝,發炎反應及胰島素抗性有關。一般認為瘦體素抗阻也是造成肥胖的成因之一。
10.薑黃素能提升BDNF
(Brain-derivedneurotrophyfactor,腦衍生神經滋長因子),改善大腦功能,減少腦部退化。早年我們認為腦神經細胞在過了童年之後就不會在增長,但現在醫學發現答案是會,神經細胞還是能在大腦的某些部位形成新的連結,而且還能增加數量,而BDNF(腦衍生神經滋長因子)是驅動神經細胞增長的要素之一。
BDNF(腦衍生神經滋長因子)是一種幫助神經生長的蛋白質,能調節腦中神經傳導物質,神經元的分化、成長與重塑都與之有關係,而許多腦部疾病如憂鬱症與阿滋海默症都與它有關連,而薑黃素在研究中也被發現能提高BDNF的水平值,因此藉由服用薑黃素能逆轉甚至預防腦部相關疾病,而且還能改善記憶力,讓我們的大腦運作得更順暢。
11.薑黃素能降低多種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
腦心血管疾病長期以來是國人致死原因第二名(僅次於癌症),較常發生於腦部的是中風,發生於心臟的是心肌梗塞與心絞痛,而這些疾病的主因大多不是器官功能衰退,而是來自於血管的老化。血管老化的主要原因來自於內皮細胞受損(endothelialdysfunction),內皮細胞位於血管內側,具有保護及活化血管功能,而這功能一旦異常,將造成循環障礙、高血壓、血栓甚至是動脈硬化(進而引發心血管疾病)數則研究發現,薑黃素能改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且效果甚至不輸給降血脂藥(atorvastatin)。
另外,薑黃素也能減少發炎反應,發炎是目前醫界公認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
在一則研究中發現,位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患者,在手術前後分別使用安慰劑或每天4g的薑黃素,統計後發現使用curcumin的患者減少了65%的心臟病發生率。
12.薑黃素能加強血糖控制,有益於糖尿病
第二型糖尿病為目前最為常見的糖尿病,患者體內產生胰島素的能力並非完全喪失,而是身體細胞對胰島素產生已失去敏感,導致降糖作用大打折扣,呈現一種胰島素相對缺乏的狀態。
而血糖一旦長期過高,血管的內皮細胞便容易受損,引發動脈硬化,是造成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的首要原因。而糖尿病的治療一般都以控制飲食及加強運動為主,而藉由服用薑黃素,能讓血糖更容易控制。在研究中發現服用薑黃素,能活化AMPK(效果是常見降糖藥物Metformin的倍),具有並改善胰島素敏感度、預防及改善糖尿病的效果。
AMPK為促進能量代謝的輔酶,能抑制肝臟的糖質新生(Gluconeogenesis)並促進葡萄糖吸收,是目前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重要分子標靶。
13.薑黃素能延緩老化,減少老年退化性疾病
氧化壓力或稱自由基導致的破壞,是造成老化及退化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抗氧化劑就是我們的武器,能中和自由基的危害,只要有足夠的數量,就能延緩老化,預防阿茲海默症、動脈粥狀硬化、高血壓、關節炎、癌症等疾病。
而薑黃素本身就是強力的抗氧化劑,因此對於延緩老化及預防退化性疾病都有非常多的幫助。
14.薑黃素能增加身體抗氧化劑的存量
氧化損傷被認為是老化與許多疾病的成因之一,是由於自由基攻擊細胞組織造成的損傷,自由基是不穩定的成對電子,當它攻擊細胞膜時會氧化細胞,造成損傷,而抗氧化劑,顧名思義,就是保護細胞組織,免於受到自由基的氧化。
由於薑黃素特殊的化學構造,使它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還能促進體內抗氧化劑谷胱甘肽的合成,保護細胞免於自由基的傷害。
印度是全世界主要薑黃的國家,可說是。印度獨特的氣候條件,可栽重出全世界最好品質的薑黃,並供應全世界的使用需求。來自印度的薑黃品質可說是
六:牛樟芝
牛樟芝(Antrodiacinnamomea),俗名牛樟芝,又名牛樟菇、樟菇、窟內菰、神明菇,是一種藥用真菌,為擬層孔菌科(Fomitopsidaceae)薄孔菌屬(Antrodia)的一種真菌,僅原生於台灣,有台灣國寶之稱!
