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医与不是癌症的癌症肺纤维化斗争多年

周洁

有一种疾病,你可能都没有听过它的名字,但它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之高,却不能不引起你的,它就是肺纤维化,是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在同济大医院呼吸科,李惠萍教授多年来专注于间质性肺疾病领域,潜心研究肺纤维化,在已有的治疗方法基础上,首创肺纤维化呼吸操,帮助间质性肺病的患者呼吸更加顺畅。

肺纤维化是一种罕见病,每10万人当中大约有14~43人会得这种病。李惠萍教授向记者介绍,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以肺泡壁为主炎症和纤维化为主基本病变的疾病,又称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肺纤维化,就是肺间质出了问题,肺间质没有了张力、弹性。通俗地说,就像人的皮肤受伤后会结疤,有的人结了疤过一段时间就恢复了,有的人则可能留下一个大大的疤,也就是我们说的疤痕体质。肺虽然在身体里面我们看不到,但病毒感染、雾霾、吸烟、粉尘等对肺都有损伤,也会留下疤痕,有的人慢慢好了,但有的人会在肺部结一个大大的疤,也就是肺纤维化,结果就是肺越缩越小。肺纤维化进一步发展,患者的肺会像干硬的丝瓜筋,完全失去弹性。

肺纤维化分为特发性肺纤维化和继发性肺纤维化,除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结节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引起肺纤维化外,药物、环境、感染、遗传等也可以造成肺纤维化。其中,特发性肺纤维化直到现在都找不到真正的发病原因,但是病情又非常严重,患者只是做一些日常生活劳动就会呼吸困难,疾病进展期的患者离不开吸氧或呼吸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些年来,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率不断提升,不分种族,在老年人当中更为常见,发病率男性略高于女性。李惠萍教授告诉记者,特发性肺纤维化最大的问题是漏诊和误诊。研究发现,肺纤维化的人群中,绝大多数患者在疾病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肺功能逐渐恶化到一定程度,症状才会显现出来。即使已被诊断,也有一半的患者被误诊为慢阻肺、哮喘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其他肺部疾病。数据显示,50%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在确诊后2-3年内死亡,5年的死亡率比大多数癌症的都高,因此又被称为不是癌症的癌症。“所以给病人一个正确的诊断,有时候比什么都重要。”李惠萍教授坚定地说。

数年前,有一位中科院的老院士在体检中发现患有特发性肺纤维化,在李惠萍教授处接受治疗,在吸氧、抗纤维化药物治疗、抗感染治疗等常规治疗控制病情后,虽然一定程度延缓了病程,但最终病情还是加重了。肺移植是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的最后一个选择,但由于供体紧缺,最终老先生没有等到,选择了放弃治疗,安然离世。至今说起来,李惠萍教授仍然唏嘘不已。

和特发性肺纤维化比起来,继发性肺纤维化的预后就好得多。李惠萍教授回忆道,十几年前,她接治过一位多发性心肌炎影响到肺部功能的患者,刚送来的时候检查已经显示为“大白肺”,还伴有风湿性疾病、感染等,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李惠萍教授当机立断按照重症肺部疾病处理,在后续的治疗中,病人又先后出现了肺栓塞和心衰症状,幸好处理得当,挺过了鬼门关,至今仍然非常健康。“我们做医生的,碰到能治好的病,一定会尽己所能为病人治疗,被病人需要是我们最大的满足感。”李惠萍教授由衷感叹。

长期以来,肺纤维化治疗是全球面临的一个难点,除了肺移植外,特发性肺纤维化仍然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为了帮助病人畅快呼吸,李惠萍教授自己发明了一套肺纤维化呼吸操,专门针对肺纤维化患者设计,只有3个简单的动作,每个动作3分钟,每天锻炼个2-3次就可以有效提伸肺部,“这套呼吸操动作简单又不需要成本,对病人来说容易坚持。而且正常人也可以做,对肺部保健也是很有帮助的。”李惠萍教授说。

说起这套操的由来,李惠萍教授告诉记者,这是她多年来练习瑜伽的心得收获。李惠萍教授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那个时候的人们对专业都没什么概念,因为家里父母亲身体不好,李惠医院,抱着“学医至少可以给家里人看病”的想法,李惠萍成为了一名医学生。在学校里,她还是羽毛球、排球、跳高的校队主力,多年培养的运动习惯始终跟随她,直到现在,李惠萍每天早上还会早起半小时,做做瑜伽动动筋骨。“在看瑜伽的教学光碟时,我想到了结合肺器官本身的工作形态(一张一合),帮助我的病人锻炼肺功能。”呼吸操就这样诞生了。呼吸操锻炼的原则是:量力而行,适可而止,不能勉强;循序渐进,不累为度。

(以下视频建议在WIFI下观看,非WIFI环境下观看需耗费较多流量)

医院的使命就是看病,医生最终还是在临床上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在李惠萍教授看来,“一味只做研究的医生是不行的,研究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好医生做的研究一定是基于临床的基础研究,研究成果也可以应用到临床,造福患者。”对于医生,病人的疗效才是评价医术的金标准。在这样的理念下,李惠萍教授培养的四十多位硕博学生绝大部分都在这块领域兢兢业业,厚积薄发。

急功近利是做不出好的成果的。在李惠萍教授和她团队的努力下,经过数十年不间断的研究,除了“肺纤维化康复呼吸操”,李惠萍教授获得了不少突破性研究成果,比如针对肺部疾病的靶向激素研究;鉴别肺结节病和找不到结核菌的肺结核病的诊断办法;针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提出的综合治疗方案等,其中已经有成果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并有望于在未来落实到临床应用,造福患者。

保护肺健康,李惠萍教授提醒您:

1.空气质量不好的天气尽量避免出门,外出活动建议戴口罩,雾霾天气最好避免户外运动。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在家中或办公场所配备空气净化器。

2.提高自身免疫力。通过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提高自身免疫,降低感染机会。

3.常做呼吸操可以帮助锻炼肺器官,保持肺组织弹性。

4.定期体检,一年做一次CT有助于发现早期肺部疾病。

5.保持健康心态。在排除病理原因后,坦然面对因年龄增长而引起的器官衰退,对自身身体状态有一个正确的评估并在生活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转载请后台联系周刊君,获得授权!

转载时,须注明作者、出处和号。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cwkh.com/hlzs/10335.html