牛樟芝不是「仙丹」,但經過專家研究發現,這項「台灣國寶」的確具有獨特的「生理活性成分」,也因而含有極為寶貴的「生理活性功能」,包括抗腫瘤、抗病毒、抗發炎、抗氧化……等,對於「對抗重大病症」及「提升免疫功能」具有重大意義,可說是生技醫藥界的新希望,更是居家保健應該常備的「養身聖品」!
養身去病都到位!
牛樟芝具有超強的「7大抗病保健功效」,包括:抑癌、保肝、抗發炎、抗氧化、降血脂、保護神經,以及抗老、去斑美白;還有「3大免調節效能」,包括:促進「免疫細胞」增生力、促進「自然殺手細胞」活性力、促進「吞噬細胞」活性力
1.抑癌
「惡性腫瘤」即我們一般所說的「癌症」,目前依然是威脅人類生命的頭號殺手,全球醫藥學家無不積極探尋可能的治療良方。而根據國內外科學家的研究顯示,不論在體外細胞實驗,或是動物體內實驗當中,都證實牛樟芝具有極為良好的「抗腫瘤」活性。
牛樟芝能降低肝腫瘤細胞的存活率,甚至誘導肝癌細胞凋亡。同時,它對於肺癌細胞、大腸癌細胞、血癌細胞、子宮頸癌及乳癌細胞等,也都具有極佳的抑制生長能力,甚至還能殺死淋巴瘤細胞,卻不會對正常細胞造成危害。此外,在抑制癌症轉移方面,也發現它具有明確的抑制轉移機制,並且,當與抗癌藥物合併運用時,也發現牛樟芝能幫助降低肝癌細胞的「抗藥性」,也就是說,由於牛樟芝的輔助,藥物更易進入到腫瘤細胞當中,不但提高抗癌藥物的流入量,也減少了藥物的排出量,有效促使癌細胞凋亡。
簡言之,從目前各項實驗研究結果,可以導出這樣的結論,就是:「牛樟芝具有阻止腫瘤增大及防止癌細胞擴散的效果」,而且,對於正常細胞的生理活性幾乎沒有影響,甚至還有將癌症細胞反轉成正常細胞的功能,對於未來癌症治療的後續研究,實有重大意義。
2.保肝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解毒器官,但根據統計,台灣每年平均都有超過一萬人因肝病喪命,其中包括七千人死於肝癌、五千人死於肝硬化及其他慢性肝病。換句話說,肝病是台灣最常見之本土病,也就是所謂的「國病」,堪稱國人健康大敵。
究其原因,肝炎病毒可以算是罪魁禍首,因為有90%的肝癌患者,都是慢性肝炎後遺症的結果;而肝硬化及慢性肝病,又都是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但是,除了「病毒性」的肝炎(包括A型、B型、C型、D型及E型等肝炎)之外,「非病毒性」的酒精性肝炎(酗酒過度)、藥物性肝炎(不當服藥),以及自體免疫性肝炎、代謝性肝炎(威爾森氏症)、膽汁滯留型肝炎……等,也都會引發肝臟病變發炎、造成肝臟細胞被破壞的狀況。
而根據實驗室研究顯示,牛樟芝的確具有提升動物肝細胞生存力、抗氧化力,以及解毒代謝能力的功效,而且,也確能降低酒精所誘發的急性肝損傷、改善其併發症,而且還能抑制肝臟纖維化,並具有可對抗B型肝炎病毒的活性──B型肝炎正是引發急性肝炎、猛爆性肝炎,甚至導致肝硬化和肝癌發生的重要原因,目前台灣約有三百萬人是B型肝炎帶原者,全球帶原人數更高達三億五千萬人,所以,若能有效控制,無疑大大降低了全人類的死亡風險。
3.抗發炎
所謂「發炎」,是指外來物質或病毒侵入人體時,免疫系統會發動炎性細胞(例如:淋巴球)浸潤到組織內放出免疫物質,以對抗外來物,也就是所謂的「炎性反應」;當這種反應發生在肝臟,就稱之為「肝炎」,若發生在其他部位,亦會形成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關節炎、甚至是癌症的誘發根源,也因此,必須採用具有「抗發炎」功能的藥物,才能有效治療。
從牛樟芝的菇體(子實體)分析出13種代表性的化合物,建立牛樟芝子實體的指紋圖譜,作為牛樟芝的鑑定、品質分級及生產品管的依據,這個成果已發表在農業化學領域權威國際期刊「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59:–)。其中,也特別指出,牛樟芝子實體當中的單一成分「安卓凱因A」濃度愈高,對癌症或肝毒的「抗發炎」效果也愈強,可說是為牛樟芝抗發炎活性找到了具體的指標成分,也為牛樟芝的「抗發炎」效果找到了強而有力的證據。此外,過去的諸多研究,也顯示出牛樟芝可預防腦部細胞發炎、可抑制人類胃上皮細胞發炎的結果。並且,也證實牛樟芝當中的三萜類化合物,包含樟芝酸A(AntcinA)、樟芝酸B(AntcinB)、樟芝酸C(AntcinC)等,都具有抗發炎的活性。
4.降血壓、降血脂
血液自心臟送出之後,經循環體內一周,再流回到心臟,所需時間大約是十到二十秒。在這個過程中,血管不斷受到血液衝擊,而血管壁所受到的血液壓力,就稱為「血壓」。一般來說,正常血壓是指「收縮壓」維持在90~mmHg之間,且「舒張壓」維持在60~80mmHg之間,若測出的結果高於這些數值,就有「高血壓」的風險。一旦血壓長期偏高,各種併發症也容易隨之上身,包括中風、心臟冠狀動脈疾病、視網膜病變和腎臟硬化等,輕者損及腦部、心臟、腎臟、眼睛等器官的功能,重者則半身不遂,甚至危害性命。
至於「高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增加,若血清濃度太高,將會堆積在血管內壁上,久而久之,便造成動脈硬化,引起血栓形成,使血管內腔狹窄、彈性及張力減小、血液循環供應不足,甚至造成血管阻塞,引發心絞痛、急性心肌梗塞、動脈瘤,以及腦血管病變如腦出血、腦梗塞、腦栓塞等,對健康影響實為重大。
經研究證實,牛樟芝的萃取物會經由調節內皮細胞的鈣離子通道,增加一氧化氮(NO)釋放和活化cGMP系統,促成血管舒張。同時,經由餵食野生牛樟芝子實體及固態培養牛樟芝,也證實可使自發性高血壓模式老鼠(SHR)降低舒張壓和收縮壓。
此外,在以野生牛樟芝子實體餵食高膽固醇的SD模式白鼠實驗中也發現,牛樟芝具有降低血漿當中三酸甘油脂和血糖濃度的效能,顯示牛樟芝確實可以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脂質指數。另外,將牛樟芝水萃物施予患有高血脂疾病的倉鼠後,也證實確能降低其肝臟總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並提高肝臟過氧化氫(CAT)、超氧化物岐化(SOD)及穀胱甘過氧化物(GPx)的濃度。
5.抗氧化、抗衰老
什麼是「抗氧化」?又為什麼要「抗氧化」?簡單來說,體內細胞需要氧氣才能讓各項機能正常運作。但是,我們所吸入氧氣、經過身體代謝作用之後,約有2%會轉變成另一種「活性氧」,進而和體內各項物質發生反應,並產生一種有害的副產品,就是所謂的「自由基」。由於它是一種可以在體內自行遊走,並破壞健康細胞及組織的不穩定原子,所以,也就是會導致所謂的「氧化」狀況產生,而其結果,往往會影響我們的生理機能,不僅加速老化,導致皮層纖維受損、膠原蛋白流失等結果,嚴重時,甚至還會引起白內障、老年癡呆、動脈硬化、心臟病、糖尿病等病症的發生。也因此,「抗氧化」可說是「抗衰老」的重要步驟,如果能夠消除過多的氧化自由基,對於許多由其所引起的及老化現象與相關疾病,就能有效加以預防。
經過研究分析,證明牛樟芝具有高度的抗氧化活性,因為它的成分中富含多酚類、維生素E及抗壞血酸等抗氧化物質,可以說是非常直接的自由基清除者。在許多實驗中,不但發現牛樟芝萃取物可阻斷油脂類的自由基、清除DPPH(一種穩定自由基),還能抑制老鼠腦部的脂肪過氧化反應,並且對於人類靜脈的表皮細胞培也有抗氧化功能,甚至還能抑制靜脈細胞凋亡,可說是具有極佳的抗氧化功效。此外,許多研究結果也顯示,經過標準化、規格化生產的牛樟芝產品,無論在動物模式或細胞模式中,也同樣具有解毒和抗氧化的功效。
6.去斑美白
皮膚為什麼會長斑、變黑?這主要都和光線中的紫外線有光。因為經過日光曝曬之後,往往會出現表皮厚度增加、真皮層炎性細胞浸潤,變性張力組織堆積等現象,而事實上,這些都是皮膚對紫外線傷害的「保護性增生」反應,其結果,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皺紋孳生、皮膚鬆弛粗糙、色素沉澱等外在狀況;嚴重者,甚至還會導致表皮細胞分化異常,造成皮膚癌前期病變或真正的惡性變化,像基底細胞癌、鱗狀上皮細胞癌及黑色素瘤,都與陽光的曝曬度有明顯的因果關係。
而經過實驗研究,牛樟芝的確具有保護細胞免受紫外線傷害的功能,同時,它還具有可抑制細胞被光線照射後產生酪氨酸酶(Tyrosinase,一種人體皮膚形成黑色素的重要酵素)的活性,所以,的確能夠降低皮膚因受紫外線所導致的黑色素沉澱。此外,也因為牛樟芝含有豐富的樟芝酸A(AntcinA,三萜類化合物當中的一種),具有淨化血液、清除血脂的作用,所以,對於雀斑、黑斑、老人斑以及青春痘,也都有不錯的消除效果。
7.保護神經
人體的神經系統,包括腦、脊髓和神經,雖然僅佔人體體重的約3%,但卻是人體最複雜的系統,因為它與「感覺」、「運動」及「綜合及指令功能」三大功能緊密相關,不但控制肌肉活動、協調各組織器官,並指示身體做出適當反應,一旦失調或受損,輕則失眠、腰酸背痛,重則可能造成不自覺顫抖、四肢麻痺,甚至還會導致失語、半身不遂、記憶退化等現象。而在相關實驗中,也已證實牛樟芝的萃取物可以經由PKA-dependent路徑抑制JNK和p38的活性,而避免PC-12(一種神經細胞)的凋亡,顯示出具有保護神經細胞的重要功效。
牛樟芝3大免疫調節功效
1.促進免疫細胞增生力實驗證明,牛樟芝有促進脾臟免疫細胞(T細胞)增生的能力。因為T細胞是一種從骨髓經過胸腺(Thymus)發育而來的淋巴細胞,所以叫做「T細胞」(TCell)。它能直接攻擊被病原感染的細胞、消滅外來的微生物,提供「細胞式」的免疫作用,直接影響到癌症的康復。而牛樟芝既可促進這種細胞增生,自然有助維護其毒殺病原的作用,進而有效達到杜絕病源在細胞繁殖及擴散的目的。
2.促進自然殺手細胞活性力同樣也是淋巴細胞的「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KillerCell,簡稱NKCell),不像T細胞及B細胞具有「抗原受器」,所以屬於「非T非B細胞」,也有人稱之為「無標記細胞」或「第三族群細胞」(ThirdPopulationCell)。由於它在免疫系統中扮演「早期感染防禦」及殺死腫瘤細胞的重要角色,所以對於提供快速防禦機制、抵抗消滅癌細胞,極具關鍵地位。而經過實驗證明,牛樟芝可以促進自然殺手細胞的活性,因此,對於我們身體對抗癌症等疾病的第一道防線,自然也有了增強的作用。
3.促進吞噬細胞活性力在正常情況下,我們身體當中的「吞噬細胞」是處於休息狀態,但當有外來物入侵時,它就會加以吞噬,並且因為活性被喚醒,使得「巨噬細胞」的吞噬力、殺死微生物的能力都大為增加,甚至還能分泌各種細胞毒殺蛋白,讓「病原」(如病毒感染細胞、腫瘤細胞及細菌感染細胞等)可被廣泛而有效的除去。而吞噬細胞當中的「嗜中性白血球」(Neutrophil),也是血液白血球的一種,當其數值偏高,就表示身體受到感染或有組織損傷。而經過實驗證明,牛樟芝可以增加這種白血球的「吞噬活性」,對於提昇免疫功能確有幫助。
七:肌醇(Inositol)是一種水溶性營養素,俗稱為維生素B8。
經實驗肌醇可用於治療糖尿病的神經疼痛、恐慌症、
高膽固醇血症;失眠、癌症、抑鬱症、精神分裂症、阿爾茨海默氏病、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自閉症、促進頭髮生長、銀屑病乾癬。
①肌醇可以幫助胰島素的作用,從而降低胰島素抵抗。②肌醇有助於緩解抑鬱症,多囊卵巢綜合徵。③肌醇可以幫助你的肝臟脂肪代謝。
八:綜合維生素
同時補充多種維生素
歐事佳
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